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第5讲 单元写作指导
议论文是比较常见的文体之一,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其中,论点体现了作者的观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理论和事实,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式,三者密不可分。
就论证方式而言,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直接阐明论点,与之对应的是“立论文”;驳论是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主张,与之对应的是“驳论文”。
驳论文的基本写法:
反驳的对象:
一、反驳论点。行文时,可直接反驳对方论点,也可间接反驳对方论点。间接反驳又分归谬法和反证法。归谬法是就对方的论点进行合乎逻辑的引申,使之露出马脚,由此进行反驳;反证法是证明与对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从而驳倒对方。
二、反驳论据。论据是支撑论点的依据,揭露对方的论据是虚假的,也就驳倒了对方的论点。一般来说,论据包括理论论据、事实论据两种。反驳论据也是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揭露对方理论荒谬、事实虚假。
三、反驳论证。反驳论证是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存在的逻辑错误,比如:前提与结论相矛盾,一篇文章中存在相互对立的多种观点,论点与论据不统一。总之,只要发现对方在论证上有逻辑错误,就可以进行反驳。
要想写好驳论文,需要把握如下几个方面:
1.摆出对方错误的论点,作为反驳的靶子。写驳论文,首先要摆出对方的谬论或错误观点,树靶子,确立攻击目标。怎样树靶子呢?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用概括性的语言,将所批驳的论点复述一遍,并指出其弊端。二是摘抄材料的关键语句,然后对准靶子,进行驳斥。驳斥时,要避开对方的思路,抓住其致命弱点不放,全力回击。如:
东汉有一少年陈蕃,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他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多年来,人们大多赞同薛勤的说法,认为“一屋不扫”,怎能“扫天下”。对此,我们可以把陈蕃的话作为靶子,指出其片面性,然后结合薛勤的观点加以论证,证明“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合理性,由此驳倒陈蕃的观点。
2.分析对方论点的要害,揭露其本质。反驳如作战一样,也要讲究战略战术,对错误的论点给予充分的揭露和详细的剖析,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据理力争。如:
生活中,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你如何理解这种说法?开卷真的有益吗?针对“开卷有益”,我们可以写一篇驳论文。动笔前,我们要抓住“开卷有益”的要害:要看读什么书,为何读和怎样读,读好书有益,读不好的书则贻害无穷。所以,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这种说法,肯定其有益的一面,也要认识到其有害的一面,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3.用事实说话,用理论证明。既然已经抓到了对方论点的要害,就要用确凿的事实和翔实的理论加以论证,可直接批驳对方的错误论点,也可采用归谬法、反证法进行批驳。如:
有一篇《开卷未必有益》的文章:“对读者来说,假如盗版者‘盗亦有道’,盗得‘质量过硬’——没那么多错别字和遗漏、歪曲,开卷即便没多少益,至少也谈不上有害。可是很多盗版书质量低劣,印刷差劲,错误层出不穷……对成年读者,或许就如吃饭吃到了苍蝇,只是影响食欲,而对认字求知的孩子来说,那一定害莫大焉,因为那将影响孩子的认知、思维和辨别能力……至于那些宣扬暴力、色情的非法出版物,无疑就是‘开卷有害’。”此段文字指出了盗版的危害性,从而紧扣标题,说明了“开卷未必有益”。
4.联系实际,论证其危害。写文章,要联系实际,来丰富反驳的素材。
还以《开卷未必有益》为例,文章在批驳了“开卷有益”的说法之后,联系生活,据理力争:“这两年养生类图书异常火爆,你方唱罢我登场,无限风光在书店。可是,那些指点营养保健的有着各种各样头衔的专家,原来多是冒牌货……记者采访一位‘作者’,询问那些营养保健、防病治病的方子的功效。这位‘作者’说,只要吃不死人就行。嘿,到这份上,还能说什么?那样的‘卷’能有什么益?”此段文字通过批判“冒牌作者”来批判伪劣书籍,指出“开卷有益”的片面性。
5.破中有立,立中总结。议论虽分立论、驳论两种,二者却是辩证统一的。在驳论文中,一般在批驳错误论点的同时,阐明正确的观点,做到“破中有立”。比如:我们在否定“开卷有益”的同时,还需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引导人们读好书、会读书,从而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丰富阅历。
驳论文可以分为四个写作步骤:树——辨——驳——结。“树”就是摆出敌论,树靶子;“辨”就是辨析敌论中包含的合理成分,同时也指出其漏洞;“驳”就是展开议论,驳斥敌论,驳中有立,立中有驳;“结”就是做出结论。
一般议论文是证明某个观点正确。驳论文是关注某个观点是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因此它背后蕴藏的思维模式是质疑思维、逆向思维和理性思维。
驳论文从构思思路来讲有两种基本方法:
1.先破后立:先证明对方的观点错在哪里,会有哪些危害;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证明自己观点的好处或提出具体做法。如:
鲁迅《拿来主义》:先“破”“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接着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与具体做法;最后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品质和“拿来主义”的意义。
2.以矛攻盾:在论证过程中,努力捕捉敌论的漏洞、矛盾,适当加以分析引申,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归谬法)如:
有一次,国民党的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学在公共浴场同泳,闹得满城风雨。鲁迅先生幽默地说:“同学同泳,皮肉偶尔相碰,有碍男女大防。不过禁止以后,男女还是一同生活在天地中间,一同呼吸着天地中间的空气。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里呼出来,又被那个女人的鼻孔吸进去,淆乱乾坤,实在比皮肉相碰还要坏。要彻底划清界限,不如再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气流通,又防抛头露面……”鲁迅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其作为前提,引出一个显然是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
[题文展示]
网上一直有这样的言论:现在这个社会,清华北大毕业的,还不是要给富二代打工!读书根本没有什么用!
