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9张PPT。走近生活,链接历史:望梅止渴( )、生子当如孙仲谋( )赔了夫人又折兵( )、鞠躬尽瘁( )
七步之才( )、身在曹营心在汉( )( )打(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三国故事在中国影响深远,有许多民间流传的俗语,聪明的你能说出下列俗语有关的三国人物吗?曹操孙权周瑜诸葛亮曹植周瑜黄盖关羽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第20课本课学习目标1、了解两次重要的战役
2、知道三个国家
3、评价一个人物一、自主预习 展示成果:三个国家两次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200年208年曹操、袁绍曹操、孙刘联军曹胜、袁败曹操失败、孙刘胜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魏蜀吴曹丕220年洛阳刘备221年成都孙权222年建业预习成果展示:二、课堂探究 合作讨论:一、观看史料,回答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的生存环境将是什么样?你的愿望将是什么呢?
二、曹操为什么能统一北方?(结合课本)
三、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
(两军统帅能力,政治,经济,作战策略)
四、赤壁之战中曹操为什么会以多输少?
(结合教材104页小字内容从战争双方身上找原因)
五、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到底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
(从政治、经济、全局三方面分析)课堂探究,小组合作: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抛子弃草间。
--王粲《七哀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蒿里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
(译文: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就令人极度哀伤。)东汉末年军阀混乱(1)政治上:政局混乱,外戚宦官专权,朝政腐败,农民起义爆发
(2)军事上:军阀割据混战不断
(3)经济上: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 曹操袁绍袁术马腾刘表孙策一、观看史料,回答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的生存环境将是什么样?你的愿望将是什么呢?
二、曹操为什么能统一北方?(结合课本)
三、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
(两军统帅能力,政治,经济,作战策略)
四、赤壁之战中曹操为什么会以多输少?
(结合教材104页小字内容从战争双方身上找原因)
五、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到底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
(从政治、经济、全局三方面分析)课堂探究,小组合作:材料一:当时东汉的皇帝是汉献帝,他虽然是个傀儡,但却是封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曹操知道只要把汉献帝控制在自己手里,就可以用它的名义来发号施令。于是曹操借机发兵洛阳,把汉献帝和文武大臣一起劫持到许昌,从而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材料二:东汉时期选择官吏,一是看出身门第,二是看封建道德。曹操则不以此作为用人标准,而且是提倡“唯才是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材料三:为了解决军粮问题,曹操采纳部下的建议,招募流民在许昌附近屯田。由于屯田农民可以不负担兵役和徭役,而且有了安定的生活,所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比较高。除了民屯外还有军屯,屯田的兵士平时屯种,战时打仗。屯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从而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材料阅读:政治:
经济:(1)“挟天子以令诸侯”(2)唯才是举,招贤纳士实行屯田,奖励农耕官渡之战的胜利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军事:归纳一:十万人三四万人曹 操袁 绍 公元200年官渡官 渡 之 战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以少胜多乌巢统一北方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曹操的“壮心”指的是什么?假设你是当年的诸葛亮,你会怎样分析天下形势?设身处地
208年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刘备孙权兵力一两万人刘备怎么办?20多万
大 军你们谁能给刘备当当军师,参谋参谋?公元208年曹操20多万
大 军孙权刘备刘备刘备公元208年曹操20多万
大 军5万联军败胜刘备孙权曹刘刘刘刘孙、刘联军孙赤壁
大战一、观看史料,回答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的生存环境将是什么样?你的愿望将是什么呢?
二、曹操为什么能统一北方?(结合课本)
三、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
(两军统帅能力,政治,经济,作战策略)
四、赤壁之战中曹操为什么会以多输少?
(结合教材104页小字内容从战争双方身上找原因)
五、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到底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
(从政治、经济、全局三方面分析)课堂探究,小组合作: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
经济:实行屯田,解决了大部队粮草供应问题。
作战策略:采取灵活主动的战略战术,善于用人,特别是采纳谋士许攸的计策。自恃祖上根基深厚,地大,兵多,粮足,听不进正确意见。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曹操袁绍归纳二:一、观看史料,回答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的生存环境将是什么样?你的愿望将是什么呢?
