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 抒写情怀

文档属性

名称 亲近自然 抒写情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7 20:0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亲近自然 抒写情怀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8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这个单元全部是古代写景记游的散文。这类散文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还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感慨和志趣。同时,作者在写作时又讲究真性情,不受拘束,自由自在。本单元的这些游记都来自作者的亲身游历,抒写他们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同时,这些文章还言辞优美,精妙动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引导学生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领略文章的艺术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力。在体会与感悟中,了解语文的美。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逐字逐句深刻理解文章内容。结合语境弄懂词义,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及各种用法、文言句式,达到逐字逐句理解并翻译文章内容的能力。
2、语言是文章的载体,仔细揣摩含蓄凝练的语言是怎样承载作者的抒情成分,直白简洁的语言是如何承载作者的说理信息的。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文本的学习,培养自己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和基本方法。仔细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和文章意境,在赏读的基础上多背诵。
2、从名家的景物描写中捕捉写景状物的灵感,从名篇的行文结构中领悟立意构思的章法,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艺术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整体理解本单元散文内容,品味其语言之美,体会其意象之美,挖掘其意境之美,在审美的愉悦中,挖掘写景游记散文中丰富的情感因素,与抒情主人公进行心灵的沟通。
2、对宇宙、对人生的思考是本单元的学习难点,在学习中要知人论世,跨过时间的隧道,基本了解作者的生命意识和哲学意味。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P6)
2.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P8)
3.在阅读中鉴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P8)
4.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P9)
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P9)
6.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P10)
7.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P19)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如何培养自己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2.怎样走进古代文人的心灵深处,体会他们的情感,分享他们游览自然风物之后的收获?
3.怎样学会对自然的关注与把握,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生活,丰富自己的眼界和情感,增强自己的观察力?
专题划分
专题一:习惯养成与方法指导 ( 3课时)
专题二:走进文本 ( 3课时)
专题三:跳出文本 ( 2课时)
专题一
习惯养成与方法指导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是高中阶段文言文学习的起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培养和方法指导非常重要,因此,专题一的主要任务是在文本的学习之初就要给学生养成动手、动口、动脑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明确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手段。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养成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习惯。
2.学会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学习文言文。
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4.通过经典诵读,激发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本专题问题设计
高中阶段如何学习文言文?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人教版必修一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宣传吧优秀作业展示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1.学生自由交流:谈谈你所掌握的文言文学习习惯和方法。
2.多媒体展示朱熹对“诵读”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明确反复诵读,整体感知对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
宋代朱熹理解的“诵读”,其意义是“真道学第一义”;其内容是“熟读精思”;其步骤是:必须成诵,即“诵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数遍。”“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定,仍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存此,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子的理论总结,确定了“诵读”在我国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方法的地位。
3.自由朗读:扫清《兰亭集序》中的字词障碍,并初步体会文本的语言之美。
4.小组研讨:归纳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重要句式,深入把握文章的内容。
5.当堂检测: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夯实古文功底。
6.朗读比赛:小组推举代表进行朗读比赛,深入体会文本内涵。
第二课时:
1.熟读课文《赤壁赋》,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
苏东坡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
2.小组探究:
(1)主、客对人生有着怎样的不同看法?他们是否为两个人?
