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常见的光学仪器》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常见的光学仪器》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03 11:2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常见的光学仪器》单元测试卷
考试范围:第六章;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0分)
如图所示,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A. B. C. D.
下列关于透镜的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 凸透镜是很厚的透镜,凹透镜是很薄的透镜
B. 透镜只能用透明玻璃制成
C. 透镜至少有一面被磨成球面
D. 透镜的光心不一定在主光轴上
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凹透镜
B. 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目镜起放大作用
C. 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物镜起放大作用
D. 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像,再经目镜放大一次
图中属于正常眼睛的是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甲、丁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出现一个等大倒立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处,则
A. 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
凸透镜的焦距为厘米,某物体放在距凸透镜焦点厘米的主光轴上,该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A. 放大的像 B. 缩小的像 C. 正立放大的像 D. 倒立放大的像
如图所示是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B. 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
C.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
D.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A. B.
C. D.
凸透镜的入射光线,来自发光体,对应这条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可能是
A. B. C. D.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
图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图中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把蜡烛适当左移,透镜保持不动,向左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把蜡烛移至处,透镜保持不动,向右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A. 只有正确 B. 只有正确 C. 只有正确 D. 只有正确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
A.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将蜡烛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大
C. 将点燃的蜡烛移至距透镜处,也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放大的像
D. 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如图所示为一个眼球模型,则该图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A. 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 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 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 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 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B. 乙图中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 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 D. 丁图中漫反射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下列光学器件所成的像为虚像的是
A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
B照相机中内所成的像
C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
D投影仪屏幕上所成的像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
如图所示,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会聚于点未画出后又射向平面镜。当用眼睛在平面镜前观察时,感觉光束恰好是从点射来的,则光束经过凸透镜的时候会聚点到点的距离是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当烛焰在点时,成像在点;当烛焰在点时,成像在点,则凸透镜一定固定在________选填“、”或“、”之间,两次成像的虚实情况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如图所示,在自制“照相机模型”时:
应该选用 填“凸”或“凹”透镜作镜头,选用 填“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膜来承接像。
观察时,小明应将 端填“”或“”对着要观察的物体,并选择 填“亮”或“暗”的物体作观察对象。
将蜡烛、近视眼镜、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好,使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这就模拟了近视眼经过矫正看清了物体。将近视眼镜拿走,光屏上的像将变得_______模糊、清晰,表示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物体。此时,相对于凸透镜向______前、后移动光屏又可以得到清晰的像,这表明近视眼的特点是远方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由以上实验可以知道,矫正近视眼的眼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目前,我国老龄化人群逐渐增多,老花眼的人数不断增多。与近视眼患者相反,老花眼患者看近处物体时会不自觉地将头后仰或者把书报拿到更远的地方才能把字看清,而且所需的阅读距离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针对上述现象,老花眼患者应当佩戴______透镜俗称老花镜进行视力矫正。有一束光照射在老花镜上,如图所示。请你在方框中画出老花镜的光学符号并将光线通过老花镜后的折射光路补充完整。
完成凸透镜的光路。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将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刻度线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时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蜡烛,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点燃蜡烛应在调整高度之______选填“前”或“后”;
实验中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该像是______的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再将蜡烛从光具座上向刻度线移动时,若要让烛焰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将会看到屏上的像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实验过程中,用黑纸将凸透镜遮掉一半,光屏上像的形状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在“自制照相机模型”时,用硬纸板做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的凸透镜。
在取材时,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的材料是_________选填“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膜。
观察时,小明应选择_________选填“亮”或“暗”的物体做观察对象。
照相时,镜头离景物的距离至少要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在膜上看到清晰的像。
小明用自制的照相机先拍摄到了远处物体清晰的像,再拍摄近处物体时,应将两个纸筒间的距离变__________;观察到膜上的像变_________选填“小”“大”或“不变”。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0分)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如图所示是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上,观察到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
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装置,实验前要先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当烛焰距凸透镜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如图所示,固定凸透镜位置后,当蜡烛位于光具座的位置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此规律的应用是______举一例。
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若有一只蚊子落到凸透镜上,则光屏上______选填“有”或“没有”蚊子的像或影子。