二、曹操为什么能统一北方?(结合课本)
三、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
(两军统帅能力,政治,经济,作战策略)
四、赤壁之战中曹操为什么会以多输少?
(结合教材104页小字内容从战争双方身上找原因)
五、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到底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
(从政治、经济、全局三方面分析)课堂探究,小组合作:赤壁之战曹操以多输少的原因曹操人多马壮,占有优势,骄傲轻敌,中了黄盖的诈降计。孙、刘天时
地利
人和曹军来自北方,
不习水战;
铁锁联船。人少将少,占劣势,孙刘联军的正确战术归纳三: 官渡之战:
曹操灵活主动的指挥战斗,善于用人,特别是采纳谋士许攸的计策,偷袭袁军粮草,使其军心动摇,并一举将其击溃。袁绍骄傲轻敌。赤壁之战: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2)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
(3)孙刘联军的正确战术。曹袁200年官渡之战胜,统一北方 败208年赤壁之战胜, 巩固三分天下实际形成曹丕220年魏洛阳刘备221年蜀成都孙权222年吴建业形成于220年222年一、观看史料,回答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的生存环境将是什么样?你的愿望将是什么呢?
二、曹操为什么能统一北方?(结合课本)
三、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
(两军统帅能力,政治,经济,作战策略)
四、赤壁之战中曹操为什么会以多输少?
(结合教材104页小字内容从战争双方身上找原因)
五、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到底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
(从政治、经济、全局三方面分析)课堂探究,小组合作: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因为:(1)政治:局部统一,结束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
(2)经济:三国为了增强自身实力,都采取了一些发展经济的措施,客观上为西晋的统一奠定基础。
(3)局部统一,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归纳四:正可谓:势弱只因多算胜,
兵强却为寡谋亡。
若使许攸谋见用,
山河焉得属曹家。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
——诸葛亮三、拓展延伸 人物辩论: 戏剧中的曹操在脸谱中,白色象征阴险疑诈白脸细眉长目正方:曹操是治世能臣。
反方:曹操是乱世奸雄。人物辩论 有人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也有人说他是乱世之奸雄,你是怎么评价曹操的?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龟虽寿》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 鲁迅正方:曹操是治世能臣
反方:曹操是乱世奸雄 煮酒论英雄 曹操: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曹
操历史使人智慧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什么经验教训4、动手绘制三国鼎立示意图。
(要体现国家名称、位置、建国时间、创建者、都城)
四、课堂小结 构建网络:东汉末年 军阀混战曹操刘备孙权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 ( 208年)魏蜀吴袁绍官渡之战 200年统一北方西晋统一(280年)下图是京剧中两幅人物画像,你们看谁的年龄大?史书记载,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周瑜生于公元175年。你能说说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的实际情况为什么会不一样?活动与探究袁绍曹操孙刘联军官渡
之战赤壁
之战(200年)(208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小结巩固为统一北方
奠定基础
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
蜀吴魏西晋统一五、课堂反馈 自我检测: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B2、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D、牧野之战B、赤壁之战C、巨鹿之战A、官渡之战选择、填空题:识 图 题:ABCA的建立者是B的都城在C的国号是曹丕成都吴——杜甫1、诗中的“老臣”指谁?2、这位“老臣”辅佐了哪
两位皇帝?3、诗中融入了哪一典故?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材料解析诸葛亮刘备、刘禅三顾茅庐200年袁绍
曹操曹操
以少胜多208年曹操
孙刘联军孙刘
以少胜多本课学习重点1、了解两次重要的战役本课学习重点2、知道三个国家220年曹丕洛阳221年刘备成都222年孙权建业请思考: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曹操胜败
的原因?本课学习重点3、评价一个人物政治:挟天子以令诸
侯,招贤纳士
经济:实行屯田,奖
励农耕骄傲轻敌,
听不进正确意见官渡之战曹操袁绍赤壁之战曹操兵多将广---骄傲轻敌孙、刘人少力弱天时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