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导入新课
8.经 济 体 制 改 革
学习目标
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01
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02
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03
名称:红手印
馆藏:中国革命博物馆 GB54563
时间:1978年12月
地点: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严立华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红手印》载文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昔日凤阳人民公社
花鼓卖唱
政社合一
统一经营
集中劳动
统一分配
吃大锅饭
吃粮靠返销
用钱靠救济
生产靠贷款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议》放宽了农业政策,但仍明文规定“不许包产到户”。
——马立诚、凌志军《交锋》
小岗村民花鼓庆丰收
小岗村民分田包干(雕塑)
分田包干 分户经营 自负盈亏
包干后第一年秋粮食产量增长6倍
小岗村1979年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在当时,对这群“叫花子”来说,这无疑是一座光芒四射的金山。
——马立诚、凌志军《交锋》
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农民赞扬包干到户的歌谣
包 产
承包产量
超产奖励
减产赔偿
包 干(乾)
承包土地
保证公粮
自负盈亏
1983年1月2日,党中央“一号文件”把各地实行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正式统称为“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开放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
承包产量
超产奖励
减产赔偿
1978年 安徽
1978年 四川
1979年 内蒙古 贵州 广东
1983年 全国基本普及
注:台湾省数据暂缺
农村经济改革形势图
年 份 农业总产值 (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978 1397 133.6
1990 7662 686.3
2000 24915.8 2253.4
2017 109331 13432.4
1978-2017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1.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开辟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致富的道路。
你能说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吗?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大会群众游行(1984.10.1)
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20日)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10.20)
思考:结合材料,想想我国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原有经济体制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表现为:
1.政企不分;2.计划过多;3.平均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要求释放经济活力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改革全面铺开。
城市经济改革的内容
社会主义,首先应该是企业有充分活力的社会主义。……增强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10.20)
所有制形式:
经营方式:
分配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意人”
“打工”
“下海经商”
“个体户”
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就总体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10.20)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走回头路,吃二茬苦”
“宁要社会主义的低速度,不要资本主义的高速度”
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中共中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11.14)
不排辈分排股份 不找市长找市场
不求安稳求创新 不惜汗水惜光阴
1992年
中共十四大
正式提出
2000年
基本建立
1993年
写入宪法
2019年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
确立为基本经济制度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创新。
——《改革开放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
深化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1.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
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
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 (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故选择D项。
课堂练习
2.小芳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
A.国有企业改革 B.民主与法制建设
C.土地改革 D.乡镇企业崛起
答案 A 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故选择A项。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是 (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C.发展农业商品化水平 D.扩大对外开放基础
答案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故选择A项。
4.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这个地方,下麦田,进农家,总书记感慨地说:“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这个地方”应该是 ( )
A.安徽省的小岗村 B.广东省的深圳
C.海南省 D.上海市的浦东
答案 A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私下签订生产契约。他们
艰苦干了一年,生活有了改善,这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始。故
选择A项。
5.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增强企业活动和竞争力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D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故选择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