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新文化运动常德市鼎城区景新中学 王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二、说学情分析三、说教学理念四、说教学方法五、说教学过程一、说教材分析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9课,是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的最后一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辛亥革命,下起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衔接新旧民主革命两个阶段。在民主科学的伟大旗帜下,它的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思想文化;后期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因此从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既是旧思想的发展,又是新思想的开始。①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和旗帜;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性质和意义。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内容的学习,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
历史作用、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和多途
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②过程与方法:
从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入手,指导学生结合教科书和课件中的图
片和文字资料,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
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习惯。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面对民国初年思想文化领域的封建复古
逆流挺身而出,为打破传统精神枷锁针锋相对地展开激烈斗争的史实,逐
步树立作为国民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心和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培养联
系现实敢于创新的精神。2.教学目标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趋势看,反
映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的三个阶段,
初二的学生认知历史知识体系的水平有限,自己很难归纳。从
当时小的环境看,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引发了新文化运动,但教
材对于尊孔复古没有相关阐述,学生对孔教的内容也不太了解。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因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
思想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仍具有现实意义,学生应重
点把握,通过对代表人物的具有典型性的作品的理解,使学生
认识到新文化运动反对专制、迷信、旧道德、旧文化在当时的
现实意义,以此正确认识评价新文化运动。二、说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通过本单元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先进的中国人在经济、制度等方面进行近代化探索的有关知识。这为学生进一步了解先进的中国人在思想方面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奠定知识基础。2、能力基础
八年级的学生个性突出,知识面较广,但自主学习的方法和习惯
还不成熟;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我将采
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积极
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三、说教学理念教学中力求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全面优化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利用观察、自学、思考、合作交流、讨论等学习活动形式,通过自学指导、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合作释疑、讨论等策略,有效地促进教学过程活动化,体现“学习内容活动化,学生活动内容化”这一理念。四、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学法、活动法、探究法、讨论法等
五、说教学过程1.设问导入,引出新课。
2.自学课文,明确要点。
3.多维互动,合作探究。
4.归纳教材,梳理知识。
5.联系教材,拓展延伸。一、设问导入,引出新课。 1、同学们,我们在本单元中已经学习了哪几篇课文? 2、你们知道这些事件分别是那些派别发动的吗?3、同学们还知道这些事件分别是从哪些角度来探索
近代化的进程吗?洋务运动制度上维新派戊戌变法革命派思想上新文化运动洋务派经济上辛亥革命激进派近代化的探索设计意图: 我设计了由浅入深的三个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既能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又能使学
生充分了解新文化运动在我国探索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自学课文,明确要点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完成下列表格:设计意图: 通过自学完成表格,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整体感知
本课知识,明确本课的要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
学习的能力,以及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三、多维互动,合作探究1、辩论: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这种说
法对不对?
2、讨论:新文化运动是怎样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的?
3、讨论:你怎样理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看到的“新世纪的
曙光”?
设计意图: 在本环节,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丰富的图片、文字资料和音
像资料让学生观察分析。通过辩论,让学生充分了解新文化运动
的背景;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后
期的发展;最后进一步归纳出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意义。通过对
本环节的学习,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
神和探究问题、整理材料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习惯。加强
了学生对本课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了更深层
次上的理解。 辩论: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这
种说法对不对? 不对。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
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的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
子之道为修身之本”,借以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这
是违背民主潮流的倒行逆施,必然会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正是全国人民反封建斗争
意志的集中体现。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
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
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
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
一大至五大党的最高领袖。原
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
号实庵。 1918年1月15日,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说:反对《新青年》的
人,无非是因为我们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破坏旧艺术
,破坏旧宗教,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这几条罪案。
这几条罪案我们直认不讳。但是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
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
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
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
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
治上道德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
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徽州绩溪县上
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
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摘自《文学改良刍议》)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1918
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
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
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 参加《新青年》
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 的最前列,
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
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
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
吃人的是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 摘自《狂人日记》)
李大钊,生于1889年10月29日,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他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
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於自由,即孔子不当存於宪法。今以
专制护符之孔子入於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
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将为束制民彝之宪法,非为解放人权
之宪法也!将为野心家利用之宪法,非为平民百姓日常享用之宪法
也。此专制复活之先声也,此乡愿政治之见端也,宪法云乎哉!
