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果的人》教案
【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以学生生活中较熟悉而又较感兴趣的一个情景——吃瓜果,作为绘画题材,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人物动态、表情。吃瓜果的人,几乎天天都能见到,但每个人的吃相都有所不同。本课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人物在吃瓜果时五官,动态的生动变化。使学生在有兴趣激情地表现人物形象的前提下提高造型能力,想象能力及观察能力。
【学生分析】
虽然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较有激情,想象力较丰富。但二年级的观察能力差,对刻画事物的细节比较模糊。本课通过“瓜果节”的情境,让学生在吃瓜果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吃瓜果的人”的头部、五官动态产生的变化,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吃瓜果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能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吃瓜果的人”
②感知吃瓜果时要注意的事项。
2、过程与方法:
在“吃”中学会细心观察;在观察中联想夸张的部位如何表现;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大胆表现“趣”;在比较欣赏中提高自信和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吃”瓜果的愉快;养成关注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夸张的方法,把吃瓜果人的生动动态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摆脱固有形象,从夸张有趣的角度表现“吃瓜果的人”。
【教具】
箱子、水果、范画、ppt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造情景,引入课题:
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个百宝箱,你们想知道里面装满了什么宝贝吗?
二、观察与欣赏
1、节目:吃瓜果
老师请三位勇敢的同学上来把里面的水果抽出来并大咬一口,底下的同学仔细观察,三位同学在吃水果的时候动态、五官、表情的变化。
2、引出课题《吃瓜果的人》
3、节目二:欣赏图片
ppt放出吃水果的不同角度以及吃不同水果时表情的变化。
教师总结:吃瓜果时嘴巴通常张得大大的,而且每个人的吃相都有不同,有的吃得狼吞虎咽,仿佛要一口把水果吃掉,而且吃瓜果人的头、五官和手的动态都发生了有趣的变化。
三、教师示范
1、让学生思考:老师在画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方法?
2、教师示范、引导:夸张的方法、遮挡关系
引导学生如何着手画吃瓜果的人。如:画面如何来构图?可以运用什么方法画五官?夸张哪些部位最有趣?运用什么形状表现夸张的五官?
学生绘画
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大胆夸张五官的表情,构思出自己有个性的画面。(放欢快的音乐。)
欣赏学生作品,开拓学生思维。
出示小朋友的范画,找找画中的哪些部位最夸张?小朋友运用什么线条,什么形状表现夸张的部位?
评价
叫同学上台选出最夸张或有个性的作品,自评,他评。
评价点:有趣、夸张、有个性。
总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用什么方法画吃瓜果的人?
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学习的内容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在吃水果的过程中不能狼吞虎咽,要细嚼慢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