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主题单元设计——感受山水神韵

文档属性

名称 鲁人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主题单元设计——感受山水神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7 15:3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感受山水神韵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所需时间
7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提起山水诗文,我们首先感叹古诗文中的景色描写是那样神奇绝妙、感人肺腑,其次是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以及现代诗歌带给我们的视觉享受和意象之美。本单元将通过鉴赏山水诗文,感受山水神韵,解读文本之美。
本单元选题源自鲁人版的语文课本中的第一单元《山水神韵》,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1:诵读文章,入情入境把作者的感受和优美的景物联系起来,用自己的独特体会来解读。
专题2:梳理字词语句,感受古代汉语的风格、习惯及文章旨趣、思想感情, 了解现代散文和诗歌的语言魅力,背诵名篇佳作。
专题3:总结学习结果,概述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百花齐放。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古今散文和现代诗歌名篇,进一步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2.继续梳理积累词类活用等有关的文言知识。
3.掌握现代散文和现代诗歌的语言技巧,进行相关写作训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感受山水神韵的过程中,学会个性化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作品中包含的复杂感情和深刻内涵,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提高人生境界。
2.感悟祖国山水神韵,增强爱国意识。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以体现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共同目标和价值。阅读经典名著、感受山水神韵的独特魅力,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
4.大好河山是形成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使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的血脉之根,而中国文学中记载这些大好河山的美丽,《赤壁赋》的雄伟壮丽,《听听那冷雨》凄美冷艳,康桥的柔美多情,褒禅山的古典韵味,都通过文学语言显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体现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一脉中国气派。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学,就是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使得它们与学生自己的文化保持着割不断的心理联系,形成健康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感情。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山水诗文带给我们什么样的艺术美感?
2.这几篇文章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引发了什么样的人生思考?
3.本单元在写作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专题划分
专题1:诵读文章,入情入境把作者的感受和优美的景物联系起来,用自己的独特体会来解读。
专题2:梳理字词语句,感受古代汉语的风格、习惯及文言佳作的文章旨趣、思想感情,背诵名篇佳作。
专题3:总结学习结果,概述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百花齐放。
专题一
诵读文章,入情入境把作者的感受和优美的景物联系起来,用自己的独特体会来解读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本色,诵读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发现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其哲思,从而感受艺术美和思想的感染熏陶,应该要求学生加强诵读,让琅琅的读书声激发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修养。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从根本上打破“教师唯教材----教材是真理、学生唯教师-----教师是真理的拥有者”的思想观念,倡导自主探究学习,强调珍视学生个人的独特见解。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辩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要联系文本,言之有理,切不可抛开教材泛泛而谈。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诵读这四篇文章,能够用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诵读感受。
2.了解“赋”的文体特点。
3.用书面文字鉴赏一段景物描写的美,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文字稿。
4.了解朗诵的有关常识,从三个文本中选取一个尝试诵读。
5.分工合作,讨论交流文本内容
A《赤壁赋》怎样阐述了“变与不变”的哲理。
B《听听那冷雨》的语言特点。
C《再别康桥》的意象之美。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能够尝试将自己初读每篇文章的感受描绘出来吗?
2.《赤壁赋》的哲理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示?、
3.什么是“通感”的修辞?
4.什么是诗歌三美?
5.《再别康桥》中代表性的意象有哪些?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第二册课本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引导学生诵读《赤壁赋》《听听那冷雨》《再别康桥》三篇文章。
活动二:查阅资料,了解赋的特点
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活动三:找出有许多精彩的景物描写,选取自己感触最深的语段,写赏析性文字。
活动四:分工合作,依据文本讨论交流
1、《赤壁赋》怎样阐述了“变与不变”的哲理。
2、《听听那冷雨》的语言特点。
3、《再别康桥》的意象美。
活动五:朗诵 对朗诵技巧和方法进行相关的指导。
布置作业: 1.课外自读《游褒禅山记》
2.背诵《赤壁赋》《再别康桥》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2.赏析景物时要学会想象和联想,注意“以文解文”。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专题二
梳理字词语句,感受古代汉语的风格、习惯及文章旨趣、思想感情, 了解现代散文和诗歌的语言魅力,背诵名篇佳作。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语文学习,字词语句的积累是基础。要让学生在积累梳理字词的过程中,感受古汉语的风格、习惯及文言佳篇的文章旨趣、思想感情。语言魅力是现代散文和是诗歌的精华所在,精美的语言,和谐的节奏,优美的旋律让他们美不胜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多渠道查找山水诗文作品,所荐作品必须文质兼美。背诵大量的精品佳作,为今后的文学赏析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 能够疏通文句,感知文本内容,理清文本思路。
2. 找出《听听那冷雨》中写“雨”的诗句。
3. 了解词类活用,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4. 学会分类整理诗文。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什么是词类活用?有哪些类型?
2.《听听那冷雨》中如何化用“雨”的诗句?
3.我们学过的看过的作品中有那些富含哲理的山水诗文?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活动二:探究思考
(1)如何更好的掌握文言字词?
(2)古代汉语中有哪些词类活用现象?
活动三:集中讨论:学习这几篇文章的收获。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背诵名篇名句;
2.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3.能够掌握词类活用的知识。
专题三
总结学习结果,概述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百花齐放。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一组拓展性的写作活动,是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总结和深化,是对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完成这组活动需要学生吃透学过的知识。
本次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班内展示评比的方式。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佳作,全班同学进行投票,选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最后完成对整个单元学习的汇报总结。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诗文写作比赛,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透过山水之美,引发学生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本专题问题设计
1.景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2.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意象?
3.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世间万物?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
常规资源
班级博客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课前布置写作的任务。小组讨论所选诗词和推荐人选,每组不少于2人。
(2)诵读展示自己的作品,追求进入诗歌意境,恰当抒发诗歌情感。
活动二:全班分四个组课下交流诗文,每组推选两篇优秀诗文,参加全班评选。
全班展示交流。根据评价量表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活动三:
通过歌颂山水之美,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人生?
小组讨论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活动四:教师作单元学习总结。
山水诗文的魅力在于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示山水之美并借助诗词的方式传达给我们,让我们在多年之后也能品读美丽,感悟人生。欣赏山水诗文,感受山水神韵,掌握运用写作技巧。我们神州大地依然到处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我们还能经常陶醉于古人所说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诗意和怡乐生活之中。这是人生的幸福!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较好地掌握运用写作技巧。
2.展开班内互评,要求每人至少评阅3篇同学作品,并写出评改意见。
3.学生结合同学提出的意见,对成果进行最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