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 精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 精品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3 12:3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唐高祖(李渊)
建立唐朝(618年)
唐太宗(李世民)
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盛唐气象
民族政策
社会风气
文学艺术
对外交往
经济
繁荣
开明
开放
多彩
友好
政治
安定
积极进取
文明开放
导入新课
大唐的前150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
这时候的大唐帝国一切都是最美的,
美到唐玄宗自己都觉得功德圆满了,该享受生活了。
不用开元了,于是把年号改成了天宝,
这一改不要紧,
生生把自己开挂的前半生改成了
惨不忍睹的后半辈子,
也顺带着把帝国从强盛的顶峰推向了
坠落的后150年……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5课 安史之乱
与 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
1、背景:
VS
唐玄宗前后期作为
稳定
政局
励精图治
重用贤能
追求享乐
任人唯亲
不理朝政
宠幸杨贵妃,大盖宫殿
杨国忠
李林甫
高力士
①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用奸臣,朝政日趋腐败(政治)
一、安史之乱
1、背景:
材料研读
材料一:在唐朝初期,有不少突厥人迁到幽州以北,在辽西还有不少契丹人。他们的生活仍然是“击球饮酒,马射走兔,语言习尚”。但唐朝的一些官员虐待当地的少数民族,对少数民族实施欺骗和高压政策,民族矛盾相当尖锐。
材料二:从唐太宗到唐玄宗,唐帝国相继征服了中国北部的许多游牧部落和民族,因此,北方边区的诸胡,随时都在图谋反抗,趁机进行掠夺侵扰。
——纪录片:《大唐开元王朝 · 安史之乱》
②.社会上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边疆形势日益紧张(社会)
从唐睿宗开始,为了保卫疆土和通往西域的商路,先后在边要之地设置节度使。
一、安史之乱
1、背景:
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
安禄山在唐玄宗和杨贵妃面前
跳“胡旋舞”
边镇兵:49万 VS
中央军: 9万
③3.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
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一、安史之乱
安禄山简介
安禄山身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1)本为杂胡,随母改嫁后姓安;
(2)早年浪迹边疆从商,30岁后从军,以英勇骁战升为平卢将军,40岁是为平卢节度使,49岁时身兼三镇节度使;
(3)认杨贵妃为义母,但与杨国忠不睦;
(4)755年在范阳起兵,称“大燕”皇帝;
(5)757年被儿子安庆绪所杀。
一、安史之乱
观看视频,了解安史之乱的过程
一、安史之乱
2、过程:
755年,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发动叛乱,“安史之乱”爆发。
756年,唐玄宗与陈玄礼率一部份禁军南逃入川(成都),途经马嵬驿时士兵哗变,杨贵妃被赐死。
太子李亨北上灵武,
被拥立为帝唐肃宗。
763年安史之乱平息。
一、安史之乱
3、影响:
材料一:
安史之乱前,全国户数890多万,乱后仅剩190多万。北方黄河流域所受破坏最重,“北自覃(tán)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卷一二〇《郭子仪传》
材料二:
②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③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地方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一、安史之乱
什么是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后,中央权力日益衰微,各地节度使的权利日益扩张。他们无视中央,自行任命官吏,自行税收,掌握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大权。为了维护统一,消除不听命的节度使,唐朝中央政府又不得不依靠其他节度使,造成国家分裂的局面。
各个藩镇在名义上属于中央管辖,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听从中央,皆各行其是。








唐朝灭亡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二、黄巢起义
知识小链接:唐朝末年8个皇帝,有7个是宦官根据自己的需要拥立的。“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一般,至高无上的皇帝成了宦官手中的驯服工具。所以,宦官专权,加深了政治的黑暗,加速了唐朝的衰落。
二、黄巢起义
原因: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态势严重,人民生活困苦。
经过:起义农民流动作战,转战半个中国。
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
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灭亡了吗?)
二、黄巢起义
l
朱温
(852-912)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唐朝至此灭亡,开启五代十国的序幕。
参加
起义军
同州防御使
投降
唐军
篡位
建后梁
朱温的传奇人生
后梁
东京

五代十国的
更迭与分立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巧记:五代有更替,梁唐晋汉周,前边都有后。十国分南北,前后蜀,南北汉。南唐南平曾为伴。吴越吴闽楚十国,割据混战天下乱。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吴 杨行密 淮南节度使
南唐 李昇 镇海、宁国节度使、大元帅
吴越 钱镠 镇海军、镇东军节度使
前蜀 王建 西川节度使
后蜀 孟知祥 剑南两川节度使
楚 马殷 武安军节度使、天策上将军
闽 王审知 武威军节度使
南汉 刘 清海军节度使
南平 高季兴 荆南节度使
北汉 刘知远 许州、朱州节度使
后梁 朱温 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存勖 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 郭威 邺都留守
1.表格中所示的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具有哪些特点?
2.这些特点说明五代十国的实质是什么?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中央
地方
政权更迭
战事不断
动荡不安
政局相对稳定
经济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南北方的社会状况与人民生活是怎样?
北方:
南方:
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的发展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课堂小结
唐朝衰亡
五代十国
由盛而衰
安史之乱
致命打击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
后梁灭唐
1.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叛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 )
A.大泽乡起义 B.隋末农民大起义
C.安史之乱 D.唐末农民大起义
2.唐末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下列人物曾领导唐末农民起义的是( )
A.张角 B.黄巢 C.安禄山 D.史思明
C
B
巩固提升
3.番禺日报2016年10月2日文章:……安禄山每次入宫,都是先拜贵妃,再拜皇帝。皇帝不解,问他何故,安禄山恭恭敬敬地说:“我们胡人的习俗,都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皇帝释然,对安禄山的憨厚和朴实添了几分好感。这位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4.领导安史之乱的主要人物是( )
A.安禄山 B.宇文化及
C.朱温 D.姚崇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