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舟山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7 19:3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舟山中学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为11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案做在答题纸上)
基础知识部分(23分)(第6、7小题4分,其余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倔强jué 迷惘m?ng 譬如pì 恪尽职守kè
B.悄然 qiǎo 赭色zhě 蒿草hāo 晕头转向 yūn
C.偌大nuò 慰藉 jiè 矫饰jiǎo 安土重迁zhòng
D.不啻dì 吮吸shǔn 思忖c?n 瞠目结舌chē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饿殍遍地 计日程功 焦躁不安 辐射
B.骄奢淫逸 冥思苦想 色彩斑斓 闲遐
C.铩羽而归 惊世骇俗 毛骨悚然 脏款
D.怨天尤人 入不敷出 汗流浃背 慈详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 日本政府对中方的警告置若罔闻,仍然一意孤行,迈出了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升级步骤,激起了中国两岸四地和海内外十几亿中国人的强烈义愤。
B. 进入高三以来,张三同学晚上总是连续学习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左右,节假日也从不休息娱乐,其精神可嘉,其做法则不足为训。
C.乐贫甘贱的李桂林、陆建芬,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D.对于我们这些平凡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并不辉煌,但同样可以闪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这个展览分为序篇和9个主体部分,全面展示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集中反映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的成功实践和国家建设、人民生活的历史性变化。
B.如今,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大国。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人,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
C.形成高考移民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地方参加高考的人数、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人数不同造成的。
D.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保险业停止了很长一段时期,而个人寿险业起步也较晚,因此保险精算职业也就成了“金领”职业。
5.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3分)
演奏《二泉印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
①跌扑回环,绕在身边
②琴弓的马尾吃住了弦,像是把山里的玉石锯开了一个小缝儿
③心里所有的浮躁、郁闷、繁琐,都被淙淙流泉冲走了
④身上清爽得很,干净得很
⑤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尖儿款款地流出来
⑥舌根也甜润润湿漉漉
6.阅读下面文字,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博客精神。(4分)
博客中没有永远的阳春白雪,也没有永远的下里巴人,这里没有权威,我们尊重每种声音,尊重每个个体,我们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既然要容忍各种声音,就得保持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你可以与不同的观点进行争鸣,也应该捍卫别人发言的权利。好的博客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有自己的操守,鄙视低级趣味的内容。在当今喧嚣浮躁、信息泛滥的社会中,博客的主人是坚持原创思考的一群人!
, , ,
7.看了下面这个新闻,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段话。要有观点,言之成理,不超过80个字。(4分)
10月23日,合肥市老年公寓前后有4拨爱心人士来给老人们献爱心。重阳节前后,献爱心活动突然井喷了,某家养老院有位老人甚至一天被志愿者们洗了7次脚。
答:  
二.文言文部分(31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8. 下列各句加点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③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④月出于东山之上
⑤耳得之而为声 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⑦故为之文以志 ⑧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A.①②③⑥/④⑧/⑤⑦ B.①/②③/④⑥⑧/⑤⑦
C.①④⑧/②③⑥/⑤⑦ D.①/②③⑥/④⑧/⑤⑦
9. 下列各句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②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B.①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①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②是岁,元和四年也
D.①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0. 下列各句加点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 ②舞幽壑之潜蛟 ③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④望西山,始指异之
⑤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⑦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⑧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A.①⑤/②/③⑥/④⑦/⑧ B.①④⑤/②/③⑥/⑦/⑧
C.①④⑤/②/③⑥/⑦⑧ D.①⑤/②④/③⑥/⑦/⑧
1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中不都是古今异义现象的一组是 ( )
A.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 游于是乎始。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C.古之学者必有师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吾尝终日而思矣
12.对下列各句特殊的文言句式的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⑦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⑧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①/②④⑨/③⑥/⑤/⑦⑧ B.①/②④/③⑥/⑤⑧/⑦/⑨
C.①⑧/②④⑨/③⑥/⑤/⑦ D.①⑧/②④⑤/③⑥⑦/⑨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1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第16题4分)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认,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以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13.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执勤,不懈朝夕   执勤:执行勤务
B.简斥数妇        简:挑选
C.多欲女之   女:把女儿嫁给他
