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史记》:一道悲剧英雄人物的画廊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课上2课时+课下4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史记》是我国汉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汉代最伟大的文学著作。它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写人物,这与先秦那种以叙事、记言为主的作品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不同,它开拓了一个新的以写人物为主体的新天地。也正因此,《史记》不仅成了后代纪传体历史的始祖,而且也成了后代传记文学乃至小说文学的始祖,而且给了后代戏剧文学的发展以深刻影响。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与他同时代的以及后代其他人笔下的人物不同,他们绝大多数都具有一种英雄色彩,而尤其突出的是他们还绝大多数都具有一种悲剧色彩,因此我们可以说《史记》是一个悲剧英雄人物的画廊。
本单元将分为三个专题。专题一:走进《史记》的悲剧人物;专题二:《史记》悲剧人物的性格刻画;专题三:“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与他笔下的悲剧人物。本单元通过《垓下之战》《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作品来了解《史记》悲剧人物,并以《垓下之战》《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为主体探讨《史记》是如何来刻画这些人物的,引领学生结合《报任安书》《太史公自序》进行拓展研究,进一步了解司马迁人生经历,进而理解司马迁在这些悲剧人物身上所倾注的情感,最后完成关于《史记》悲剧人物的论文写作。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梳理文言知识。
2.了解《史记》的精于选材、善用细节与对照的人物刻画方法。
3.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评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分析概括几位悲剧人物的命运及悲剧缘由,进而掌握阅读、分析文本的基本技能。
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史记》悲剧人物刻画的方法,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技巧。
3. 在研究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对于笔下人物的影响的过程中,掌握“知人论世”的评价方法。
4. 通过论文写作展示研究成果,提高鉴赏及写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养成团体合作意识。
2. 学习司马迁在逆境中发愤著书的精神,养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3.感受《史记》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民族精神。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行标准》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能正确运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进行口语交际,能在不同的场合,得体、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感情。能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史记》的悲剧人物可以怎样分类?
2.司马迁是怎样来刻画这些悲剧人物的?
3.怎样理解司马迁笔下悲剧人物的命运?
题划分
专题一:走进《史记》的悲剧人物。
专题二:《史记》悲剧人物的性格刻画。
专题三:悲剧人物的命运根源。
专题一
走进《史记》的悲剧人物。
所需课时
课上3课时+课下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内容是在阅读《鸿门宴》《垓下之战》《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刺客列传》等作品的基础上,了解司马迁笔下的悲剧人物,分析概括他们各自悲剧命运的缘由,并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现象。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阅读四篇传文,积累文中重要文言现象。
2.熟悉四位传主的人生经历、命运起伏。
3.通过对四位传主的比较分析,总结他们各自的悲剧缘由。
本专题问题设计
1四位传主的人生分别经历了哪些起伏跌宕?
2. 四位传主的悲剧原因有哪些?你能在文章中找到依据吗?
3.你如何看待他们的人生悲剧?这些悲剧能否避免?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鲁人版《史记》《鸿门宴》《屈原列传》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关于悲剧的分类的文章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课下用2节课时间阅读四篇传记,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用法,课前完成“文言知识积累达标检测”)
1.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每组选一位同学发言描述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位人物的人生经历。
2.老师组织讨论:什么是悲剧?你熟悉的悲剧有哪些?你认为造成悲剧命运的原因通常有哪些?
(投影补充悲剧的相关知识)
悲剧,亚里斯多德认为这是指“一个人遭遇不应遭遇的厄运”,而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恩格斯说,悲剧冲突是指“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根据以上意思我们给悲剧人物概括成了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他们的生平经历具有突出的社会意义,反映了社会政治的某种本质(大人物);第二,他们的遭遇悲惨,或者被杀,或者自杀,或者一生坎坷不平,或者老来悲凉失意;第三,他们的悲惨遭遇能激起人们对正义、美好事物的同情和对邪恶势力的愤慨。
3.组内讨论:传主的人生是悲剧吗?为什么?如果是,那他们悲剧命运的根源各是什么?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语段。
4.试着根据六位传主悲剧原因的异同给他们分类,确定分类标准和理由,组长做好讨论记录,班内交流。(提示参考标准,如性格、环境、偶然因素等)
《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其中写人物的传记有一百一十二篇,粗略计算一下,《史记》全书写悲剧人物大大小小约有一百二十多个。这些人物大致可以分为六类:
第一类,他们是新生事物的代表,是与强大的反动势力作斗争中被杀害的。
第二类,他们曾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由于自身的某种过错,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第三类,他们有大功于世、却受到嫉害、结局十分悲惨。
第四类,他们是一批忠于国家、坚守节操,或者为了某种道德信念而死的悲剧人物。
第五类,他们是一批下层人物,他们见义勇为,重诺守信,为人排难解纷而不惜从容赴死。
第六,他们是一批在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的斗争中无辜被害的悲剧人物。
《史记》是一部以悲剧人物为主体的文学作品,但它给予读者的影响却不是令人伤感消沉、颓废没落,而是令人感到壮烈,激发人们奋起。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
这与《史记》悲剧人物的特点有关。《史记》悲剧人物大致都有以下特点:
第一,他们都胸怀大志,锐于进取,他们都有远大的理想,都有一定的奋斗目标。他们是为了某种事业或某种道德观念而生存、而奋斗的。
第二,他们都有一种为实现个人理想而不怕挫折的精神,都有一种经过种种艰难险阻的考验而磨炼出来的坚韧不拔的意志。
第三,他们多数都死得很悲壮,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有深刻的社会影响。
6.思考:他们被毁灭的命运给了你什么启示?组内交流。
7.你认为什么样的性格更有利于人生事业的发展?请把你的观点和想法写在日志上。
8.课下思考:司马迁是如何来刻画笔下的悲剧人物的?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知识总结全面、准确。
2.发言积极大胆,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3.能通过阅读分析概括人物的悲剧命运及缘由
4.能客观评价人物,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专题二
《史记》悲剧人物的性格刻画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通过《鸿门宴》《垓下之战》两篇文章的阅读,研究探讨司马迁笔下悲剧人物的刻画方法,着重从选材、细节描写与对照手法等角度去体会司马迁刻画人物的准确、用心。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文章选材精当、剪裁合理的手法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
2.体会细节描写的准确及深刻内涵,能通过细节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掌握在对比中展现人物性格的的方法。
本专题问题设计
1、项羽、刘邦入关后各有何表现?说明了什么?
