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特征;
2.明确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成因及变化规律;
3.认识西北地区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
1.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
(二)教学难点
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启发诱导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搜集西北地区的景观图、农产品和优良畜种图片,坎儿井、新疆细毛羊等课外资料及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几张照片,看到这几张照片我们能想到哪句诗句?
学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教师:这两张照片呢?
学生;大漠黄沙驼铃响
教师:对了,这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美丽景象,我们看看这么美得景象吸引了谁?
我们一起看看喜羊羊发的朋友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跟着喜羊羊一起去了解一下我国的西北地区,大家说好不好?
学生:好。
设计说明:通过创设情景导入,激发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吸引到了课堂中来。
环节一:查看地图
活动1:找地图寻方位
教师:喜羊羊对西北地区不熟悉,所以美羊羊提醒喜羊羊要干嘛?
学生:查阅地图。
教师:对,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找到西北地区的位置。
学生: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主要包括新疆、内蒙古和宁夏及甘肃的北部。(请学生上讲台在PPT上为大家指出)
活动2:找地图辨地形
教师:找出主要地形区,并分析特点。(一分钟时间)
学生:以游戏形式抽出一列学生每人说出一个西北地区的山脉。
学生:本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原和盆地相间分布。
教师:请同学们在地形图上找找新疆境内的主要山脉、盆地,说说新疆地形的显著特征是什么?(教师在黑板上画新疆“三山夹两盆”示意图,并指导学生在书本上画)
教师指图讲解:新疆地形就像“疆”的右半部分,从北向南三条横线依次代表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脉,两个“田”分别代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结构特点,天山横亘在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查找位置地形,使学生养成查阅地图的良好习惯。对于新疆地形的讲解,形象生动,加深的学生的记忆。
环节二:背包旅行
教师:喜羊羊去西北应该带些什么呢?
学生:水、食物、防晒物品、
教师:喜羊羊根据大家的智慧终于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背起行囊,准备出发了。他一路翻山越岭,感受到了我国西北地区不同的风光,并且拍了一些照片,大家一起来欣赏下吧。
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图片资料。
教师:这些照片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学生:植被稀疏 教师:植被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生:气候
教师:你能推测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吗?
学生:结合地图分析原因。(讨论)
海陆位置因素——距海遥远(奖励明信片)
地形因素——高山阻隔(奖励明信片)
教师小结:由于西北地区距海遥远,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
教师:这三张明信片中,你能辨别出他们拍摄的地点吗?
学生:请拿到明信片的学生上讲台有湿润向干旱排序
设计说明:以图为引导,分析西北地区景观的差异及原因,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走亲访友
教师:喜羊羊终于到达了西北地区,他一一拜访的自己的亲朋好友,你们看,他的家族是不是很庞大啊!
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畜牧业区主要牲畜品种及分布示意图”。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课前资料的准备、查阅地图等,情趣盎然,达到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这说明西北地区农业适宜发展什么?
学生:畜牧业
教师: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学生:互讨论,回答问题。
西北地区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贺兰山以东地区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分布有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大型优质草场。贺兰山以西地区降水稀少,地表多戈壁、沙漠,但山地降水较多,分布有高山草场。
环节四:赠送特产
教师:喜羊羊给我寄了特产,大家一起来尝尝吧!(拿出事先准备的大枣和去枸杞)
学生:品尝后,从包装中看出产地(新疆和田与宁夏)
教师:哦,都是属于西北地区,大家觉得西北地区的瓜果甜不甜呢?生:甜
教师:西北地区的瓜果为什么这么甜,它发展种植业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
学生:相互讨论,回答问题:不利条件是气候干旱,天然降水较少。有利条件是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所以瓜果甜。
教师:同学们分析的非常正确,在宁夏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可以因黄河水灌溉,这里因为有了水,而成为物产富饶的绿地,因而被誉为“塞外江南”。
教师:当地气候比较干旱,发展灌溉农业的水源是哪来的呢?
活动3:找水源
学生:主要利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发展的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及新疆天山山麓绿洲。
教师:是如何利用地下水的呢?
活动4:保水源
教师:多媒体展示图片
学生思考:
1.坎尔井的水源补给是什么?坎儿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高山冰雪融水;灌溉和畜牧业用水)
2.西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修建饮水工程;建设并保护好坎儿井;因地制宜的发展工业和农业生产等)
设计说明:通过赠送特产环节,明确西北地区的特产,并结合两活动分析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使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我国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以及其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河流、自然景观等诸多基本要素的特征,使我们对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思考题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练习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