D.愿以身居作       居作:做工抵押,作佣人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鸿时尚幼,以遭乱世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而不为章句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C.因卷席而葬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D.家贫而尚节介     惑而不从师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梁鸿曾在当时的最高学府中学习,博览群书,无所不通;学成之后却因家境贫寒无法著述,只好在上林苑中放牧。
B.梁鸿为人正直耿介,但是他死后,人们还是认为品性清高的他尚不足以与坚守信念的要离媲美。
C.孟光貌丑而心慧,在刚嫁给梁鸿时用朴素装扮来试探梁鸿的品性,其实孟光早已有隐居的准备。
D.皋伯通发现佣工梁鸿之妻对丈夫十分敬重,因此断定梁鸿是一个非凡的人,于是安排他住在家里,使梁鸿得以闭门著书。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2)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三)(5分,每格0.5分)
17.必修一部分课文默写
(1)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况吾与子____________________,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
(4)舳舻千里,旌旗蔽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
(5)__________________,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文 赤 壁
朱增泉
①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②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③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
④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⑤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⑥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⑦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
⑧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间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其实并没有做过什么留得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淹渍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未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辞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⑨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文章略有改动)
18.结合原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4分)
(1)第1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
(2)第5自然段:“惟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
19.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苏东坡获罪人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这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二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请根据文意说明“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的具体含义。(4分)
20.联系全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6分)
(1)第7自然段中,作者说:“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一连串的阴差阳错”指哪些具体内容?请分条概述。(4分)
(2)文章最后说,虽然“文赤壁”不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但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胜仗,请简要说明苏东坡取的的原因。(2分)
21.作文(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读了上面的这个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注意】①题目自拟,准确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含义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一.(21分)(每小题3分)
1.B
2.A
3.D.解析:A项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听见了而不加理睬。;B项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C乐贫甘贱:乐于贫困的生活,甘于卑贱的地位;.D“芸芸众生”和前面重复。
4.B.解析:A.“事业”后缺少宾语“的不平凡历程”C.“主要原因”与“造成的”语意重复。D不存在因果关系。
5. ②⑤①③④⑥(先根据总分结构,确定②放段首,然后寻找小团体⑤①和③④,最后第⑥句是总结。)(错一格扣1分,扣完为止)
6.4分。尊重自由(自由表达);开放宽容;坚持操守;坚持原创(原创思考)
7.4分。要有观点,言之成理。要点:献爱心固然是好的,(1分)但是这样井喷式的形式主义的爱的奉献反映了时下某些所谓爱心人士的浅薄,爱心如果不是出自真诚,那是对弱势群体人格的不尊重,这样的爱心不献也罢。(3分)
二.文言文部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8.D 9.D 10.B 11.D 12.B
(二)(12分,每小题3分)
13、A(做杂务)
14、D.(以:因为/把,介词。为;写,动词/介词。因:于是/因为 而;表转折关系)
15.D(A原因是“而不为章句”,并非因为家境贫寒。B人们认为梁鸿已经可以和要离媲美了。C孟光不是用朴素装扮而是盛装丽服来试探梁鸿德品性)
16.4分。(1)曾经不慎失火,蔓延到别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受灾的人家,问他损失了多少,把猪全部拿来做赔偿。(2分)
(2)每当打工回来,妻子就准备好食物,从不敢在梁鸿面前直接仰视,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2分)
(三)17(5分,每格0.5分)略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14分)
18、(4分)⑴ 强化(或“强调”“突出”等)了对苏东坡的热爱、崇敬之情(或“强化了苏东坡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2分)
⑵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从眼前的景物描写转向了历史抒写。(2分)
19. (4分)主观情绪:因不白、不公、不平而导致的悲愤心情及面对困境时超然旷达的情怀。
客观环境:“赤壁”一带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的自然景观,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的历史背景。
20.(6分)⑴(4分)阴差阳错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A 一个文人却挂职做了武官 B落难遭贬却成就了他的文学创作 C本来是“赤鼻”却误以为是赤壁 D生前命运多舛,身后却名传千古 E无意与政敌周旋却在“文战”中获胜
F无优美景观的假赤壁反成了旅游胜地。(本小题题4分,答对四个给满分)
⑵(2分)取胜的原因:大起大落的仕途人生使他具备了艰难玉成的意志品质,浪漫旷达的性情使他拥有了豪放超拔的情怀风骨,信笔纵情的骄人才华使他有了“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的非凡能力。(答对两题给满分)
四、作文(40分)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它干了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
沿着材料分析,会明确:蜗牛想干“惊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死于草丛。
蜗牛的悲剧原因是什么?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是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是寓意,是材料的主旨.
