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小说阅读之
人物形象篇
小说是以 为中心,
通过 的叙述
和 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塑造人物形象
完整的故事情节
环境
小说三要素:
人物 环境 情节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题型,掌握答题方法
(2)赏析作品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内涵
大家先回忆哪些小说的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瑜、诸葛亮、猪八戒、林冲、范进、贾宝玉、闰土、孔乙己、阿Q、祥林嫂、玛提尔德……
能不能回想起作者究竟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这些令人难忘的形象?
能不能明准确评价这些人物形象的意义?
能不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些人物的特点?
常见设题模式
1.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4.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人物形象分析”应考策略:
1、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2、借助情节、环境分析人物形象。
3、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4、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
四步分析法概述:
通过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
通过人物性格及社会环境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一、分析人物形象
常见问法:
××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请概括出××的主要性格特点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思路:
1.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2.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3.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或手法,通过人物的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4.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举例一:简要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严歌苓《审丑 》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
1、外貌丑陋
2、吃苦耐劳
3、深爱自己的孙子并为之全力付出
4、晚景凄凉
答题方法:直接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举例二:××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答题方法:个性特征+身份特征(注意分点)① ② ③
小说主人公“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①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
②敏感,如腻,谨慎,多虑;
③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
机关里上班的小职员形象
概括时,如果能够确定人物身份的,则以“工人”、“农民”、“小市民”、“手工业者”……概括;如能确定其评价的,可以“文学家”、“画家”、“政治家”……概括;如能确定其(阶级)性质的,可以“资本家”、“封建地主”、“走狗”……概括。
举例三: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力小人。
对比法。
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贱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答题方法:个性特征+身份特征+举出实例
主人公是一个……(描述性语句,提示人物性格特点)的(标签式核心名词)形象。
寡言少语、平凡、朴实、纯真、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郁郁寡欢、洒脱、循规蹈矩、狡猾、豪放、泼辣、热心、胆小、老实、圆滑、暴躁、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执著、势利……
近年高考试卷中人物形象题关键词:
二、分析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问法:
1.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2.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答题方法:作者通过什么描写(或手法)表现了××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别人的描述
衬托、对比
环境烘托
情节推动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5)侧面描写:衬托、对比突出主要人物
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红楼梦》中:王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只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 ” 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又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别再提了。”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又是欢喜,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了,该打,该打!”
语言描写
结论:“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化,因此,人物语言是小说体现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短短一段人物语言描写,把王熙凤的倚势、虚伪、逢迎、乖巧、逞能、揽权等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又忙拉着黛玉的手问道:“妹妹几岁了 可曾上过学 现吃什么药 在这里别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也只管告诉我。”黛玉一一答应。一面熙凤又问人:“林姑娘的东西可搬进来了 带了几个人来 你们赶早打扫两间屋子叫他们歇歇儿去。”
“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我要好好地教训他一顿!……这多半是条疯狗……”
不知是谁家的狗
再如,《变色龙》里有这么几个情节:
1 “这小狗还不赖,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
……
好一条小狗……”
是将军哥哥的狗
2“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着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郑关西!” 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郑关西!” 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
边,口里只叫:“打得好!” 鲁达骂道:“直娘贼!惫敢应口!” 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郑屠当不过,讨饶。 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酒家便饶你了!你如今对俺讨饶,酒家偏不饶你!”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全堂水陆的道场∶磐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有段描写:只一脚、只一拳、只一拳、又只一拳。
结论:人物的动作是其性格外在的具体体现。
动作描写
简洁有力,深刻体现鲁提辖疾恶如仇的内在品质和拳脚利落有力的外在气概。这是鲁提辖人物个性具体而高度的体现.
