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二年级美术下册《4. 象形文字的联想》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岭南版二年级美术下册《4. 象形文字的联想》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3-02 20:2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美术:《象形文字的联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岭南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课本二年级(下)4课《象形文字的联想》
【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以继承与创新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了解象形文字的同时,能认识了解中华文化的渊远流长,体会到汉字中所蕴含着的丰富形象内涵。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传统文化产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在进入教学时,应提供给学生文化认知、文化理解、学习探究、想象创作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是第二单元《点线色,你我他》中点、线、色的综合运用。
教学中抓住三大内容:一是认知象形文字的作用及造型特点;二是根据事物特性用象形文字联想来进行初步创作;三是以象形文字的组合联想创作出有故事性的完整作品。教学中重在线条的形象化和抽象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以联想为手段,进行“线”与“形”的想象创作,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在把握技能吸收的同时,更加注重的是学生间合作、探究、创造等学习体验的活动过程,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知水平虽处在初级阶段,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在经过一年的多的学习认知训练,掌握了部分基础绘画知识和技能。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十分的活跃。采用故事导入、看图猜字、影片找字、分析范例,实现知识迁移。在趣味游戏的课程环节中,进行积累创造。更有利于思维的开拓。他们已经掌握部分文字,对于汉字的由来和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求欲望,愿意表现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策略】
从本册教材的教学思路出发,选择了最能体现继承与创新的《象形文字的联想》这一课。学生目前接触汉字与绘画已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将“字”与“画”联系起来进行有故事性的创作却是首次。首先针对学生目前的年龄现状,对事物具备充分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以分组竞赛刺激任务驱动。
教学环节,以强弱节奏有序地分层递进,从产生兴趣-文化认知-文化理解-自主探究-观看示范-首次尝试-完成作品-文化传承。以总分总的形式贯穿全程。
教学流程,设置了适合此阶段学生的具有故事色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故事期待,并以主人翁参与其中。随后采用了文化角度观察,理解象形文字的产生,与我国汉字间的联系。以看图猜字游戏激励。从老师的示范中进行自主探究,尝试对象形文字的联想创作,分组完成后进行组合,形成思维串联。生生进行互评,深化认知后以小组合作形式,共同探究学习,发散思维共同创作。达到共同促进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感知象形文字及其描摹实物形象的特点;
(2)认识文字与画面结合的象形文字,感知象形文字的变化过程;
(3)能运用点、线或符号,联想创造出象形文字,并组成有趣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引导认知中,了解象形文字是描摹是实物形状的文字;
(2)了解象形文字的由来和演变;
(3)在慧眼识字游戏环节中,找到象形文字形成的特点,在图画中进行自主分析和探究;
(4)在动画中找出象形文字,培养专注观察记忆,有利于积累和运用。
(5)在分析示范字结构中,学会知识的迁移,进行逐词联想的自主探究创造。
(6)小组合作,共同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进行观察分析,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提高学习的兴趣。
(2)利用单字分析、以词创画、排序解谜的顺序,整合逻辑思维;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与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感知象形文字的由来和演变,对象形文字进行有创意的联想创造。
【教学难点】
根据象形文字的特性,运用点、线或符号,进行表达创作。
【核心素养目标】
感知象形文字的由来和发展,感受中国古人的想象创造能力,能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象形文字。能够运用简单线条、形状或者符号,学习古人描摹表现的方法,创造出象形文字,并组成故事画面,养成创新意识。
