《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⒈课前请学生借助书下注解及工具书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为、之等)。
⒉教师分发柳宗元生平资料,学生诵读课文并背诵。
【教学目标】
⒈通过诵读,理解小石潭的独特。
⒉反复诵读,推敲、揣摩作者对小潭描写的妙处。
⒊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感悟作者贬谪后的孤独心境 。
【教学重点】
⒈推敲、揣摩作者对小潭描写的妙处。
⒉感悟作者贬谪后的孤独心境 。
【教学难点】
作者的处境与文中透露出的情感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积累与展示
课前教师把课文的四节内容(文章最后一节除外)分配给四个小组(把班级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八人),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确定词语讲解的重点,按小组上台展示各自组内的自学情况。
想法:课堂是学生的,作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有能力自行解决基础内容,确定重点词语的讲解。分小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增强团队合作的能力;上台展示,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魄,也增强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二、研读与理解
(一)一个奇特的小潭
⒈这是一个奇特的小潭,奇特在哪些方面,至少写出三点。(提示:最好引用原文句子也可自己概括发表看法!)
明确:①小潭位置奇特,比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②构造奇特,比如“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③周边环境奇特,比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④潭水奇特,比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⑤形态奇特,比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⒉赏析下面文字: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中的“头”能否换成“条”?“日光下彻”有一版本为“ 日光下澈”,你认可哪一种版本?说说理由。
明确:“头”不能换成“条”, “头”突出了潭中鱼儿的静态,鱼儿静待水中“空游无所依”,所以“影布石上”,与“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动静对比鲜明。
“彻”比“澈”好,“彻”含蓄地道出了水的空灵感,上述描写潭水处处体现水清而绝口不提“清”,而“澈”太直接的表露了水清,少了韵味。
②南朝吴均《与朱元思书》“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同样是写水,你觉得晚辈柳宗元的上述语句的描写哪些点超越了前辈吴均?
明确:柳宗元写潭水,处处写水又处处不见水,水不仅清澈,“日光下彻,影布石上”,而且空灵,“皆若空游无所依”、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更重要的是潭水融入了作者的心境,“似与游者相乐”。
(二)一个独特的男人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⒈读读上述文字,说说作者心情由乐而凄变化的原因?
明确: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远离繁华,内心苦闷,偶然间在远离城市的荒僻处闻水声,声清越,心生喜悦,见奇潭,内心暂得放松,特别是日光、游鱼,使其融情入境,不知人间。可能随着日影的推移,也或者触景生情,“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想到了自己的经历,心生悲凉。
⒉结合作者的背景介绍,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男人?
附背景介绍:柳宗元(773——819年)
贞元九年(793年)21岁进士及第。
贞元十四年(798年)26岁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贞元十九年(803年)31岁官任监察御史里行。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33岁他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史称“永州革新”。
同年,改革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成为编外“闲员”。
不久,朝廷申明,即使大赦天下,柳宗元等贬官也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柳宗元成为了永不得 翻身的政治罪人……
半年后,同去永州的八旬老母病故,柳宗元深受打击。
元和四年(809年)妻子、女儿也相继离开人世。住处数遭火灾,身体状况急遽恶化……
明确:这是一个孤独的失意的男人,他多愁善感、落寞孤寂、彷徨无奈……
(三)一段孤独的路程
⒈作者说“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可为什么在结尾处却提到与他一起同游的多个人呢?不显自相矛盾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作者被贬永州,一个荒僻之处,人生理想大受打击,再加上一系列的家庭变故,更是雪上加霜,内心有一种无人理解的孤独,我们可以这样揣测:“吴武陵、龚古,你们怎么知道我内心的寂廖呀!我的兄弟,你也不能解我心头之忧呀。崔氏二兄弟,你们太年轻,更是无法了解我心头的孤独与苦闷啊!”
链接: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阿桑《叶子》
当你静下来,处于孤独的状态,内心的语言就会浮现。你不是在跟别人沟通,而是与自己沟通。 ——蒋勋《孤独六讲》
⒉师:这是“心”和“潭”的故事,这是孤独的“心”和孤独的“潭”的相遇,成就了一篇千古美文。分角色朗读下面文字(男生以柳宗元的口吻演读,女生以小石潭的口吻演读,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原点。
附教师创作文段:
我贬谪到这蛮荒之地,
我远离城市静静流淌,
隔篁竹,我闻到了如鸣佩环的水声,
伐翠竹,你见到了我全石为底独特的姿容,
我像只鱼儿游在你的身旁
和你守候那明媚的日光
我只是一湾浅浅的石潭
承受不住万千的离愁
四面竹树,我心寂寥依旧
千年流淌,溪流凄寒如故
记下吧!记下吧!
只为心底里的彷徨无助。
⒊全体学生诵读全文,结束本课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