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如图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楚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的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
如果眼睛长期使用不当就会造成眼睛缺陷,常见的有近视和远视,它们都需要配戴眼镜透镜来矫正视力。人们通常所说的眼镜度数和焦距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眼镜的度数其中用作单位
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______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______使像变得清晰。
小明是近视眼,则应配戴______透镜。验光师给小明验光后建议小明配戴度的眼镜,该眼镜镜片的焦距为______。
根据上文,你认为正常人眼的观察范围是______。
A. B. C. D.从到极远处
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
晴空万里的假日,小明到山里游玩。
小明在树荫下的地面上看到圆形的小亮斑,透过树叶上的露珠看到树叶放大的叶脉,他看到光斑是太阳的________像,叶脉是________像。均选填“虚”或“实”
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大喊一声,经过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再次听到回声,求两峭壁间的距离。已知声速为
若小明以的速度直线走到离他较近的峭壁,则需要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透镜的光路图的掌握情况,关于凸透镜和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射向另一个焦点的;平行于主光轴的;过光心的。关于这三条特殊光线的考查一般是告诉入射光线让画出出射光线或者告诉出射光线让画出入射光线。解这种题目时,把握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特点的对应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解答】
解: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应该过焦点。故A错误;
B.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B错误;
C.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C正确;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而图中的凹透镜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故D错误。
2.【答案】
【解析】解: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故A选项错误;透镜可以用玻璃制成,也可以用塑料、冰或水等透明介质制成,故B选项错误;透镜至少有一面应被磨成球面,故C选项正确;透镜的光心一定在主光轴上,故D选项错误。
3.【答案】
【解析】解: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都起放大作用,故A、、C错误;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像,再经目镜放大一次,这样就可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了,故D正确。故选D。
4.【答案】
【解析】解:
正常眼无论看远处的物体还是看近处的物体,像都成在视网膜上,故正常眼的成像情况是甲、丁两图;
近视患者由于长期近距离用眼,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是乙图;
远视眼是晶状体的会聚能力减弱造成的,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故远视眼的成像情况是丙图。
故选:。
正常眼,像恰好成在视网膜上,不需矫正;近视眼是晶状体的会聚能力增强造成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远视眼是晶状体的会聚能力减弱造成的,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
掌握好眼睛的成像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5.【答案】
【解析】解:距离凸透镜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则;
A、若现将蜡烛移至透镜前处时,此时物距,则物距,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处,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应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搞清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6.【答案】
【解析】解:已知,所以。
物体在主光轴上距焦点,所以物距可能为,此时物体处于倍和倍焦距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
也可能为,所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该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知道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距处于倍焦距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一定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
7.【答案】
【解析】解:题图中望远镜望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远处的物体在物镜的二倍焦距之外,远处的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
望远镜望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明确望远镜的物镜、目镜组成是关键。
8.【答案】
【解析】解:蜡烛距离凸透镜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是照相机的原理;
此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解得:。
故选:。
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实像都是倒立的,所以蜡烛放在距凸透镜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处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且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得出物体的位置,根据物体位置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得出结果。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首先要熟记规律的内容,特别是成像特点、物距、像距、焦距之间的关系。
9.【答案】
【解析】解:、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经透镜后变得远离透镜的主光轴,变得发散,应该变得会聚,故A错误;
B、折射光线经透镜后平行于透镜主光轴射出,其入射光线应该过凸透镜的焦点,故B错误;
C、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经透镜后变得靠拢透镜的主光轴,变得会聚,偏折程度还没有到焦点,故C正确;
D、折射光线经透镜后平行于过凸透镜的焦点,其入射光线应该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故D错误。
故选:。
先分析入射光线的特点不属于特殊光线,再分析、、、四条折射光线的特点,找出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认真分析图、得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是关键。
10.【答案】
【解析】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像距为,物距大于像距,则、,解得,焦距可能为,故正确;物距大于像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故错误;保持透镜不动,把蜡烛适当左移,物距增大,像距应减小,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适当左移,故正确;将蜡烛移动到刻度线处,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错误。所以正确。选B。
11.【答案】
【解析】解:、蜡烛距离凸透镜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此时物体的位置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解得:,故A错误;
B、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小,故B错误;
C、将点燃的蜡烛移至距透镜处,,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C错误;
D、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所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D正确。
故选:。
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实像都是倒立的,所以蜡烛放在距凸透镜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处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且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上实像,由此求得焦距的范围;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的虚像,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关键是将课本知识内容记忆清楚,仔细分析即可。
12.【答案】
【解析】解:由题干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模型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D错误;故选B.