【教学方法】
教法:
1.坚持以生为本,创设情境,以故事导入作为课程启动,以由简至繁作为知识递进。
2.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适时采用情境创设法、探索体验法、展示法、迁移法,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3.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再创造。
学法:
1.以初步认知象形文字,了解象形文字的表现特性。
2.能自主思考、判断象形文字。扩充象形文字字量,为后期创作作累积。
3.观看示范,学习创作时的思考联想方法。
4.思考讨论,生生交流创作方法,掌握知识点,进行再创造。
【教学评价】
1.每个教学环节结束后,进行知识点渗透,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小结。
2.采用生生互评,相互激励机制。
【学具准备】
牛皮纸—彩色纸—油性笔—油画棒—炫彩笔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核心素养的渗透
课前准备 播放音乐 侯课 学习习惯及常规培养。氛围营造,提供想象。
创设情境课程导入 1. 创设情境,以故事导入课程。揭示部分课题:象形文字 观看手动小动画,初步感知象形文字。 故事神秘气氛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观看故事图片,初步感知象形文字。
课堂发展 一、引导观察1. 教师解说象形文字的由来,展示《花山岩画》,龟甲及兽骨,引出甲骨文与中国汉字的联系。2. 观察中国汉字的字形演变。3. 看图分析思考师:这是一个什么象形文字?为什么认为是一个象字?你从哪些特征看出来的呢?(学生回答)4. 教师小结:是根据这些简单线条组成的图像特征进行的联想。(补充完整课题,“象形文字的联想”)二、欣赏启发1. 慧眼识字游戏环节。2. 动画欣赏,执行在动画中找象形字的小任务。进行小组竞赛。3.猜猜教师示范的象形文字 是表达什么内容。(生思考回答)4.教师小结: 是指部落中一个家庭的意思,许多家庭集中组成一个部落,是要表达聚集、集合的意思。老师是通过什么方法进行创造 (指出强调联想的方法) 学生聆听教师讲解象形文字的由来。观看字形的演变。感知象形文字的变化。根据展示出来的象形文字,进行思考分析,猜出象形文字的意思。明白判断一个象形文字可用特征联想的方法。 1.猜出象形文字的意思。2.专注快速记忆, 找出在影片中看到的象形文字。作为字量的巩固和积累。3..观察分析老师所创的象形字示范, 思考出所要表达的 内容。4.明白创造象形文字的方法。 1.[核心素养]在欣赏图片和观看字形的演变中,能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作品。2.[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对比中国汉字并进行启发。3.[设计意图]用联想与比较的方法识别与解读象形文字。[核心素养]感受文化内涵及独特的魅力。4.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看象形文字,并展示实图进行对比识别,使学生直观感知象形文字的形成。2. [设计意图]以观看动画的形式找出象形文字,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记忆力。3. [设计意图]以简单线条图形自创 出一个表“聚”意的象形文字,与下面请学生分词创字作为一个串联。4.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观看解读创想形式,表达创作意图。
深化认知尝试练习 探究体验1 各个小组根据拿到词组,联想创造出象形文字。2.将六组象形文字创作进行排序串联,做小结展示。3.小组合作,在“龟甲”上用象形文字的联想创作出一幅作品。要求:构图饱满,富有创意;运用线条符号表现故事内容。4. 学生创作活动。 1.根据拿到的词组,进行对象形文字的创造。2.欣赏其他同学的创作。感受象形文字组合的趣味。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创想一幅用象形文字联想出的作品。4.运用象形文字的联想进行小组合作创作。 1.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思考、联想分析其他同学所创的象形文字。[核心素养]增强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美术表现思路。2. [设计意图]启发思考,将学生所创的词串联成句。3. [设计意图]观看老师示范单字到自创单词象形字意,将各组所有自创词串联成句,形成完整故事内容。4. [设计意图]由简至繁,以递进式来引导学生完成合作作品。
展示评价归纳总结 创作展评1.小组代表展示本组的作品,并做介绍。2.同学们评一评,你最喜欢哪块龟甲上的作品。为什么?3.教师总结:在各小组的团结协作,消失的象形文字又回来了。 1.学生展示合作的作品,讲解创作的故事内容以及如何表现。2.生生互评,感受象形文字的联想创作的震撼性。3.感受中国古老文化所带来的魅力。 1. [设计意图]通过对自己作品的分析和对其他同学作品的评价。[核心素养]能感受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2. [设计意图]生生互评,促进学习。3. [核心素养]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创设情境,设疑—象形文字消失了,引起学生的寻求欲望。从游戏猜字互动,影片找字环节,以递进式,让学生先感知后认知积累。课程最终目标是以小组合作方式共创象形文字,并组成完整的故事画面。所以采用先看老师示范,分析创作思路方法→学生自创词组后进行串联→独立思考,合作创造完成作品。课程中的互动以及讨论环节较多,所以课堂纪律的把控以及时间的空时是格外需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