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思维的火花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单元主题
核心要素
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15 自相矛盾
五语下
统编
1.会认“吾、弗”等3个字,会写“矛、盾”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读懂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重点)
4.能根据楚人的言行表现推测其思维过程,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领悟故事的寓意。(重点)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说起寓言,同学们并不陌生,它往往通过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大家都读过哪些寓言故事?
你能根据图片内容,猜出寓言故事吗?
《守株待兔》
《滥竽充数》
《买椟还珠》
《韩非子》,韩非的著作总集。共五十五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书中许多当时的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
韩非,战国晚期韩国(今河南新郑)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人将其著作编辑成《韩非子》一书。
15 自相矛盾
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
盾:古代打仗时用来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防护器。
矛
“矛”字第三笔横钩要长,要稳住字的重心,最后两笔在竖中线上起笔。
辨
字
识
记
长矛 自相矛盾
给予 名列前茅
书写指导
矛
盾
“盾”字写时先外后内,平撇稍短,竖撇舒展,第三笔横稍长。
辨
字
识
记
盾牌 后盾
质量 循序渐进
书写指导
盾
0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02
借助注释,理解故事大意。
初读感知
朗读节奏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yù
wú
fú
fú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卖
称赞
刺破
锋利,锐利
有的人
用
不
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存在
朗读指导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第一、二句是卖东西的楚人夸耀矛与盾,朗读时读出为了招揽生意极度自夸的语气。
朗读指导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第三句读出诘问的语气;第四句,在对楚人张口结舌样子的想象中读出故事的讽刺意味。
朗读指导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最后一句是由前面的故事引发的议论,在读时以沉稳平和的语气读出议论的味道来。
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大家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的大意呢? 同桌之间相互试着说一说吧。
故事大意:
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东西都不能刺破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没有不能刺破的东西。”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哑口无言,回答不上来了。什么东西都刺不破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
实战演练
谁来试着员工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要求:
(1)讲清楚:楚人是怎么吆喝的。
(2)讲具体:着重把握人物角色,能用自己的话把人物的语言讲好。
(3)讲生动:讲故事的同时,加上合适的表情、动作等,把故事讲得有吸引力。
通过前面的讲故事与说故事,你怎么评价这个卖矛和盾的楚人?试着结合具体的情节说一说。
讨论交流
要想深入地理解一个人、理解一个故事,我们就要走进他的思维过程,看看他是怎么想的。怎么能“看”到一个人的思维过程呢?就是要根据他的言行举止、神态表情等来推测他是怎么想的。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楚人的思维过程。
要想东西卖得好,就要使劲夸,于是他就使劲夸自己的东西,说自己的盾坚固无比,天下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破它;又说自己的矛无比锐利,天下没有它刺不破的东西。
讨论交流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当旁人提出质疑,楚人回答不上来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无论是说矛刺破还是刺不破盾,自己前面说的话都互相抵触了。
经过刚才的讨论,谁能说一说“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楚人发现了自己的说法前后抵触,所以面对被人的质问,他就无法回答了。
想一想,楚人的问题出在哪呢?
这个人过度夸耀自己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夸到顶了,太极端了
他时卖矛与盾这两种对立的东西。这样在夸自己的东西时就造成了自我抵触,闹了笑话。
本文的作者对这个故事是怎么看的呢?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什么东西都刺不破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
分享交流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在日常生活中,你有碰到过这种“自相矛盾”的事情吗?
主题探究
《自相矛盾》讲的是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在夸耀自己的矛和盾时,言辞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的故事,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拓展延伸
试着阅读《郑人买履》,说一说郑人“遂不得履”的原因。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课后
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外搜集其他的寓言故事,然后用自己的话讲给其他人听,并说说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