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复习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复习课件(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3 11:1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任务一 时间轴——梳理史实
新中国成立 一五计划的开始 共和国宪法颁布 三大改造的完成 中共八大 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和结束 八字方针的提出
一、时空感知
制作时间轴,并请将下列历史事件写在时间轴的对应位置。
1949 1952 1953 1954 1956 1958 1960 1962 1966 1976
新中国建立
三大改造开始
一五计划开始
中共八大
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
总路线
八字方针提出
文革开始
文革结束
三面红旗
共和国宪法颁布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 1.639亿吨 49% 9.3%
棉 130.4万吨 193% 53%
钢 135万吨 754% 46.2%
煤 6649万吨 105% 7.4%
发电 72.6亿千瓦时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1、国民经济恢复(1949~1952年)
1952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表
比较 内容 中国1952 年产量 印度1950 年产量 美国1950
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 10.9千瓦 2949千瓦
2、“一五”计划(1953~1957年)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个体经济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饼状图反映我国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意义是什么?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进入初级阶段)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
4、三大改造(1953~1956年)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例1(2015·11)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见右下图板书设计,
其标题应为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真题演练
B
例2(2020,12)1949年5月,上海解放,军管会接管了上海机器厂,并迅速组织恢复生产。1950年,厂名改为“华东区工业部上海制车厂”,生产永久牌自行车。如图为1950年国庆节,该厂在《人民日报》上做的广告,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可以分期付款表明该厂经营方式灵活
B.这是“一五计划”取得的重要成就
C.上海制车厂是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典范
D.永久自行车是乡镇企业的拳头产品
A
5、中共八大(1956年)
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我国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三面红旗”
6、1958年
社会主义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时期的漫画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公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一个萝卜千斤重,
两头毛驴拉不动。”
“小土群”炼钢
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鼓足干劲加油干
放开肚皮吃饱饭
人民公社好
趣味对联
7、八字方针(1961年)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两弹元勋
邓稼先
党的好干部
焦裕禄
铁人
王进喜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8、模范人物
例3(2019,13).下表是一份新中国模范人物的简历。据此判断,他的姓名应是
A.王进喜 B.邓稼先 C.袁隆平www.sz D.屠呦呦
真题演练
B
红卫兵串联
9、“文化大革命”(1966——1976)
建国初期 “人大” “政协” “三大改造”
探索时期 “大跃进” “放卫星” “原子弹”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 “大包干” “经济特区” “下海”
例4(2016·11)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正能量”、“微信”、“4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①“红卫兵” ②“走资派”③“上山下乡” ④“两个凡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文革”时期经济形势怎样?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
任务二 找出时间轴上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
的关联,并请举例说明。
二、构建联系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社会主义工业化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一化
三改
中共八大(1956)
内容
指出主要矛盾是先进社会制度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与哪次著名中共会议的中心任务相似?
是一次成功探索,但八大路线未能坚持
意义
指出主要任务是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
任务三 中外联系
领域 苏俄(苏联)
中国
工业
农业
两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
农业集体化运动
农业合作化运动
任务四 利用时间轴——归纳阶段特征
三、阶段特征
时期 历史事件 阶段特征
过渡时期(1949-1956)
全面建设十年(1956-1966)
“文革”时期 (1966—1976)
新中国成立、一化三改、第一部共和国宪法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社会主义建设起步
中共八大、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的提出
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先后被粉碎
红卫兵大串联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国民经济的劫难
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例5(2016·10)右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
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D.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例6(2021,12).下图中的人物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铁人”王进喜
A.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C.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D.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A
例7(2021,11)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并且使用粮票,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
A.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B.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C.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D.产品分配方式变化
C
1956-1976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失误及启示
1956
1960
1966
1958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启示:经济建设必须尊重经济客观规律,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文革”启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中共八大启示: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八字”方针启示: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关注民生重视农业
四 以史为鉴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