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招的热点.
13.【答案】
【解析】解:、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是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乙图中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故B错误;
C、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多种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说明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C正确;
D、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正确。
故选:。
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直线传播、近视眼及其矫正、光的色散以及漫反射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4.【答案】
【解析】解:、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属于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A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是利用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不符合题意;
C、放大镜应用的是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 C符合题意;
D、投影仪是利用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像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放大镜应用的是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投影仪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像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掌握规律的内容,搞清每种情况下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学着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15.【答案】
【解析】解:由题知,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会聚于点后又射向平面镜,则凸透镜的焦点在平面镜前面,当用眼睛在平面镜前观察时,感觉光束似乎是从点射来的,则焦点镜前光线的会聚点为物点,为像点。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据此作出凸透镜的会聚点即点,如图所示。光束会聚点和点的距离;焦距是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16.【答案】B、;不同
【解析】
此题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查物距、像距、与成像性质的关系,明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成实像时光路是可逆的。
【解答】
解:当烛焰在点时,成像在点;当烛焰在点时,成像在点,由于凸透镜成实像时光路可逆,故在点和在点成像情况不同;故一次成的是实像,一次成的是虚像;由于间的距离小于间的距离,故当烛焰在点时,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故凸透镜应该在的左边;当烛焰在点时,成像在点,成的是实像,凸透镜应在、之间,故凸透镜的位置应该在、之间。
17.【答案】凸 半透明 亮
【解析】照相机使用凸透镜作镜头,为了既能承接像,又能观察到像,应用半透明膜作光屏。因为要使远处或者近处的物体通过凸透镜将像成在半透明膜上,所以应使凸透镜朝外,即端对着要观察的物体;为了能在半透明膜上成清晰的像,应选择亮的物体作为观察对象。
18.【答案】模糊;前;前面;使像后移到视网膜上
【解析】
本题考查了近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较厚,折射能力强,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所以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解答】
因为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当把凹透镜拿走后,像距会变小,即光屏上的像将变得模糊。由于像距变小,则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越近,像越远,因此要使像落在光屏上,则相对于凸透镜向前移动光屏可以得到清晰的像。矫正近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落在视网膜上。
19.【答案】凸
【解析】解:老花眼即远视眼患者应当配戴凸透镜进行视力矫正,所以方框内应该画凸透镜;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会经过另一侧的焦点,如下图所示:
故答案为:凸;如上图所示。
老花眼也就是远视眼,只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发散程度较大,光会聚到了视网膜之后。矫正远视眼,增强对光的折射作用,可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远视眼镜,俗称老花镜。
本题考查了老花眼即远视眼的矫正应该佩戴由凸透镜制成的老花镜,以及凸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之一: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经过另一侧的焦点,属于基础题。
20.【答案】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经过凸透镜二倍焦距处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经另一侧的二倍焦距处,如图所示:
【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由于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二倍焦距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经过凸透镜二倍焦距处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经另一侧的二倍焦距处。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特殊光线的画法、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注意:经过凸透镜二倍焦距处的光线,不属于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该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经另一侧的二倍焦距处。
21.【答案】同一高度;前;缩小;远离;上;不变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题关键是将实验操作要求及结论掌握熟练,认真审题分析。
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当使烛焰、凸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透镜成实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透镜成实像时,像是倒立的;