对于“读书无用”论你有什么看法和感受?
请阅读下面这篇规范的考场驳论文,学习驳论文的写法,在喧嚣的论争中,保持独立清醒的认识。
读书真的无用吗?
有这样一个例子:学霸A和学渣B是同班同学,高考结束后A就读于名牌大学,B辍学打工。A毕业后去应聘,发现B是自己的老板。于是有人就感叹曰:“读书真是无用啊!”(点评:由反方事例,引出反方观点,为下文的反驳树立靶子)
说读书无用大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看到有些人年轻的时候辛辛苦苦读书,最后步入社会取得的成就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另一种情况是,书读了多年,走向社会发现原来在书中学到的大部分知识都遗忘了,或者根本派不上用场,那么读书干吗呢?其实无论哪个年代,都可能有苦读书带不来高收益、成功者不见得都是读书人这种情况。因此,读书无用论总是被一些人提起,个别读书人的负面信息总是被满含鄙夷地放大,也实在是遗憾。如果只看到某一个时刻,某一些人甚至某一个人的文凭和他现实的所得不相符,就认为读书无用,实在荒谬!(点评:分析反方观点的片面性,小概率事件不能当作规律)
读书真的无用吗?当然不是,我觉得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是有很大区别的,读书是非常必要的。(点评:先破后立,明确自己的观点)
首先,读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分论点一)“读一本好书,你自己尚无知觉,行行字字却早已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你的容颜。读书总会让你散发出永久的由内而外的美丽。”(点评:引用名言做道理论据,使内容丰富,文采斐然)不读书,现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缰利锁,自然面目可憎,安能言语有味?(点评:对比论证,显深刻)
其次,读书是自我提升、成长、认同的过程。(分论点二)它不仅仅可以使我们获得物质上的需求,更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一个人的气质、修养与成就,和长期、大量地读书是密不可分的。比如董卿,她在《诗词大会》,在各种节目现场所表现出来的气质与学识与一些毫无学识只会卖萌的网红相同吗?言谈举止不是靠物质去改变的,而是你的学识和阅历在不断影响着你。(正面举例论证)
读书带来的成果或许不像别的方面来得明显,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有收获。(分论点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读书的过程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厚积薄发的过程,不能期望立竿见影,要耐得住寂寞,要打持久战。当然,读书还要讲究方法,讲究效率,不能死读,不能像个书呆子那样只知道读书,要能够学以致用。(正面道理论证)
说读书无用,是浮躁的表现,是严重的错误,该醒醒了。(点评:收束全文,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作文小妙招:
写驳论文可以先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观点错误的实质,直接批驳(驳论点),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述。也可以先指出对方材料中的漏洞(驳论据),或指出对方的论据根本不能证明对方的论点(驳论证),达到间接反驳的目的。在此基础上,阐明自己的立场,进行正面论述。无论用哪一种方式进行反驳,都需要做到观点明确,材料充分,找准切入点,不能空发议论,还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严密性。
[模考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而作为高三学生的你,又迎来另一场特别的考试——深圳市2020年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线上统一测试。是的,这场考试有着很特别的地方: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
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应对,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
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
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请你针对其中一个看法写一篇驳论文。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看法1: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
驳论点参考:
监考是否能完全保证考试结果的真实可信?若想作弊,摄像头下尚有办法,况家庭线上考试乎?
考试是针对诚信道德的考试还是针对学科知识掌握情况的考试?
求学阶段是试卷型考试,未来人生是问题型考试,身为答卷人的我们此刻可以被父母监考,未来呢?
驳论后要有立论:
监考对保证考试成绩真实性固然有一定效果,然而身为答卷人的我们更需要本心之诚信。疫情之下国家及医护人员等答卷人的态度,是否有监考?
看法2: 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
驳论点参考:
考生的年龄与心智的特点,可否保证完全自觉?
监考的主要对象是谁?自觉者还是不自觉者?监考的本质目的是什么?