蜗牛的悲剧对人来说应该吸取那些教训,有哪些启迪?这就是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正视现实,笑对人生;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心动不如行动。
梁鸿的字叫伯鸾,是扶风平陵县人。父亲让,王莽时候做城门校尉,寓居在北地,死在那里。梁鸿那时年纪还小,因为遇上乱世,就用席子卷着把父亲埋了。后来在太学读书,家境贫寒却崇尚独特的节操,饱读群书,没有不通晓的,却不著述。完成了学业,就在上林苑放猪。曾经不慎失火,蔓延到别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受灾的人家,问他损失了多少,把猪全部拿来做赔偿。那家主人还认为太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产,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做工来抵。”那家主人答应了,梁鸿就给他们做杂务,早早晚晚从不懈怠。那家邻居的老人们看到梁鸿不是平常人,就都责怪那家主人,并称赞梁鸿忠厚老实。从此那主人才敬佩梁鸿,觉得他很特别,把猪全部还给梁鸿。梁鸿不接受,离开返回自己家乡。
有势力的人家羡慕梁鸿的高尚节操,有很多人家要把女儿嫁给他,梁鸿都谢绝不娶。同县姓孟人家有个女儿,形状肥胖丑陋黝黑,力气很大,能举起石臼,不想匹配婚嫁,年龄都到三十岁了。父母问她什么原因,那女子说:“要得到梁伯鸾那样贤能的。”梁鸿听了就下礼聘了她。女子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等到出嫁,才梳妆打扮进了门。过门七天梁鸿都不答理她,妻子就跪在床下请求说:“我私下听说您有高尚的节义,挑选斥退了几个女子,我选择夫婿,也高傲地对待过几个男子。现在我被您舍弃,哪敢不向您请罪。”梁鸿说:“我要的是穿粗布衣服,可以同我一起到深山隐居的人罢了。你现在居然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这哪里是我的意愿呢?”妻子说:“只是看看你的志向罢了。我自有隐居的服装。”就重新把头发梳成椎形的髻,穿上粗布衣服,做着女人的活计到梁鸿的面前来。梁鸿非常高兴,说:“这真是我梁鸿的妻子啊,能够服侍我喽!”?于是给她起了个字叫德曜,取了个名叫孟光。
生活了一段时期,妻子说:“常听先生想隐居避患,为何现在还不行动?难道如此苟且偷生?”梁鸿说“对。”于是共同到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后来到吴,依附世家望族皋伯通,住在厢房,给人做雇工舂米。每当打工回来,妻子就准备好食物,从不敢在梁鸿面前直接仰视,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伯通看到了感到很奇怪,说:“那个打工人能让他的妻子如此敬畏他,不是平常人。”就让他在家里住。不干那些杂事。梁鸿闭门著书十余篇。等到梁鸿死后,伯通要了一块地将他葬在吴要离墓旁。众人都说:“吴要离是壮烈之人,梁鸿品性清高,可以让他靠近要离。”葬完,妻子回到扶风老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