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新课导入
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想想这个单元即将学习的是关于什么的内容?主要学习目标有哪些?
学习内容:关于童年生活的真善美。
学习目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同学们,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特别有趣的事?讲给大家听听。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梦想和憧憬。
第一课时
mò
“黑”字四点均匀铺开。“土”要写得扁平,最后一横稍长。
学习目标
1.认识“墨、染”等5个生字,会写“墨、染”等11
个生字,会写“水墨画、垂柳”等13个词语。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诗
句;抓住诗歌描绘的三个典型场景,感受诗歌意境。
3.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
到的画面。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歌。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哪些场景?
初读课文
字词学习
水墨画
破碎
你拨我溅
斗笠
染色
浪花
清清爽爽
蘑菇
jiàn
dǒu lì
shuǎng
扇动
shān
rǎn
suì
làng
mò
扑腾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上面三点水与“九”高低一致,下面的“木”横画要长,撇捺舒展。
太阳出来了,阳光透过晨雾洒满了大地,朵朵白云被阳光染红了,天边像挂着一幅巨大的五彩油画,美丽极了。
扑腾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你拨
我溅
你拨我溅笑哈哈。
带上动作读一读。
“卒”中两个“人”,都要变捺为点,右下部“十”悬针竖长伸,稳定重心。
意思:①完整的东西破成零片零块;②零星,不完整;③说话唠叨。
支离破碎 闲言碎语 碎片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爽”字的“大”横不宜过长,撇、捺要伸展,两边“乂”要紧凑。
笔顺:
跟老师一起读读诗歌,边读边想: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
初读课文
溪边钓鱼
林中采蘑菇
童年的水墨画
江上游泳
和同桌合作读读课文,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特别之处。
自主交流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
想一想,这些句子有些什么特点?
很有韵味
语言中有画面
十分可爱有趣
……
无比的快乐!对童年生活无比热爱!
带着愉快的心情,我们轻快地读读这首诗歌!
再读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水墨画
破碎
你拨我溅
斗笠
染色
浪花
清清爽爽
蘑菇
扇动
扑腾
感悟画面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试着联系上文思考。
可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从这句诗我知道有个小孩在钓鱼。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从这句诗我知道小孩钓到了鱼,很高兴。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难怪作者写到——
试着用自己的话和同桌交流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让大家感受到小孩的快乐。
学法迁移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用刚刚学过的方法,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从这句诗我知道小溪两边都是山,山很青翠,倒映在如镜的溪水中,所以溪水也就变绿了。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多美啊!谁来读一读这句?
人的影子落在绿色的溪水上,这才像是给染绿了一样。这里把溪水当作人来写,把溪水写活了,像有魔术一样。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垂柳依依,蜻蜓红艳,儿童欢乐,多么有生机的画面,再来读!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景色突出了“平静”的特点,说明小孩钓鱼时十分专注,也更能突出钓到鱼的快乐!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写景呢?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景
人
静
动
引导背诵
由景到人,一静一动,试着边想象画面,边背诵。
自学感悟
《溪边》写的是儿童在溪边钓鱼,那么《江上》又写了什么内容呢?同学们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和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自己学习《江上》。
自学提示
自由朗读《江上》,思考: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江上》和《溪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江上》写的是什么内容?
自学反馈
1.《江上》写的是什么内容?
戏水
2.(1)《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
都是关于儿童的活动;都写到了儿童的快乐;都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江上》与《溪边》有什么不同点?
《江上》没有写景,只写了儿童戏水的情景。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水葫芦”指游泳技术特别好的小孩。
“两排银牙”就是他们的洁白的牙齿。
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闭上眼睛,听老师读。想象孩子们会怎样戏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
想象画面
一群孩子纷纷跳进江水中玩耍,用手拍打着水面,还打起了水仗;一个小孩游泳技术特别好,他钻进水中,然后从水里猛地露出头来,发出银铃般的笑声。大家都拍手叫好,笑个不停……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江上》就是一幅生动的动态图画,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读诗,找到不理解的地方
联系生活经验
联系上下文
联系学过的知识
方法总结
刚刚大家是用什么方法学习前两个小节中不理解的诗句的?
用交流到的方法,自学《林中》。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第一个斗笠指“蘑菇”,第二个斗笠指“儿童”。
这两个“斗笠”一样吗?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小朋友们走在松林间,头戴一顶顶斗笠,如同山间的小蘑菇,十分可爱。
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山上的蘑菇都长出来了,小孩子们雨后来到山林,戴着斗笠,在丛林中穿梭,像一个个蘑菇……
谁能读出儿童的可爱和欢乐?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溪边钓鱼
林中采蘑菇
童年的水墨画
江上游泳
整体回顾
自由表达
结合课文内容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描绘的三幅画面。
结构梳理
童年的水墨画
快乐
纯真
溪边
江上
林中
钓鱼
采蘑菇
戏水
课外拓展
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回忆、珍藏的场景,大家课外可以阅读更多的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随堂演练
1. 比一比,再组词。
翠( )
杆( )
墨( )
碎( )
竿( )
黑( )
黑白
竹竿
墨水
栏杆
破碎
翠绿
2. 读一读,选一选。
染( )色
rǎn ruǎn
rǎn
拨动( )
bō bá
bō
清爽( )
shuǎng shǎng
shuǎng
3. 仿照课文的形式,我也来写一首小诗。
空中
朵朵白云在空中荡来荡去,
呼唤着风儿一起游戏。
一只只小鸟追逐着云朵,
叽叽喳喳地说要尝尝棉花糖的味道。
天空的幕布放下来,
星星也困得睁不开眼。
只有池塘的荷叶上,
传来声声滴答滴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