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 鲁人版第一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主题单元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四 鲁人版第一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主题单元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7 19:5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模块四“历史坐标上的沉思”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历史坐标上的沉思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6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历史是一面镜子。学习本单元,我们将跟随被贬的苏轼走近赤壁古战场,看他如何怀古伤今,书写自己年华已逝、功业未成的郁闷之情;我们将跟随不得志的辛弃疾走近京口,看他如何忧虑时事。我们将走近苏洵和杜牧,聆听他们对六国和秦朝灭亡原因的剖析,品味前人在历史坐标上的沉思,有助于我们深入地了解历史,更好地把握人生。
整个单元将分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我眼中的历史与历史人物(2课时)弄清史实,疏通文意。要了解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把握文意。
专题二:我喜欢的句子与论述(2课时)品读文本,体悟感情。引领学生品读诗句,体悟作者在其中蕴含的真实的思想感情。
专题三:我积累的知识、我的创作(2课时)文言现象积累与写作。在前两个专题的基础上,自己提炼总结文言知识,并能进行写作梳理,推选出佳作,进行成果展示。让经典佳作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文学常识,知人论世。
2. 理清文本的写作思路。
3. 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正确翻译句子
4. 理清诗词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观点态度。
过程与方法:
1. 朗读文本,疏通文本大意。
2.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点评。
3. 研讨文本中的句子。
4. 文本背诵、文言知识梳理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增强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创新品质。
2. 培养主动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3. 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和健康的审美情操,养成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P6)
2.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P8)
3.在阅读中鉴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P8)
4.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P9)
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P9)
6.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P10)
7.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P19)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我眼中的历史与历史人物(2课时)
我喜欢的句子与论述(2课时)
我积累的知识、我的创作(2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一:我眼中的历史与历史人物(2课时)弄清史实,疏通文意。要了解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把握文意。
专题二:我喜欢的句子与论述(2课时)品读文本,体悟感情。引领学生品读诗句,体悟作者在其中蕴含的真实的思想感情。
专题三:我积累的知识、我的创作(2课时)文言现象积累与写作。在前两个专题的基础上,自己提炼总结文言知识,并能进行写作梳理,推选出佳作,进行成果展示。让经典佳作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专题一
我眼中的历史与历史人物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单元四篇诗文均是北宋时代的杰出文人站在历史的坐标上抒发个人情怀,或者劝谏当朝帝王的诗文。学习本单元,有助于我们感受历史气息,揣摩故人情怀,品评历史人物观点。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朗读文本,疏通文本大意。
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知识。
利用工具书解决文本疑难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研究文本内容。
本专题问题设计
疏通文本中,对于每篇课文,你怎样看待其中的人物和史实?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个人搜集的相关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教师利用多媒体导入每课的基本知识,投影展示。
学生搜集相关作者知识,并展开讨论。
学生结合注释自读文本,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本大意。
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对文本中的内容进行梳理,小组讨论探讨自己不明确的问题。教师评价。
第一课时安排《宋词二首》《六国论》;第二课时安排:《阿房宫赋》
教学评价
1、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 2、活动过程规范有序,效果明显。
3、?对各组情况进行评议,各小组能做出相应的调整,并及时记录下来
专题二
我喜欢的句子与论述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摘录与点评是传统的读书方式,就是将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或语段摘录下来,进行个性化的评价鉴赏,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引导学生就四篇文章进行评点训练,相互交流自己选取的精华语句,然后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划出文本中优美句子、表达观点的句子、运用手法的句子等。
鉴赏文本中的重点语句,并能表达出来。
小组讨论合作,进行展示。
本专题问题设计
在三篇课文中,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较好?谈谈你的观点?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个人搜集的相关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再读文本,划出文本中优美句子、表达观点的句子、运用手法的句子等。
利用网络平台,同学制作课件,进行展示。
小组交流,六人为单位,交流个人主张。
小组推选代表进行文字表达交流。
第一课时安排《宋词二首》《六国论》;第二课时安排:《阿房宫赋》
教学评价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2.个人发言声音洪亮,能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3.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专题三
我积累的知识、我的创作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学习古诗文最重要的是积累文言现象,并能学以致用,写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本专题意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梳理文言基础知识,能够结合文本,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在弄通文意的基础上,积累重要的文言现象。
通过交流与探讨,辩论与争鸣,养成表达个人观点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养成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能够运用课本素材展开写作,表达个人观点。
本专题问题设计
你同意《六国论》《阿房宫赋》中作者的观点吗?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分析。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个人搜集的相关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个人对文本进行再读,分门别类的进行知识梳理。
小组内进行评级梳理,小组进行文本检查、比赛。
教师展开指导,布置作业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
小组讨论展示优秀佳作。
教学评价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2.个人发言声音洪亮,能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3.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4.能准确系统地积累文言现象,重点字词掌握牢固。
5.能写出个性化的作品,作品展示有独到之处,对他人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