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文档属性

名称 《记承天寺夜游》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2-11 12:24:00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苏轼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文言文朗读要求:
一、读准字音
二、读通句子  
三、读出节奏
四、读好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户 :
2、欣然:
3、念:
4、相与:
5、空明 :
6、盖:
7、但 :
8、耳:

高兴地样子
想到
一起,共同
形容水的澄澈
原来是

罢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
1、庭院里的月光像积水般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2、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柏树?只是少了像我们两个清闲的人罢了。
感受一下心情
自读课文,从句子中你读到了作者夜游时怎样的心情?
改一改:
1、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竹柏影也。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欣赏一番美景:
背景资料:
元丰二年(1079年),因有人故意扭曲他的诗句,苏轼被捕下狱,几次面临砍头之险,史称“乌台诗案”。 出狱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 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 的。张怀民当时也被贬官黄州,住于城南承天寺。
结合背景读文章,你读到文字背后还隐藏着怎样的情感?
感受一份情感
闲 人
淡淡的愁、淡淡的伤
一个豁达从容的人!
一种豁达从容的人生!
领悟一种人生
他被贬,兄弟分离而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他被贬,渴望建功而作:“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江城子》)
他被贬,闲游赤壁而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
他被贬,一次途中遇雨而作:“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
这种贬谪、放逐的生活使他的心灵产生蜕变,思想和文章的风格都一转而成真正的宁静满足,还有与自然的浑然一体……
——林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