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花木兰与
北朝民歌《木兰诗》
课前预习任务:在准确翻译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一、文学常识与历史背景
乐府、《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系宋代郭茂倩编。“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
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
郭茂倩编的这部《乐府诗集》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它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
《乐府诗集》的分类
《乐府诗集》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郭茂倩: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等12大类;(基本上按内容、题材分)
大类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
《木兰诗》属于《梁鼓角横吹曲》。
解题:木兰诗又称木兰辞
梁鼓角横吹曲:
“梁鼓角横吹曲”实为十六国及北朝时期的地方乐歌。“横吹曲”,原来是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演奏的乐器有鼓,有号角,所以叫“鼓角横吹曲”。北朝民歌多半是北魏以后的作品,随着南北文化的交流,北方的歌曲陆续传到南方,齐、梁以后也常常用于宫中娱乐,并由梁代的乐府机关保留下来,所以叫“梁鼓角横吹曲”。
历史背景
《木兰诗》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南朝)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踿”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
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158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神 二年(429),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北史·蠕蠕传》,蠕蠕即柔然。)
二、木兰人物形象的魅力何在
木兰的人格魅力之一:替父从军
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忠孝双全 (韦元甫“忠孝两不渝”(《木兰诗》)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的人格魅力之二:功勋卓著、布衣还乡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的人格魅力之三:巾帼英雄?
木兰:冒充了男人的女人
对比探究
汉·昭君出塞(作为女人)
宋·女将军梁红玉(作为女将≈男人)
实有其事
:女扮男装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故事的传奇性
三、《木兰诗》的艺术魅力
——对“女扮男装”故事合理性
及其意义的探究
《木兰诗》的离奇: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替父从军
不辨雌雄
布衣还乡
被发现?
让人发现!
被发现?
伙伴
征兵负责人
不合理?
情理!
“女作男、男作女”的不合理与合理
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情感的逻辑:《花木兰》电影台词:我要是男,孩您就不必去了
现实的逻辑:弯弓征战作男儿
战疫期间两则新闻标题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岳阳税干武汉“疫”线战未归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交通“娘子军”,战疫绽芳华
题木兰庙
〔唐〕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王昭君)
现实的逻辑:谁说女子不如男?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跸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
(在马蹄踢踏声中卷起滚滚黄尘四起,然后才能决定谁能取得胜负高低。)
梁鼓角横吹曲·折杨柳歌辞五首(其五)
观念的逻辑:谁说女子不如男?
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帼理丝黄。昔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
女作男(忠勇心)——男变女(女儿心)
在民族存亡、国家危难的紧急关头,在阿爷年龄已老、自己又没有兄长的情况下,花木兰挺身而出,替父从军,为保家卫国进行英勇的战斗;忠孝双全
打破了战争让女人走开的偏见,成功地阐释了男人做到的,女人也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的信念。(谁说女子不如男?)
战争结束后,她对功名利禄的鄙视,辞去了“尚书郎”和各种物质的赏赐,是对当时功名利禄思想的辛辣嘲讽。
功勋卓著,布衣还乡。
木兰:“冒充了”男人的女人=能胜过男人的女人
离奇最终体现了木兰的魅力
四、战争题材的《木兰诗》喜剧风格
《木兰诗》——长篇叙事诗
《木兰辞》是一首乐观、机智、幽默的叙事诗,同时也是一出充满想象、夸张、铺排和悬念迭出的多幕喜剧,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沈德潜《古诗源》盛赞此诗:“事奇,诗奇,卑靡时得此,如凤凰鸣,庆云见;为之快绝。”它不仅是北朝民歌中的杰作,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它不仅代民族立言,代妇女立言,同时代自己淳朴善良的人性立言。
清·贺贻孙:叙事长篇动人啼笑处,全在点缀生活。如一本杂剧,插科打诨,皆在净丑。
《木兰诗》有阿姊理妆,小弟磨刀一段,便不寂寞,而“出门见火伴”,又是绝妙团圆剧本也。
对比:刚健明朗的民歌《木兰诗》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欲闻所戚戚,感激强起颜。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集中对比:克制的表达
其一: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其二: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其三: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梁鼓角横吹曲·陇头歌辞三首》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对比:《木兰诗》的刚健明朗
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帼理丝黄。昔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背诵指导:一气灌注,回环反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五、课后自选作业:
基于《木兰诗》的读写转化
任务一:替木兰写一封家信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要求:有环境描写,有回忆和其他心理活动,最好把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结合起来。
向永远的传奇——花木兰致敬
谢谢各位同学的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