以一部份人尊崇之圣人入於全国所托命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一部
份人之宪法,非国民全体之宪法也;所谓孔教徒之宪法,非汉满蒙藏
回释道耶诸族诸教共同遵守之宪法也;乃一小社会之宪法,非一国家
之宪法也。(摘自《孔子 与宪法》) 旧道德主要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孔子之道儒家伦理学
说为主。被袁世凯作为统治工具的“孔子之道”,主要是指
封建主义的“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说教。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十月革命,也称为布尔什维克革命,十月革命是在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的阶级斗争基础上的一场革命。是第一个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革命。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经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
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
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
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
庶民。。。。。。一七八九年的
法国革命,是十九世纪中各国革
命的先声。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
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
声。
——《庶民的胜利》
对于德国军国主义的胜利,……
是人道主义的胜利,是平和思想
的胜利,是公理的胜利,是自由
的胜利,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
社会主义的胜利,是Bolshevism
的胜利,是赤旗的胜利,是世界
劳工阶级的胜利,是二十世纪新
潮流的胜利。……人道的警钟响
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
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四、归纳教材,梳理知识新 文 化 运 动《新青年》
的创办背 景“尊孔复古”的逆流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旗 帜:内 容:“民主、科学”“四提倡四反对”“新世纪
的曙光”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思
想解放运动无产阶级思
想解放运动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
真理,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条件。它存在着
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设计意图: 此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比比看”环节,首先让学生自主设计本课
知识结构图作为对本堂课的总结,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最终形成本
课的板书设计。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理解和整体把握本课的历史知识。 五、联系教材,拓展延伸1、依据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先后对
应的运动名称。2、图四所代表的这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有何历史意义?3、结合上述图文材料,请归纳中国近代
化探索过程的特点? 变者,天下
之公理也。
—梁启超“师夷长技”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科学”(一)、材料分析(二)、“论从史出” 有人认为:“历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
运动都推动了社会进步”,你能结合新文化
运动的相关史实来证明这一观点吗?设计意图: 材料题的设计是将本课内容与本单元内容联系起来,
培养学生体系把握历史知识的能力;“论从史出”的讨论
突出了本课所具有的承上启下的地位,不仅能培养学生
论从史出的学习习惯,还为下一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
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基础。 送您一句话:谢谢!无论做什么,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会成功的!课件21张PPT。新文化运动一、设问导入,引出新课。2、你们知道这些事件分别是那些派别发动的吗?3、同学们还知道这些事件分别是从哪些角度来探索
近代化的进程吗?1、同学们,我们在本单元中已经学习了哪几篇课文?洋务运动制度上维新派戊戌变法革命派思想上新文化运动洋务派经济上辛亥革命激进派近代化的探索第9课 新文化运动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完成下列表格: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民主、科学 《新青年》 “四提倡四反对”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合作探究:
1、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这种说法
对不对?2、新文化运动是怎样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的?3、你怎样理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看到的“新世纪的曙光”?辩论: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这
种说法对不对? 不对。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
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的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
子之道为修身之本”,借以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这
是违背民主潮流的倒行逆施,必然会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正是全国人民反封建斗争
意志的集中体现。请同学们观看图文材料
讨论:
1、新文化运动是怎样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
攻的?
2、你怎样理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看到的“新世纪的
曙光”?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
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
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
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
一大至五大党的最高领袖。原
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
号实庵。 1918年1月15日,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说:反对《新青年》的
人,无非是因为我们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破坏旧艺术
,破坏旧宗教,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这几条罪案。
这几条罪案我们直认不讳。但是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
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
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
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
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
治上道德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
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徽州绩溪县上
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
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摘自《文学改良刍议》)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1918
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
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
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 参加《新青年》
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 的最前列,
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
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
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
吃人的是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 摘自《狂人日记》)
李大钊,生于1889年10月29日,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他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
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於自由,即孔子不当存於宪法。今以
专制护符之孔子入於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
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将为束制民彝之宪法,非为解放人权
之宪法也!将为野心家利用之宪法,非为平民百姓日常享用之宪法
也。此专制复活之先声也,此乡愿政治之见端也,宪法云乎哉!
