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前准备
【课程标准】
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之后,从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地区和国家出发,从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出发,选择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半个多世纪里,世界上冲突、战争最频繁的热点地区──中东地区进行突出介绍;围绕中东之所以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及宗教文化差异问题逐一铺陈展开,并采取揉和的方法,将本区的气候特征、经济发展、居民特征和国家风俗习惯等内容连带写出;以上述知识为线索,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重点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以及总结规律、原因分析、信息判断等项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探讨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中东的图片、资料,学会描述中东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找出主要国家及城市、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
2、说出中东的资源特点,记住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原因,理解资源与地区发展的关系。
3、知道中东宗教类型,文化的差异和矛盾,宗教民族差异对本地区稳定的影响。
能力目标:1、进一步培养读图和对地理信息进行归纳、推理、对比以及分析判断能力。
2、培养关注世界上焦点地区和焦点问题的习惯,学会从地理的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
情感教育:1、通过对中东资源的分析,懂得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
2、关注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地观、
和平观。
重、难点:1、 认识中东地区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
2、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生产和输出在世界的地位及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积累和拥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地理的经验,同时中东又是当今世界一大热点地区,相关资料较容易找到,有利于学生搜集资料。但是学生有效利用地图信息的能力还比较差。
【教学方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读图分析+小组讨论练习”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体现地理课堂的特色。同时通过多媒体动画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流程】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录像《今日世界系列之八──中东》第一部分“千年争端,今日焦点”。
看录像时,要求学生记录并思考:
(1)中东的地理概念是什么?
(2)中东地区的千年争端因何而起?
(3)中东成为今日焦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看录像后,结合书上资料,分小组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再做出简要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出若干条“热点因素”,如“运河之争”、“石油之争”、“淡水之争”、“宗教之争”、“领土之争”等,可在板书中以框题形式书写,并选取本科相关的课题,列成结构式板书,然后再逐一具体分析讲授。。
板书 第3课 中东
【新课讲授】
板书 三洲五海之地
教师导学:(1) 结合P31图8.11“中东的国家和地区”,引导学生指图说出中东的国家和地区。
(2)再向学生阐明“中东”概念和名称起源。 (“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来源是过去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跟西亚相比,少了阿富汗,多了埃及。)
学生活动:读图观察,作答。
转承设问:中东地理位置具有什么特点,使其成为东西方势力争夺的热点?
教师指导 ①引导学生指图说出“三洲五海之地”的含义和具体位置,并指出本区还有哪些重要的海域和咽喉要道。
②要特别指出“里海”与其余四海的不同,并强调“海洋”与“湖泊”以及“内流
湖”在概念上的差别。
③指导学生完成P31下方的活动中的表格。
学生活动:读图观察,讨论并回答。
教师提问:读图说出“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读图观察,讨论并回答。
教师作结:(1)同为两大洲界线;(2)土耳其与埃及因此成为地跨两大洲的国家;
(3)欧洲通往印度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国家的海上道路因苏伊士运河而
大大缩短,方便了西方国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和资源掠夺。
反馈练习.课件展示“中东地区地图”,进行反馈练习,以巩固这部分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
课件习题例如:
1. 重要的地理位
置:两洋、三洲、
五海之地
2.思考: 五海中的
里海与其他四
海有何不同?3.如何评价中
东地理位置的
重要性?
教师作结:
两洋三洲五海之地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沟通东西方交通的重要要道,历来是兵家和商家必争之地。
板书 世界“油库”
转承设问:提到中东就不能不提到石油,而为什么说中东是世界石油宝库呢?
教师指导: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2第一段文字,同时圈、点、勾、画处文段重要信息。 ②.指导学生读图,并注意不同形式地图的作用:
A.通过读图8.12“中东的石油产区”,使学生明确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
及其沿岸地区。对照世界政区图,由学生说出主要的产油国。
B.通过读圆形统计图8.13“中东地区石油储量、产量、出口量占世界的比重”,
引导学生得出“中东石油资源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是世界的“油库”这
一结论。
C.通过读图8.14“中东石油输出路线示意图”,引导学生明确中东石油的输出
路线、输出国家,并通过填写表格(学案上)加以归纳。观察各航线中的咽
喉要道,从而使学生再次对本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加深理解。
③.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三条航线的优势差异,
如提问学生:同样是输出至西欧各国,航线A(途径苏伊士运河)和B途径好
望角)的差异何在?(教师作结A航线经苏伊士运河,至欧洲的距离最短,运
费最经济,但由于运河地狭水浅,油轮吨位不高;B航线经非洲好望角,至欧
洲的距离较长,但水道宽阔,可通行巨型油轮。)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基于课本图文资料,发挥个人智慧和小组集体力量,逐一进行上面的学习活动。
讨论交流:①.有人说:20世纪中东曾为石油而战”。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局面?哪些国家最热衷于插手中东的局势?在此,教师可适当结合
教材和当前形势,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②.中东因为石油而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地区之一,中东的国家靠出口石油赚了很
多钱,石油出口成为它们的经济支柱。石油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终
究会有用完的一天。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1)这些石油国在发现石油前,经济以何为主?(2)石油枯竭后,他们的经济出路又在哪里?(引导学生结合本区地形、气候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展示作结:学生展示、作结。
教师总结:对上作结并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由此初步探讨单一经
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知识综合思维的意识和能力,并
渗透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目标。
板书 宗教与文化习俗
教师导学:指导学生阅读P34文段,圈点勾画出重要信息。
学生自主阅读,圈点勾画要点
教师设问导学:1.中东主要是什么人种?