3.有关项羽和刘邦的细节凸显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4.司马迁刻画人物的方法还有什么?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鲁人版《史记》选读《项羽本纪》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有关文章选材、对比手法与细节描写的知识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预习:
1.导入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2.作家作品
司马迁:(前145---前90)
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后发奋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
《史记》:
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史记》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内容 :
本纪(12)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30)叙述贵族诸侯的历史; 列传(70)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10)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年表; 书(8)记载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制度沿革
3.史书体例: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如《左传》.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如《史记》;我国著名的《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通史:不间断的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4.背景材料:
公元前209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贵族项梁率侄子项羽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也在沛县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所杀。章酣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前,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与章邯军大战九次,最后在巨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咸阳,驻军新丰鸿门。双方剑拔弩张,在此严峻 的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5.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事件,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
矛盾集中:
1、宴会前,战与不战问题
2、宴会上,杀与不杀问题
3、宴会后,追与不追问题
结构严谨:
1、项羽欲击刘邦——刘邦被放
2、曹无伤告密——曹无伤被诛
3、范增劝说项羽——范增怒骂项羽
活动一:重点阅读《鸿门宴》
讨论:从刻画人物出发,文章选材应该注意什么?小组观点形成文字,班内投影展示交流。
活动二:
思考:
1.项羽和刘邦出身贵贱悬殊,项羽入关后的所做所为和刘邦迥然不同,司马迁为什么要这样写?
2.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刘邦项羽怎样的性格特征?
3、作业:项羽,我想对你说。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发言积极,语言简洁具体。
2.会比较阅读,能从文章选材构思、细节描写中体会作者对于人物刻画的巧妙用心。
3.有一定鉴赏能力,能结合文章分析人物,并有理有据地表达个人的褒贬评价。
专题三
悲剧人物的命运根源。
所需课时
1课时+课下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引领学生结合《报任安书》《太史公自序》,了解司马迁主要的人生经历及“李陵之祸”对他的影响,探究司马迁写作这些悲剧人物的心理背景,进而了解他在这些悲剧人物身上所倾注的情感,最后完成关于“《史记》悲剧人物”的论文写作。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学会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阅读鉴赏作品。
2.结合司马迁的遭际,探讨他在悲剧人物身上所倾注的情感,进一步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的深刻内涵。
3.学习司马迁在逆境中发愤著书的精神,养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专题问题设计
读了《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你对司马迁有了那些了解?
怎样看待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和他笔下的悲剧人物的关系?
3.如何理解“无韵之离骚”的深刻内涵。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国学网http://www.guoxue.com
常规资源
鲁人版《史记》选读《太史公自序》《项羽本纪》《屈原列传》等。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预先用2节课的时间阅读《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了解司马迁人生经历,重点关注李陵之祸后司马迁艰难的心路历程,结合《项羽本纪》《刺客列传》《屈原列传》等作品,探讨司马迁在这些人物身上所寄予的情感。(课下印发“李陵之祸”的相关背景)
活动一:自由交流
1.《史记》为什么会写成悲剧英雄人物的画廊?《史记》中的悲剧人物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特点呢?
这须要考察当时的社会条件以及作者的思想和他的审美观
第一,从春秋后期以来,到刘邦建立汉朝的五百年间,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一切都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这是一个多灾多难,战乱不休的时代,同时这也是一个英雄辈出,风云变幻的豪迈的时代。“乱世出英雄”
第二,战国以来,士阶层的势力进一步地壮大了。他们有本领,有才干,他们想有所作为,他们在顽强地表现自己。这是一个重才情,讲实效,重功利的时代。这些人的品德有美恶之分,但他们的奋发上进,百折不挠则具有共同性。
第三,司马迁个人的惨痛遭遇对于他的思想发展和《史记》文章基调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受宫刑对司马迁来说是一场想不到的横祸,这场横祸对司马迁的打击是异常严重的。“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他自身的这种悲剧经历很自然地也就更加突出了《史记》全书的悲剧气氛,他特别好写悲剧人物,而在每个悲剧人物身上又灌注着自己的全部感情,以致使得他们人虽然死了,但他们的精神气质却经天贯日,永世长留天地间。
活动二:探讨司马迁的遭际与笔下悲剧人物的内在联系 (小组探讨)
1.你认为司马迁对他笔下的悲剧人物是什么态度?试着从文中找到你的依据。
2.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和他笔下的悲剧人物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对他的写作有何影响?
活动三:面对磨难,司马迁择生,屈原择死,对你有哪些启发?你应该如何看待人生的困境?请每位同学以随笔的形式表述自己的观点。
作业:随笔《择生还是择死》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通过作品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
2.能“知人论世”地评价分析作品和人物。
3.能立足文章、依据史料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4.能积极参与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