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2 21: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你们知道古代和近代有哪些人提出过土地改革的要求吗?
李自成:“均田免粮”
洪秀全“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孙中山: “平均地权”
你还记得吗?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些土地政策?
国共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年):打土豪,分田地。
敌后抗战时期(1937-1945年):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已经在解放区赢得了农民的拥护,到1949年,全国三分之一的地区已经完成了土地改革。
农民土地所有
地主土地所有
农民土地所有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三课 土地改革
(1950年-1952年)
1.土地改革的原因
从这两幅图表得出什么结论呢?
土地主要集中在地主手中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悯农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农民被迫卖儿卖女
农民交地租后被迫逃荒要饭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坐享其成
劳而无获
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农民
地主
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1)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
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1.土地改革的原因
土地改革的原因:
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解放区农民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1.时间:1950-1952年底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
3. 内容:
①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②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
4.地区:新解放区
土地所有制的转变:
从“地主私有” 到“农民私有”
2.土地改革的经过
封建
土地
所有制
产品分配
农民
土地
所有制
地主阶级
农民
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地主和农民一样参加劳动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
占有者
类别
名称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6月30日
《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10月
结合p14的相关史事,你觉得这次的土改和之前土改的有什们区别?
经济上保护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特点:
2.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要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有利于减少土改的阻力,孤立地主阶级,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更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从而有利于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思考:
1.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
使地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减少改革阻力。
内容:
①斗地主
②烧地契
③拔界碑
④量土地
⑤分土地
⑥分工具
农民拔除地主立的界碑
农民烧地契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农民分到地主耕牛、工具
斗争地主
新中国成立后发放的土地证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土地改革的结果
具体表现
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
免除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地租;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
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4.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5.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过去俺是吃的糠菜,穿的是疙瘩衣裳(补丁摞补丁),全家人伙盖一条被子,用玉菱杆围起来就顶房子住。现在,一个人盖一条被子,能铺块毡子,冬天还有件棉袄子,今年又盖了三间新房子。”
政治上:①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949年与1951年粮食产量对比
材料:据统计,1952年全国农业生产总值比1949年增长48.3%,粮食产量增长44.8%,棉花增长193.4%,油料增长168.1%。农业经济的大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建设需要的原料、资金、劳动力,以及工业品销售市场的问题。
经济上:①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②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思考讨论:
讨论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关系和共同历史作用。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土地改革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土地改革的进行,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华人民
共和国土地
改革法》实施
土地改革
的意义
原因: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
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标志:1950年颁布《土地改革法》
内容: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结果: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改
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③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④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课堂小结:
1.单元主题: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2.年代尺
1949.9
1949.10
1950.6
1950.10
1951
1952
1953
第一届政协会议
开国大典
土改开始
抗美援朝开始
西藏和平解放
土改结束
抗美援朝结束
3.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措施:
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4.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重要法律文件:
1949.9《共同纲领》;1950《……土地改革法》
课堂小结:
时间 历史事件 意义
1949年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 国家赢得独立
1952年 土地改革 基本完成 彻底废除封建
土地制度
1953年 抗美援朝 战争胜利 提高了
国际地位
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大历史事件回眸
1.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废除了( )
A.资本主义剥削土地制度
B.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C.土地私有制
D.封建剥削制度
B
课堂练习:
2.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
B
(1)此图反映了什么运动?
(2)进行这一运动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3)农民拔除地界碑的依据是什么?
(4)这一运动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土地改革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由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