以一部份人尊崇之圣人入於全国所托命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一部
份人之宪法,非国民全体之宪法也;所谓孔教徒之宪法,非汉满蒙藏
回释道耶诸族诸教共同遵守之宪法也;乃一小社会之宪法,非一国家
之宪法也。(摘自《孔子 与宪法》) 旧道德主要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孔子之道儒家伦理学
说为主。被袁世凯作为统治工具的“孔子之道”,主要是指
封建主义的“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说教。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十月革命,也称为布尔什维克革命,十月革命是在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的阶级斗争基础上的一场革命。是第一个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革命。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经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
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
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
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
庶民。。。。。。一七八九年的
法国革命,是十九世纪中各国革
命的先声。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
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
声。
——《庶民的胜利》
对于德国军国主义的胜利,……
是人道主义的胜利,是平和思想
的胜利,是公理的胜利,是自由
的胜利,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
社会主义的胜利,是Bolshevism
的胜利,是赤旗的胜利,是世界
劳工阶级的胜利,是二十世纪新
潮流的胜利。……人道的警钟响
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
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讨论:新文化运动是怎样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
猛烈进攻的?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尊 孔 复 古”讨论:你怎样理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看到的“新世纪的曙光”? “新世纪的曙光”应指: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它启发这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新 文 化 运 动《新青年》
的创办背 景“尊孔复古”的逆流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旗 帜:内 容:“民主、科学”“四提倡四反对”“新世纪
的曙光”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思
想解放运动无产阶级思
想解放运动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
真理,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条件。它存在着
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1、依据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先后对
应的运动名称。2、图四所代表的这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有何历史意义?3、结合上述图文材料,请归纳中国近代
化探索过程的特点? 变者,天下
之公理也。
—梁启超“师夷长技”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科学思维拓展:一、材料分析题:二、“论从史出” 有人认为:“历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
运动都推动了社会进步”,你能结合新文化
运动的相关史实来证明这一观点吗?第9课 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列举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作用和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和旗帜;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性质和意义。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内容的学习,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作用、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和多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从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入手,指导学生结合教科书和课件中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面对民国初年思想文化领域的封建复古逆流挺身而出,为打破传统精神枷锁针锋相对地展开激烈斗争的史实,逐步树立作为国民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心和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培养联系现实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通过本单元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先进的中国人在经济、制度等方面进行近代化探索的有关知识。这为学生进一步了解先进的中国人在思想方面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奠定知识基础。
2、能力基础:八年级的学生个性突出,知识面较广,但自主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不成熟;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我将采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纲整理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设问导入,引出新课
(3’)
1.从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开始,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于是开始向西方学习,步履蹒跚却一直坚持不懈地对中国近代化进行探索。多媒体出示问题,问“同学们,我们在本单元中已经学习了哪几篇课文?”、“你们知道这些事件分别是那些派别发动的吗?”和“你们还知道这些事件分别是从哪些角度来探索近代化的进程吗?”
2.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本单元的结果图)。前面的这些探索都没有成功,那在中华民国成立后,又有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被我们称为激进派的民主主义者,他们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广大人民群众抱着“隔岸观火”的态度,所以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要从根本上对国民的思想进行改造,于是他们发动了一场名叫“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多媒体出示课题)
1.学生抢答:第6课《洋务运动》、第7课《戊戌变法》和第8课《辛亥革命》;2.有洋务派在经济上的探索,接着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希望能通过变法图强;然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武装革命,虽然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但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仍然没能改变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因为本课是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所以以对前面的复习总结为导入,既可以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有个明确的概念,又能使学生充分理解新文化运动在探索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自学教材,明确要点
(5’)
1.请同学们先自学课文,完成下列表格(多媒体展示):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旗 帜
主要阵地
主要内容
后期发展
2.教师补充更正
学生自学课文
自主完成表格
出示成果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整体感知本课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多维互动,合作探究
(22’)
1.辩论赛(8’):(多媒体播放视频“袁世凯祭孔”)问: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这种说法对不对?
2.分组讨论(12’):1)(多媒体展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与“四提倡四反对”相关的文章)问:新文化运动是怎样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的?
2)(多媒体展示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为主义的胜利》的封面和内容片段)问:你怎样理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看到的“新世纪的曙光”?
3.根据对以上题目的分析总结出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意义,继续完成前面的表格。(2’)
性质
意义
1.男生和女生分别为正反方进行辩论,然后总结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分组讨论,整理出自己组里最满意的答案,再展示成果互相交流,其他组可以补充要点或提出不同看法。
3.根据对新文化运动内容和后期发展的理解,归纳总结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整理成表格的形式。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基本内容和后期的发展有更前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的精神和探究能力及论从史出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解,使学生对对本课内容有更深层次上的理解。
四、归纳教材,梳理知识
(7’)
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一场名叫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我想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知识网络图来作为本课的总结,一起动手,比比看! (教师最后利用多媒体总结补充:我们首先了解了《新青年》创办的背景、代表人物、旗帜和主要内容,从这些史实中,我们能了解他们最初的目的是想“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所以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性质是属于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然后又学习了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通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人们终于找到了能救中国人民于水火的“新世纪的曙光”,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开始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而这一时期则是是属于无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所以新文化运动既是旧思想的发展,又是新思想的开始。)
学生根据本堂课所学知识,自己设计知识网络图,互相交流,评比出最优秀的,给与一定奖励。
本环节的设计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理解和整体把握本课的历史知识。
五、联系教材,拓展思维(8’)
1.多媒体出示图文材料(图一:江南制造总局机器房,文字:“师夷长技”;图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文字:变法图强;图三:孙中山头像,文字:三民主义;图四:《新青年》封面和陈独秀头像,文字:民主科学)
(1)。依据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图四中所代表的这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3)。结合上述图文材料,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
2. (多媒体出示)“论从史出”:有人认为:“历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你能结合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来证明此观点吗?
1.本题答案较一致,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应该能独立完成出较正确的答案。
2.学生可联系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相关历史知识,畅所欲言。
将本课内容与本单元内容联系起来,培养学生体系把握历史知识的能力。第2题突出了本课具有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一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