遮挡透镜不会影响成像,只是透过透镜的光线减少了;
【解答】
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时要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同一高度,所以点燃蜡烛应在调整高度之前;
凸透镜的焦距是,实验中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刻度线处,物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
透镜成实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将蜡烛从光具座上向刻度线移动时,烛焰靠近透镜,像会远离透镜,像变大,光屏应该远离透镜;
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透镜成实像时,像是倒立的,此时像会在光屏上向上移动;
实验过程中,用黑纸将凸透镜遮掉一半,光线仍旧可以透过未被遮挡的部分在光屏成像,光屏上像的形状不变,只是透过透镜的光线减少了,像的亮度变暗;
故答案为:同一高度;前;缩小;远离;上;不变。
22.【答案】半透明;亮;大于倍焦距;大;大。
【解析】解:在自制照相机模型时,为了既能承接像,又能观察到像,应用半透明薄膜做光屏。
为了能在半透明膜上成清晰的像,并选择亮的物体做观察对象较好。
根据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可知,照相时,镜头离景物的距离应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即镜头离景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才能在膜上看到清晰的像。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小明用自制的照相机先拍摄到了远处的物体,再拍摄近处物体时,即物距减小,像距应增大,薄膜上的像变大,则应将两筒间的距离变大。
故答案为:半透明;亮;大于倍焦距;大;大。
为了既能承接像,又能观察到像,应用半透明纸做光屏。
照相机利用了物距在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像的规律,
为确保像的清晰度。光线充足较好。
凸透镜在成实像时,物距变化,像距也变化,像的大小也跟着变化,具体规律为:“物近像远像变大”。
本题通过模型照相机考查了照相机的结构、使用、怎样使像更清晰等等。体现了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熟练掌握,并做到举一反三。而且此题有一定的难度。
23.【答案】会聚 同一高度 放大 投影仪 没有
【解析】解:由图甲知,平行光经凸透镜会聚于一点,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要先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烛焰距凸透镜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当蜡烛位于光具座的位置时,物距为:,且,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此规律的应用是投影仪;
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若有一只蚊子落到凸透镜上,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大小不变;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像将完好,但亮度会变暗,所以不会出现蚊子的像或影子。
故答案为:会聚;同一高度;;放大;投影仪;没有。
由图甲知,平行光经凸透镜会聚于一点,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要先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规律的应用是投影仪;
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透过的光多,像就亮;口径小,透过的光少,像就暗。
此题考查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关键熟练掌握其内容,做到灵活运用。
24.【答案】焦距 像距 凹 看书时间不能太长,中间要休息或不要在太强的或太暗的光下看书,坚持做眼保健操等
【解析】解:据上面的分析可知,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
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需戴凹透镜矫正。
根据可知,该眼镜镜片的焦距为;
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所以在光线足够强的情况下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至极远处;故选D;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
故答案为:焦距;像距;;;看书时间不能太长,中间要休息或不要在太强的或太暗的光下看书,坚持做眼保健操等。
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而且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即像距是不变的,照相机是焦距是一定的,可以调节镜头伸缩改变像距;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所以在光线足够强的情况下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至极远处;
据实际情况分析即可解决。
材料阅读题所占比例逐年递增,这类题型给出一个情景材料,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阅读理解,从材料中捕捉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材料阅读题取材广泛,涉及的知识面较宽,所举事例贴近生活,要求学生思维活跃,利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进行探究。
25.【答案】解:实;虚;
经过第一次听到回声,则此峭壁离小明的距离:,
又经过再次听到回声,即为从开始计时算起一共用了听到回声,
则另一峭壁离小明的距离:,
则两峭壁间的距离:;
答:两峭壁间的距离为;
小明与离他较近的峭壁之间的距离为,
所以小明走到该峭壁的最短时间:。
答:需要的最短时间为。
【解析】本题考查了小孔成像以及放大镜的原理,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考查物理知识是中考常考题。
知道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而在物体后面出现的光射不到的区域;
露珠是一个凸透镜,露珠看叶脉跟放大镜的原理是相同的。
【解答】
小明在树荫下的地面上看到圆形的小亮斑,是小孔成像形成的太阳的实像;
露珠中间厚,边缘薄,形成一个水凸透镜,叶脉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和放大镜的原理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实;虚。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弄清楚声音传播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回声产生的原理,经过的路程,这是中考常见题型。
声音的传播速度为速度直线运动,当声音遇到峭壁后反射回来我们才听到回声,应用速度公式解答。
由知小明离他较近的峭壁距离为,根据公式即可计算需要的最短时间。
第18页,共19页
第19页,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