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半是明媚半是伤——李清照的诗词人生

文档属性

名称 古典诗词鉴赏:半是明媚半是伤——李清照的诗词人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7 20:0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半是明媚半是伤——李清照的诗词人生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课内3课时+课外3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她是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她也是多情易感的女子。她曲折的人生经历折射到诗词中,便形成了不同时期不同的创作风格创作内容。她在诗词创作中展现的是怎样的身世之感和内心情怀呢?让我们走近她,读懂她。
本单元选题源自鲁人版的《唐诗宋词选读》中的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学生自初中以来已经学习了李清照的多首诗词,本单元将依托《声声慢》《永遇乐》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清新明丽情意缠绵的前期词作。指导学生诵读《点绛唇》《如梦令》《减字木兰花》《一剪梅》《醉花阴》五首词 ,感受李清照小女孩及爱情美满时的快乐缠绵情怀。专题二,孤独飘零沉郁苍凉的后期词作。重点研读《声声慢》《永遇乐》,感悟身世之感。专题三,进行班级内诗词诵读比赛,设计“易安,我终于读懂了你”的随笔,完成本单元学习的成果展示。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其艺术成就。
2.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
3.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李清照的作品。
4.结合作者的经历学习“知人论世”,深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过程与方法:
1.问题导学,讨论研讨,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知人论世”开展研究性学习。
2.通过不同时期作品比较阅读,初步了解婉约派词的艺术特色。
3.运用自主合作的方法来赏析文章文章,深度解读作者。
4.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李清照的内心情怀,培养感悟美追寻美坚守人格品质。
2. 通过经典诵读,激发自己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2.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3.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4.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
5.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李清照作品的总体艺术风格是什么?
2.李清照的后期人生经历对其创作风格有何影响?
3.你最喜欢李清照那首作品,请深入解读?
专题划分
专题一:清新明丽情意缠绵的前期词作
专题二:孤独飘零沉郁苍凉的后期词作
专题三:走近你,读懂你
专题一
清新明丽情意缠绵的前期词作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整合了初中的有关清照的作品,在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李清照的前期顺境来解读作品。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及作品的的艺术风格。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了解诗人诗作的目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其艺术成就。
2.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激发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3.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相关作品。
4.结合作者的经历学习“知人论世”,深入体会诗词中折射出的快乐甜蜜。
本专题问题设计
李清照作品的总体艺术风格是什么?
1.李清照人生前期的生活是怎样的?
2.李清照前期作品的风格是什么?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 他
引发相关材料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学生自由交流:谈谈你所知道的李清照。
活动二:多媒体展示: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艺术成就,
活动三:小组研讨《点绛唇》《如梦令》《减字木兰花》《一剪梅》《醉花阴》的情感基调,并分析原因。
活动四:反复诵读,深入体会。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2.同学发言主动大方,能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并有一定的深度。
3.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且能恰当点评他人朗读情况。
4.能流畅准确背诵诗词。
专题二
孤独飘零无奈苍凉的后期词作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在回顾深度解读清照前期作品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共同鉴赏《声声慢》《永遇乐》。鉴赏的重点放在作品情感、语言及表现主旨的艺术手法上。
小组合作成果要进行交流展示,要培养学生深入赏析语言抓关键词从而抓情感主旨的能力。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设计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深入分析文章内涵,
2.运用正确鉴赏方法深度解读文章。
3.当堂背诵两首词。
本专题问题设计
李清照的后期人生经历对其创作风格有何影响?
1.两首词分别选取了哪些重要意象,承载的情感是什么?
2.你认为两首词里面最有表现力的句子是哪些?
3. 在这两首词中,你读出清照怎样的人生坎坷?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指导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整合补充,出示在屏幕上。
活动二: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研讨。
活动三:成果展示,全班探讨。
活动四:反复诵读,深入体会。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学会自己来解读文章。
2.能够立足文本,深入领悟语言魅力
3.有团队合作意识,能主动上台展示。
专题三
走近你,读懂你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为强化李清照诗词诵读,举行诗歌诵读比赛,并设计一次佳作展示活动。
本次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班内展示评比的方式。首先以各小组推选2名背诵代表,抽签(老师事先准备好)抽出背诵篇目,选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把个人的随笔放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展示,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评点,推选出佳作,当堂做范文引领,让同学们对易安有更全面深刻的解读。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诗歌诵读比赛,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
2.通过深入解读李清照,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和领悟。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最喜欢李清照的哪一首词,为什么?
2. 以“易安,我终于读懂了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随笔。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个人搜集的相关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 他
印发《易安,一个瘦了宋词的奇女子》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课前布置诗歌背诵的任务。小组推荐人选,每组2人。
(1)背诵内容:李清照的诗词。
(2)诵读形式:当堂抽签决定篇目,脱稿,恰当抒发诗歌情感。
(3) 选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活动二:以“易安,我终于读懂了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随笔。课外1节课完成,每组推选两篇优秀随笔,参加全班评选。佳作当堂做范文引领。
活动三:学生阅读《易安,一个瘦了宋词的奇女子》
这样一个博学多才,灵秀聪慧的奇女子,却被命运的双刃剑肢解得支离破碎。前半生的幸福,后半生的颠沛流离,铸就出神秘传奇的一生。眉黛浅处的哀怜与诗词,被她轻轻地别在诗笺之上,留给后世的,却是一个定格了的帘卷西风时无限婉约的背影。
且掬一捧心灵的虔诚,再来读她的词。也许,词人需要我们阅读的不仅仅是那些绝美的言辞与意象,不仅仅是她的婉约与愁苦,或许,我们更应该读懂的是词人那一颗玲珑的诗心。
每每翻阅易安词,总有一种优雅而平静的感觉浮上心头。纵观易安词,大多是一些简单的语句,几乎很难看到生僻字,甚至还夹杂着口语和俗语。然这些毫不起眼的文字被她信手拈来忽而间就仿佛有了生命,有了情感,恰如那名在水一方的伊人,让人迷恋且倾倒。即便是构思,也精美而不着痕迹。
易安词,优美灵动,宛如写在水上。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准确流畅诵读诗词,
2.写作能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尽力做到优美深刻。
3.积极参与合作交流,资源共享,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