考试的过程固然重要,但是考试的目的是检测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情况,其结果岂可忽视?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国家与全民的表现很重要,但抗疫的最终结果更为重要。
驳论后要有立论:
需要监考,以监督不自觉者来保证考试之公平,来确保考试检测之有效。
[参考例文]
1.莫言监考才真诚,疫考自会鉴人心
一场特殊的疫情,让2020年变得不再平凡。同时,也让高三的我们体验了一场特别的一模考试:在家进行,没有考场,也没有监考老师。于是,就有了“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这样的声音。可我,并不这样认为。
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考试结果的真实可信,并不一定需要监考来保证。
诚信考试,早已经深入人心。很多学校在线下考试的时候,就尝试过无人监考。我们知道,考试是为了检验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以后的学习指明方向。考试其实是在帮助大家收获知识。再就是,通过考试暴露出问题,帮助老师掌握教学情况,调整后期的教学计划。从本质上说,考试的目的和我们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一致的,我们实在没有理由去破坏考试的规则。
即便有监考,也不一定能确保考试的真实可信。这方面,其实我们在线下考试的时候已经屡见不鲜了,更何况是线上考试。过去舞弊的同学,多是因为羞于暴露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这次线上考试,不上报、不排名。所以,曾经作弊的同学,这次应该也没有太大的动力了。再说了,真有铁了心要舞弊的人,安排这种监考就能避免吗?
再有,让所有父母监考,也是不现实的。虽然我们并没有开学,但是很多家长已经复工了。难道还要父母再请假为我们监考,而影响复工复产的大局吗?即便有的家长还没有复工,但也多是在家线上办公了。我们高三的同学都差不多是成年人了,如果连这点自觉性都没有,还让父母放下工作,专门为我们监考,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吧。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不监考,你从网上抄答案怎么办?要知道,这次的试卷是专家们精心准备的,题目基本上都是原创,网络上是不太可能马上搜索到原题和答案的。
也许还有人会说一千种、一万种需要监考的理由。在此,我认为,无须一一反驳,有一个无须监考的坚定理由就行了:考试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解决问题,让我们真正有实力面对不足百日后的高考。
我绝对相信,大多数同学是讲诚信的。虽然,我并不否认,监考确实能阻止一部分作弊事件的发生,但绝不是只有监考才能考出真实成绩的。不如我们诚实自律,让社会、学校和家长都充分信任我们一回,我们也自然会不负所托,用真实的成绩来面对未来的挑战!
2.贵在自觉,重在过程
2020年,一股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蔓延整个湖北,延伸到全国各地,给全国人民的生命造成很大威胁。这场疫情已经持续了五十多天了,我们作为高三的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居家学习,时刻准备着今年的高考。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而作为高三学生的我,又迎来另一场特别的考试。这是深圳市一场新型的线上考试。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在我看来,不需要监考,每个学生都是答卷主导者,都是未来各种各样人生问题考试的答卷人,贵在自觉,重在过程。
从道理上来说,一个人经历十二年的苦读与乐读,已到达了一个驿站,应对过的大大小小的考试已经数不胜数。大家都心知肚明,考试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平、公正。从小到大,老师在课堂上的熏陶也是如此。我们的思想深处已经真正地懂得了考试的硬规矩,无须父母的监考,贵在自觉,重于过程。通过这次“一模”的应试过程,我们每一个考生知道了学习上的不足,知识和技能掌握上的欠缺。这样对于接下来的备考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如果仅仅是为了多一点儿分数,就查一查资料,或者看看书籍,我认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是对自己素质或者涵养的亵渎,显然是不应该的。同学都懂得这个道理。
众所周知,作为一名高三备考的学生,应该懂得考试是对于自我的一次评估,这次考试虽在线上,也是一次评估。在我看来,这次一模,贵在自觉,重在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清自己,认清自己的复习情况。从而让我们重新挽起裤腿,一步一个脚印,向心中的大学攀登而去。若干年之后,蓦然回首,2020年的春天,即使疫情严峻,可我们奋斗的背影依稀可见,脑海中曾经留下了一串串珍珠般的脚印,诉说着这个过程中的辛酸与甘甜。这不也是一种很好的精神养料吗?这不也是一种读书人必须具备的涵养吗?
反观当今社会很多高三的学生,一律需要老师的督促,很少学会自觉学习,很多人不在乎过程,只关注成绩。在我看来,这是本末倒置的,不值得赞同的。在这段特殊的时间,我们整个国家面对严峻疫情,很多人都无法正常生活与学习。我们能够待在温暖的家中,能够通过线上学习,这是何等幸福的事情。可是,很多学生还需要家长不断督促,老师不断唠叨,才会抓紧时间去学习,这是何等的悲伤!作为一名高三的学生,我们就应该训练自己的自觉习惯,一切的学习重在过程。有了美丽的过程,才能结出漂亮的果实。
不信,你看看方舱医院里的那个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的高三女孩,身处逆境还在争分夺秒,每天坚持学习准备高考。这是何等自觉。医生都被她的精神感动,给她一间临时自习室,叫作“梦开始的教室”。不管最后高考的结果如何,这个特殊的备考过程在她的人生当中绝对是一个美好的回忆,甚至是刻骨铭心的回忆。这是她人生成长与成熟的养料呀。原来,过程如此美好。
同学们,高三的朋友们,其实,人生就像是一次登山之行,登上山巅享受日出日落,是迟早的事。不管高三这次线上考试结果如何,别样的过程只有一次,值得以后回味。我也相信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奋斗,必定会冲破重重困难,等到六月花开时,疫情结束后,我们一定观览众山小,人生又会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