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课后作业
一、用“ ”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蚂蚱(zuò zhɑ) 啃咬(kěn kě) 樱桃(yīnɡ yínɡ)
毛嘟嘟(dū dōu) 蚌壳(bànɡ fēnɡ) 倭瓜(wěi wō)
闲逛(ɡuànɡ kuánɡ) 下雨啰(luo luó)
二、看拼音,写词语。
我和弟弟戴上帽子,来到沙滩上。弟弟拿chǎn zi( )挖着沙子,我bá qǐ( )几根海草,栽种到弟弟挖的窝里,用shuǐ piáo( )浇上水。后来玩累了,干脆躺在沙子上休息。妈妈ɡuànɡ wán( )海市回来,笑我们小懒虫,我俩可不chénɡ rèn( )。
三、词语积累与运用。
①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②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句子中加点的“胖乎乎、圆滚滚、明晃晃”这些词语富有感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________________。我还能写出类似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运用这样的词语写句子,表达内心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原创题)读句子,完成练习。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1)作者写小昆虫,是着眼于它们的_________来描述的。
(2)“我”说起花园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态跃然纸上。
2.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1)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榆树外形的_________,也写出了榆树生命的_________。
(2)我能用文段中的修辞写句子:冬天,松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文段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词语是“_________”,从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园中的动植物生长和活动,一切全凭自己的_________。
2.这段话中描写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的植物有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园子里的一切都是__________________的。这样的感受,当然与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是分不开的。作者用这样的心感知到的事物,才会如此无拘无束。
六、课外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________”呼应,既反映出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受到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2.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在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①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________________的情态。
“窜”字显示速度________,又来得________。
3.泥墙根一带是特写镜头,作者写了四件童年趣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段文字表现了童年时代的“我”对百草园的________之情。
七、(原创题)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绿卡小学专门开辟出一块空地,作为大家的劳动实践基地。大家商量后,决定在这块空地上种植蔬菜。
种菜过程中,大家要做的事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着种好的菜苗,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zhɑ kěn yīnɡ dū bànɡ wō ɡuànɡ luo
解析:本题考查会认字的读音。注意“蚌、倭”的读音,不要读半边,“下雨啰”的“啰”读轻声,它还有两个读音,分别是“luō”“luó”。
二、铲子 拔起 水瓢 逛完 承认
解析:本题考查会写字。需要注意,“拔”的右部不是“发”,“瓢”的右部是“瓜”,“承”要与同音字“诚”区分开。
三、1.满心喜爱 示例:肉嘟嘟 傻乎乎 乐呵呵
2.示例:我的妹妹可贪吃了,整个人看上去胖乎乎,圆滚滚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ABB式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这类词语富有情感,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并运用。
四、1.(1)色彩 (2)极满足和得意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抓住句中描写颜色的词语,仔细体会,分析作者的情感。
2.(1)高大 活力
(2)示例:不怕冷,它穿着绿色的衣裳,坚强地站在雪地里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这句话是如何把事物特点写清楚的,在此基础上运用。语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榆树外形的髙大,“太阳出来,叶子就发光”表现出榆树生命的活力。
五、1.愿意 意愿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把握。仔细阅读文段,即可找出文段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词语是“愿意”。
2.鸟、虫子、蝴蝶 花、倭瓜、黄瓜、玉米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首先仔细读文段,依次找出文中共描写了哪些事物,然后分出动物、植物即可。
3.自由快乐 自由快乐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把握。读文段,找出其中的关键句子:“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提炼出关键词语——自由、快乐,体会作者的心情。
六、1.单是 美好有趣而自得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读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从而把握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2.趴在菜花上 快 突然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联系句子含义,体会加点字的妙处。“伏”指趴着,写出了黄蜂的肥胖体态;“窜”指一下子飞出去,体现出速度快。在此基础上,把握作者是如何把事物写具体的。
3.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把握。仔细读相关的句子,然后概括出答案,力求简练、准确。从“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句话之后的内容,都是作者的童年趣事,依次找出并概括即可。
4.喜爱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在理解文段大意的基础上找出能反映作者情感的语句,仔细体会。
七、示例:1.翻地、挖坑、种苗、浇水等
2.鲜嫩的蔬菜把田地遮得严严实实,西红柿打着嘟噜,辣椒红得像火炭,黄瓜绿得要滴下来。成群的小蜜蜂,低声哼着小曲儿,一对对蝴蝶在金黄的菜花上翩翩起舞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结合课文内容,可以知道种菜需要做的大致工作。然后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写蔬菜丰收后的情景。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