(2)本文情、景、理是怎样巧妙地组合到一起的?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3.背诵比赛:
采取计时赛、小组接龙赛、随机抽取比赛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把古诗文的教学落到实处。
第三课时:
1.初读《游褒禅山记》,体会作者的情怀。
2.合作学习: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学习文本。
3.小组展示:小组推选代表进行讲解,教师只做适当地补充说明。
4.背诵比赛:自“于是予有叹焉”至文末。
采取计时赛、小组接龙赛、随机抽取比赛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把古诗文的教学落到实处。
5.结合网络资料,个人独立赏析《游褒禅山记》,写出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赏析文章。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2.个人发言声音洪亮,能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3.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4.能准确无误地背诵文章,重点字词掌握牢固。
5.能写出个性化的作品,作品展示有独到之处,对他人有借鉴意义。
专题二
走进文本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主题的几篇课文虽是以描写景物、记叙游赏经理为主,但是不排斥抒发感情、讲述道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其情感趋向,领略文章的艺术魅力。这里可采用讲解式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评点的成果要进行交流展示,以利于互相学习借鉴。同时,让学生多浏览此类的文章,来丰富自己的思想。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设计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讨论研讨,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知人论世”等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
2.运用自主评点的方法来品评文章,来深度解读文章。
3.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专题问题设计
1.品读《兰亭集序》的语言、欣赏脱俗的美景,体会作者的心境。
2.品读《赤壁赋》,学习作者在描绘美景中蕴含着丰富哲理的写作方法,又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对生命的认识。
3.品读《游褒禅山记》,从文章主旨学习治学应具有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和深思身躯辨伪存真的严谨态度。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经典文化研究网:http://www.3swh.cn/
常规资源
余秋雨的《东坡突围》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1.学生自主评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2.小组交流评点成果,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重点体会文本的语言之美。
3.学生自主评点:《兰亭集序》中的经典名句、名段美在何处?
4.个人评点的成果上传班级交流平台,学生之间进行二次点评,主要是互相学习,以激活思维,激发灵感。
第二课时:
1.学生个人上网搜集关于苏轼的资料,形成对苏轼的比较客观的、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2.小组推荐优秀资源,进行资料汇总,以形成大家共享的资源。借此体会苏东坡的豁达乐观的情怀。
3.小组研讨,把握苏轼的心路历程,理解在苏轼身上体现出来的各种复杂的思想。
4.交流自己对苏轼的新认识。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为自己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课时:
1.学生自主评点: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2.小组交流评点成果,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重点体会文本的思想内涵。
3.学生自主评点:从《游褒禅山记》中我们有何感悟?对我们的求学、做人有何启发?
4.个人评点的成果上传班级交流平台,学生之间进行二次点评,主要是互相学习,以激活思维,激发灵感。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掌握自主评点文章的方法,学会自己来解读文章。
2.能够立足文本,利用相关的事实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做到观点和材料严格的一致。
3.会灵活利用网络搜索自己所需要的有用信息,形成自己的资料库。
4.有团队合作意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专题三
跳出文本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进行成果展示活动。学生自由写作:1.我眼中的苏东坡。在前两个专题的基础上,自己提炼升华,写出自己对苏东坡的理解感悟,形成个人专题研究成果。同时学习苏轼的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王安石提出做任何事情都要首先立志。“人各有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你“志”在何方?
本次活动主要是把个人的成果放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展示,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评点,推选出佳作,进行宣传吧张贴展示,做好示范引领,把专题阅读的学习落到实处,让一代才子的其人其作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从名家的景物描写中捕捉写景状物的灵感,从名篇的行文结构中领悟立意构思的章法,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艺术技巧。
2.学习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辩证地来看待人生中的磨难,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3.王安石提出做任何事情都要首先立志。“人各有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你“志”在何方?
4.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本专题问题设计
苏东坡、王安石带给我们的价值是什么?
1.苏轼、王安石的人生态度给你怎样的启示?
2.一个人的精神财富到底是什么?
3.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体现在何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个人搜集的相关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1.学生自由写作:“我眼中的苏东坡”“我志在何方”。着重谈及苏东坡、王安石的人生态度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把作品上传至班级交流平台,互相点评,学习借鉴。每篇文章至少谈出一条优点和缺点,这样有利于自己学习提高。
第二课时:
1.小组研讨,推选出佳作,进入佳作交流点评。对于佳作先谈出自己可以借鉴的优点,再提出改进的建议。
2.学生交流:谈体会。此次专题学习自己的收获,知识层面的、精神层面的皆可。借此探讨关于精神财富和人生价值等问题。
3.班级佳作展示。在小组推荐的基础上,推选出班级本次的佳作,进行宣传吧张贴。
4.教师进行主题单元学习总结。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合理借鉴他人成果,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
2.写作能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到合情合理。
3.灵活使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学习,加大学习容量。
4.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增强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