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七上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根据气温年变化曲线和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
●知道全球气候类型分布。
【教学目标】
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分别用恰当的进行描述。
2.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运用上海市和北京市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分析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并能比较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4.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知道全球气候类型分布。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分析归纳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有关世界的气候的图片和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导入与
展示
提问与思考
导入:同学们,通过以下图片中你能说说我们的家乡枣庄的四季变化吗?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1.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枣庄的四季变化,及时做出指导评价,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2.师生共同总结得出:枣庄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温暖多风,秋季天高气爽。
3.师:同学们,大自然为什么会有这样气象万千、奇妙无穷的差异变化呢?现在我们来揭开这个谜底?
4.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读图讨论)
学生1:夏季热,冬季冷。
学生2:到了春季,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秋季天 高气爽。
学生3:夏天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学生4:春天风大
学生5:我们这四季变化明显。
学生各抒己见。
2.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读图与讨论
填表与思考
追问与探索
(板书)探究一 天气与气候
(读图)观察下列图片,用适当的语言描述。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大风降温
从大家的描述中,可以得出:天气是指一个地方
大气状况。
南极 撒哈拉沙漠
从大家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气候是指某一地区的
天气状况。与 的天气相比,气候具有相对 。
填表:比较天气与气候。
天气
气候
区别
短时间,多变的
多年,具有相对稳定性
要素
阴、晴、冷、
热、风、雨等。
主要要素
是气温、降水。
联系
均指天气状况
追问:下面哪些是描述天气的,哪些是描述气候的?A 、昆明四季如春。B、明天大风降温。
C、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D、?云彩向南雨涟涟,云彩向北一阵黑,云彩向东一阵风,云彩向西批蓑衣。
E、今天夜间将有4-5极偏北风,气温骤降8-10℃。
F、我们刚到上海,就遇到一场暴雨。
G、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2.我来评作文:
昨天还是晴天,今天清晨气候却骤然变冷,天空中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我们这里属于亚热带天气,像这样的大雪还是极为罕见的。
(读图讨论)
学生1:昨天降雨,风力4-5级。
学生2:今天大风降温,注意保暖。
学生3:南极终年严寒,一片冰雪世界。
学生4: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
学生积极讨论。
(合作交流)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比较天气与气候关系并填表。
试试看:你能再列举几句关于天气和气候的语句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北京四季分明,冬季干燥。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东虹轰隆西虹雨
“天气”与“气候”
用词不当。
通过教师提供的信息及设计问题,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分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通过思考,培养学生的正确判断能力。
通过我来评作文,了解天气与气候区别。
过渡与链 接
气候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同学们能否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说说自己的体会?
提问与思考
追问与探索
探究二 :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服装:
因纽特少年
阿拉伯少年 傣族少女
阿拉伯少年和傣族少女为什么衣着比较轻薄?
(合作探究)
饮食:1.我国有“南米北面”的说法,这种饮食习惯的不同,形成原因是什么? 2.四川、湖南、贵州等地的居民有喜食辣椒的习惯,这与当地的什么气候条件有关? 种植:我国西部以 为主,东部以 为主。
民居:
傣族竹楼 傣族竹楼极具特色,这与当地的什么气候条件有关? 列举几例不同地区的住房特点来说明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交通:在古代,我国有“南船北马”的说法,这是由气候条件的不同引起的,现在,那些灾害性天气依然影响现代化交通呢?
通过讨论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对比总结的能力。
过渡与链 接
同学们,世界各地的气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那我们如何通过某一地区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呢?
读图与分析
(板书)探究三 气候的地区差异:
1. 阅读上海市和北京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和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归纳其气候特征。
上海市气温年变化曲线 北京市气温年变化曲线
和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和各月降水量柱状
追问1.上海市夏季 ,冬季 。
追问2.北京市夏季 ,冬季 。
追问3.说出上海与北京的气候差异?
(自主学习)
1. 上海市一月平均气温是多少,七月呢?
2. 上海市12、1、2各月平均降水量是多少毫米,6、7、8月呢?
3. 北京市一月平均气温是多少,七月呢?
4.北京市12、1、2各月平均降水量是多少毫米,6、7、8月呢?
(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思考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读图与分析
(板书)探究四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师追问:我们家乡枣庄是 气候。
(自主学习)
1.从全球范围看,从低纬到高纬,依次分布着
气候、
气候、
气候。
2.全球共有
种气候类型,其中热带 种、温带 种、寒带
种。
3.亚欧大陆共有
种气候类型。
我国有 种。
培养学生通过读图获取知识
的能力
构建与梳理
通过总结回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拓宽学生思路。
【当堂达标】
1.下列词语中,表示气候的是 ( )
①风雨交加 ②冬冷夏热 ③风和日丽 ④四季如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气候的两大要素是( )
A.天气、地形 B.气压、降水 C.气温、气压 D.气温、降水
3.下列叙述,表述天气的是( )
A.我们这里一年到头也很热,却极少下雨。
B.我们这里四季分明.夏季热,常下雨;冬季冷,很干燥。
C.今天有大到暴雨。
D. 我们这终年寒冷。
4. “房屋墙体厚实,室内有壁炉或火炕,窗小或有双层窗,而且房屋大而高耸”,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A.炎热多雨区 B.寒冷多雨区
C.温暖干燥区 D.温暖多雨区
5. 下列语句描述天气的有 ?? ?,描述气候的有 。(填数字序号)?????? ??
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②昆明四季如春
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⑤济南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⑥ 昨夜西风凋碧树
⑦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
6. 读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和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地最热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月,约是 ℃,最冷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月,约是 ℃。
⑵该地降水最多的3个月是?? ? 月,是 季。降水最少的季节是 季。
⑶该地气候特征:夏季 ? ? ,冬季? ?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展示枣庄的四季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又探讨天气与气候的关系以及气候对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影响,在选用气候类型的图片的时候,注意用比较明显的颜色进行区分的图片,这样更直观,提高识别度,本节课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将难点用生动直观的图文资料展示出来,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使许多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逐一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总结知识点,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热情高涨,回答快捷中肯,效果令人满意。
教学成功之处:1.小组讨论贯穿始终,教学过程流畅。
2.板书设计采用“树”式结构,一目了然。
教学不足之处:在教学中,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识图要先看图例,再分析名称,再对应相应的位置,深入分析,做到正确的判断。
努力方向: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