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表里的生物 课件(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表里的生物 课件(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3 09:5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我们天天走着一条熟路
  回到我们居住的地方;
  但是在这林里面还隐藏
  许多小路,又深邃、又生疏。
  走一条生的,便有些心慌,
  怕越走越远,走入迷途,
  但不知不觉从树疏处
  忽然望见我们住的地方,
  像座新的岛屿呈在天边。
  我们的身边有多少事物
  向我们要求新的发现:
  不要觉得一切都已熟悉,
  到死时抚摸自己的发肤
  生了疑问:这是谁的身体?
我们天天走着一条小路
哪句诗最能表达诗人的观点?
诗人小时候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有好奇心、爱思考……)
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冯至,我们今天要学的《表里的生物》就是他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六语下
统编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脆、拦”等8个字,掌握“机器、钟楼”等17个词语。
2.联系课文标题,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初步感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重点)
16 表里的生物
围绕课文标题,提出自己的问题。
这个表是谁的?
表里怎么会有生物呢?
“表里的生物”指的是什么?
……
0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02
试着从文中找出自己所提问题的答案。
初读感知
齐读生字词
清脆
拦住
恐怖
蟋蟀
玻璃
丑恶
蝎子
蜇人

蝈蝈

shuài
xiē
zhē





温馨提示:
书写时注意生字的占格哟!
会写字





“脆”字右部第四笔撇向左下伸展,末笔竖弯钩圆润。




干脆 脆弱
危险 诡计多端
书写指导

“璃”字左窄短,右宽长。右部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




玻璃 琉璃
离开 篱笆
书写指导

“虫”小而偏上;“率”中间宜紧凑,下部横长竖直。




蟋蟀
摔打 率领
书写指导

蜂、蝎子等用毒刺刺人或动物。

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词,想一想:随着时间的变化,“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表示时间的词
小时候 一天 许多天 此后 后来
“我”的心情变化
好奇——痛苦——高兴——愉快
结合这一系列变化,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整体感知
小时候的“我”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但父亲不许“我”动,这让“我”很痛苦,后来父亲打开表让“我”观看,并解答了“我”的疑问, “我”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这件事。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文中的“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有好奇心、爱思考……)
大家是从课文的哪些语句感受到的?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难点)
复习回顾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上节课大家读《我们天天走着一条小路》时就猜测到作者是一个有好奇心、爱思考的孩子,读过课文后更坚信了自己的猜测。大家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的?我们来交流一下。
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我”特别喜欢思考。
心理描写
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我”天真幼稚,富于幻想。
心理描写
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我”特别爱问问题。
心理描写
连起来读一读这些心理描写的句子,除了能感受到“我”爱思考,你还有什么发现?
“我”每次思考都会经过推理和论证,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我”的思考也并非完全依靠想象,也是结合生活实际来思考的。
这一系列的提问之间有关联吗?
(“我”的思考是逐步推进的,不是单一的一次思考,而是连续不断的。)
我们不仅抓住课文中的语句来感受人物的特点,还学会了将这些语句相互关联起来进一步认识“我”的特点。
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我”的相关语句,并将它们联系起来进一步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的几次提问
“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
我问:“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为什么呢?”我又问。
我继续问:“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我”是一个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孩子。
“我”的奇特想法
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我”天真烂漫,心中充满了奇特的想法。
随堂演练
试着在下面的括号中加上恰当的提示语,还原对话情景,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 )问: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 )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
惊喜又疑惑地
抬起头盯着父亲
“我”的心理变化
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
·····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
·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
“我”对于未知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
总结提升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再想一想: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我”是一个天真幼稚、富有幻想、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孩子。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这样的话”具体指哪句话?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你对于课文结尾的两个自然段是如何理解的?
在“我”看来,表里有一个小蝎子,就如同“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一样合情合理,“我”自认为发现了“真理”,于是见人就讲,这种表现很符合儿童的特点。
渐渐长大的“我”明白了一切全然不是“我”猜测的那样,所以就不说“这样的话”了。这样的结尾含蓄地表现了“我”儿时的天真,这也成了作者一生中最美丽的珍藏。
自由表达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和同学交流。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圈画关键词,并将这些句子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全面、深入地感受到了“我”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冯至小时候是个有好奇心、爱思考、善观察的孩子,这样的品质对他今后的人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不断思考,从而成就自己的人生。
结构图示
活的都会发出声响
表里的生物
提出猜测
得到证实
父亲的表发出声响
好奇心强
善于思考
看到小尾巴似的东西
表里有蝎子
听到一动就要蜇你
课后
作业
你对哪些事物产生过强烈的好奇心?当时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做的?试着围绕这些方面,写一写你的童年趣事。
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