2.大多数居民信仰什么宗教?
3.中东哪个城市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三大宗教看作是圣城?
学生根据自学及勾画出的要点回答。最后师生统一答案。
教师补充:伊朗、以色列、土耳其不属于阿拉伯国家,伊朗──波斯人为主;以色列──犹
太人国家,信仰犹太教;土耳其──多信仰伊斯兰教。从原苏联独立出来的亚美
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也不属于阿拉伯国家。
教师导读:指导学生阅读p34阅读部分“伊斯兰教的习俗”,后由学生简述,以培养学生概
括能力。
【课堂小结】中东地区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这里的石油资源丰富,在世界
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即给中东带来更加财富,同时也使得中东地区局势动荡,战乱不
断,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成为一个长期“热点地区”。中东地区的和平已成为世界
人民的共同愿望。让我们共同祈祷中东能早日安宁,使其能成为当地人民真正的乐土。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 各具特色的地区第一节 中 东
一、三洲五海之地1、范围2、二洋 三洲 五海 之地
二、世界“油库”1、石油储存、生产、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2、中东石油的分布及主要产油国3、石油输出路线
三、宗教与文化习俗
1、人口:2.5亿; 阿拉伯人
2、主要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
3、圣城:耶路撒冷,麦加
【达标训练】
A组 必做题
1.据中东位置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东地处亚、非、欧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枢纽地位。B.东地处亚、欧、美三大洲,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枢纽地位。C.东地处南、北美、非三大洲,沟通北冰洋和大西洋枢纽地位。D.东地处亚、欧、大洋洲三大洲,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枢纽地位。
2.下列海峡属于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
A.马六甲海峡 B.台湾海峡 C.土耳其海峡 D.霍尔木兹海峡
3.中东周围的海区称为“五海”,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
A.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 B.黑海、里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
C.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D.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
4.写一写你对中东的印象(用一个词或一句话)
5.读“苏伊士运河图”,回答:
(1)苏伊士运河是_______洲和_______洲的分界线。
(2)苏伊士运河属于________(国家),因此该国
是地跨两洲之国。
(3)苏伊士运河连接_______海和______海,缩短了
_______洋到_____洋的航线,交通位置非常重要。
B组 选做题
1.中东与西亚范围的差别是 ( )
A.少了阿富汗,多了埃及 B.少了巴基斯坦,多了土耳其
C.少了土库曼斯坦,多了埃及 D.少了格鲁吉亚,多了土耳其
2.中东地区周围的“五海”中不属于海洋的是( )
A.黑海 B.阿拉伯海 C.里海 D.红海
3. 读中东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海、海湾: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湖泊:⑤__________;
城市:⑥__________、⑦__________、⑧__________、⑨__________。
(2)将下面地理事物的代号填在图中恰当位置。
A.土耳其海峡B.霍尔木兹海峡C.苏伊士运河
(3)2002年11月25日,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抵达巴格达,重启核武器核查,将符号/////标注在接受核查的国家领土范围内。
(4)该地区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对该地区生产、生活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三、课后部分
【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每人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小短文,题目是“我所认识的中东”,对本课的学习做一个总结,并与“新课导入”部分的活动前后呼应,展示学生学习后的提高。
【课堂延伸】:
1、 “小鬼当家”活动
假如你是中东地区石油公司的老板,你会把石油卖到什么地方?选择什么样的运输路线效益最好?
2、独木难成林,是否还有别的原因使中东成为热点地区?请继续探“热”解读中东
【教学反思】在讲授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亚洲、东南亚,基本上了解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平时利用地图教学,学生对于分析图来解决问题已经不是很困难,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恰当与否,将会影响到整节课的效果。可以说,本节课有成功也有不足,下面我对本节课的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1)首先我利用了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看电视,利用视频播放的有关中东的新闻报道,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导入新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在课堂上多媒体利用的效果较好,尤其是中东石油的分布,以及石油的外运路线图利用的恰到好处,直观性较强,利用动感效果,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脑、眼协调运用,增强学生的印象,达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对于中东和西亚的区别,我在图片上做闪动的效果,起到强调的作用,使学生过目不忘,印象很深。
不足之处:本人教学时间还是短,缺乏教学经验,教材挖掘的深度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积极努力,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希望领导和教师多提宝贵的意见,以便我以后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