《孔乙己》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揭示了他的社会地位。“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则含蓄地说明了他还要硬摆“读书人”的架子,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身材很高大”,表明他原本具有谋生的条件;“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表明他饱受生活折磨,常遭欺凌侮辱;“皱纹”和“花白的胡子”点明他年岁已老,精神萎靡,已是风烛残年;他的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表明他好逸恶劳,穷困不堪。
肖像描写
结论: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进行描绘的手法,包括容貌、声音、表情、身材、神态、服饰以及风度、气派等。通过肖像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德。
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
“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体现了梁任公先生精神矍铄、风度翩翩的特点。
再如,《故乡》中少年闰土:“十一二岁,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中年闰土:“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上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
那时的闰土天真活泼、淳朴可爱。
此时的闰土已变得麻木、自卑、形如木偶
《最后一课》中写道:“从此,我再也学不到法文了!只能到此为止了……我这时是多么后悔啊,后悔过去浪费了光阴,后悔自己逃了学去掏鸟窝,到沙亚河上去滑冰!我那几本书,文法书,圣徒传,刚才我还觉得背在书包里那么讨厌,显得那么沉,现在就像老朋友一样,叫我舍不得离开。对哈迈尔先生也是这样,一想到他就要离开这儿,从此再也见不到他了,我就忘记了他以前给我的处罚,忘记了他如何用戒尺打我。”
心理描写
这段心理描写,深刻表现了法国孩子对侵略者强烈的憎恨,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突出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同时,它有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
结论:心理描写是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一种特殊手段,是直接揭露人物心理世界的一种描写方法。分析心理描写时要注意人物的心理特点和情感的发展变化。
《背影》片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细节描写是包括对表现人物和情节有特殊作用的细微语言、动作、表情、物件、景色等环节进行准确、细致、生动的描写。
细节描写
《红楼梦》中:“刘姥姥……到了荣府大门前石狮子旁边,只见满门口的轿马,刘姥姥不敢过去,掸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溜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座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
刘姥姥的“掸掸”和一“溜”、一“蹭”,活画出一个乡下没见过世面的老太太,初到荣府大门前的局促不安的心理,刻画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和心理。
“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
《林黛玉进贾府》中写道:
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借他人之口
结论:借作者或文中人或他人的评价来表现人物形象。
把握作者或直接或侧面的介绍评价(该人物)的言语态度,是鉴赏人物最为直接的一个步骤。
《林黛玉进贾府》中
1、节选部分开头描绘宁府门口“两个大石狮,三间兽头大门,……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几个大字……”,反复突出一个“大”字,用建筑物的宏伟壮观暗示贾家社会地位的显赫、威严、气派。
这是典型的社会环境描写,为人物的活动提供场所。
2、写荣府长子贾赦的居所是“小巧别致”,黛玉去时,有许多“盛装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而贾家次子贾政的居所却是“轩昂壮丽”,在对比中突出贾政正统地位、主人身份以及贾赦的“寡人有疾”的特点
这是用环境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刻画人物性格。
环境描写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2000余里,别了20余年的故乡去。
那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啊!这不是我20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自然环境的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是:
不但渲染了沉寂、荒凉的气氛,更烘托出“我”的悲凉心情。
自然环境描写除了推动情节发展这一作用之外,其他作用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它们包括:烘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水浒传》中的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官居高位。小说在前五回里,浓墨叙述了“娘子受辱”、“带刀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大闹野猪林”、“火烧草料场”、“风雪山神庙”等内容,展示了林冲一步一步地被逼上梁山的过程。
这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情节的推进
一位逆来顺受的“忠臣”最终成为犯上作乱的“英雄”,其性格刻画运用的是情节推进法
总结:故事情节总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梳理故事情节的过程就是对人物性格感受的过程,也是对小说主题理解的过程。
例如,《项链》中,首先写玛蒂尔德夫人为参加宴会借项链,接着写丢失项链,再写为赔项链历尽艰辛,最后才知道项链是假的。
如《最后一课》中,随着情节的发展,展现了小弗郎士从怕老师到爱老师,从贪玩无知到恨敌人,从没有民族意识到心中植下爱国的根的爱国思想。
牛刀小试:
用正面描写的方法写一写父母的优秀品质
遇事沉稳、待人谦卑、心态平和且能吃苦耐劳的正面形象。
三、人物评价题(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常见问题:有人认为××怎么样?你的看法怎样?请你就其中一种观点加以探讨
答题时一是观点要明确,是褒是贬要一目了然;二是理由要充分,要从小说中找出相关描写来佐证,不能脱离文本
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 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二十年后》
我认为鲍勃值得同情(应题,表明观点):
鲍勃作为被警方通缉的在逃犯,不忘二十年前的一个约定,不顾安危,出现在纽约街头,(列出第一个事实论据)这表现了他性格中重情守信的一面。(合理分析)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他选择了“情”,结果被捕,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列出第二个依据和分析)他读吉米留给他的便条时微微抖动,也表现了他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列出第三个依据和分析)这些都是鲍勃值得同情的地方。(总结点题)
人物评价题(探究题)的答题模式
1.先写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或“我赞同…”
2.分析自己的理由,“理由1…2…3…”结合文本做具体分析(抓描写,联情节)
3.可加总结句
(内引外联,字数限制)
四、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人物形象应该是人物性格与其身份地位的综合。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这里的“社会矛盾”与“现实生活”就是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
每一个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其目的的,分析时如果能抓住人物形象,把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就能顺利达到分析主题思想的目的。
回顾小结
(1)什么形象;——身份
(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结合作品简析形象)
(3)形象的意义。——情感、作用
答题四大注意点:
1.审题要细心
2.要有分点意识
3.尽量用原文的话答题
4.尽量用专业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