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力同步测试卷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力同步测试卷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03 08:4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同步测试卷(一)
一、单选题
1.下列测量工具与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对应错误的是(  )
A.刻度尺——长度
B.托盘天平——质量
C.量筒——密度
D.弹簧测力计——力
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只能在竖直方向上使用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C.使用时,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3.如图是2021年12月9日下午4∶30在“神州十三号”上“太空授课”时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神州十三号”内陀螺仪的质量不发生改变
B.在“神州十三号”内可以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
C.在“神州十三号”内无法使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
D.在“神州十三号”内可以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
4.关于重力和重心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它的吸引而产生的
B.物体的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放在支撑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支撑面向下
D.物体的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也越大,而且物体的质量跟重力成正比
5.下列数据不符合实际的是(  )
A.某中学生的质量约45kg B.某中学生的身高约1.65m
C.某中学生受的重力约为450N D.某中学生的百米赛跑成绩约6s
6.小明在体育考试中选择了游泳项目。他在练习游泳时,用手向后划水的过程中,使他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地球 B.手 C.脚 D.水
7.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蕴含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块海绵被压扁后,体积变小,质量变小
B.上课时关紧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男高音放声歌唱,男高音的“高”是指响度大
D.被踢飞的足球,在空中仍受到重力的作用
8.下列单位是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是(  )
A.千米 B.克 C.牛 D.分钟
9.下列物体中,所受重力约为0.5牛的是(  )
A.一瓶矿泉水 B.一只鸡蛋 C.一枚针 D.一枚一元硬币
10.下列物体重力最接近500N的是(  )
A.一枚大头针 B.一头奶牛 C.一个中学生 D.一张书桌
二、填空题
11.2016年,中国队摘取了里约奥运女子排球赛的金牌。如图所示为中国队球员拦网的瞬间,此时球受到___________力的作用(忽略空气阻力)。排球这一体育运动主要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
12.小华同学穿着旱冰鞋面对墙站立,当她用手推墙时,自己却向后运动,这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______,同时也说明了_______.
13.如图所示,“不倒翁”是个有趣的玩具,它之所以不易倾倒,是因为它的重心位置较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在墙上挂字画时,可自制一个重锤来检查,当字画竖边与重锤线重合时就挂正了,这是利用了重力方向总是________的道理。
14.春天到了,南通濠河周边桃红柳绿,风景优美。周末小李和小明泛舟游览濠河,若以 _____为参照物,小李是静止的;小明向后划桨使船前进,这说明 _____。小明看到红色的桃花,是因为桃花 _____红光。
15.小明用力捏足球,足球凹陷,这说明力使物体发生_______。他能踢出“香蕉球”,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方向和_______有关。
三、作图题
16.如图所示,一个球A被一挡板B挡在斜面上,请在图中画出球A受到的重力G和挡板B对球A的支持力的示意图。
17.(1)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图甲中的S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并画出人眼通过平面镜看到“S点”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2)如图乙,AB为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作出其入射光线和经凹透镜的大致的折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3)在图丙中画出此时小球此时受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题
18.小明和小华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根据生活经验猜测:物体所受的重力可能与体积、质量和物体的材料有关。
(1)小明找了一只铅球与一只篮球,测出铅球的重力远大于篮球的重力,因此可以认定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体积无关。你认为小明的推理过程______ 。(选填“正确”或“错误”)
(2)在确认物体的重力与体积无关后,他们分别用手提着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些质量已知的“五谷杂粮”所受的重力,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
表一(被测物体:红豆)
实验序号 质量(千克) 重力(牛)
1 0.12 1.2
2 0.24 2.4
3 0.36 3.6
表二(被测物体:绿豆)
实验序号 质量(千克) 重力(牛)
4 0.12 1.2
5 0.24 2.4
6 0.36 3.6
表三 (被测物体:花生)
实验序号 质量(千克) 重力(牛)
7 0.12 1.2
8 0.24 2.4
9 0.36 3.6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_____,即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材料无关。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或7、8与9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_____。
③他们把实验数据在G-m图像中描点后进一步分析时,发现这些点几乎都在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上,可初步得出:______是一个确定的值。
(3)他们对实验过程进行了交流,发现在测量时存在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抖动、难以精确读出测量值等困难,请你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困难提出一条改进建议:______。
五、综合题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重心
各种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若质量是均匀分布的,则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如球的重心是球心,长方形薄板的重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三角形薄板的重心是三条中线的交点,圆板的重心就是圆心。形状不规则的重心可用下图所示的悬挂法求出。
(1)影响物体重心位置的因素有______;
A.物体的几何形状和质量分布B.物体的质量分布及组成物质的密度
C.物体的几何形状和质量密度D.物体的质量分布及物体所处的位置
(2)图A、B是利用______法,确定形状不规则的物体重心O的图示。用语言描述其步骤:
①间隔适当的距离在薄板上取______;
②______将薄板悬挂起来,沿______方向画直线;
③______即为重心。
(3)图C用铅笔尖在重心O处顶起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物体______。(选填“能”、“不能”或“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六、计算题
20.一高架桥全程约12km,高架桥限速60km/h,在高架桥上行驶的一辆小货车与所装货物的总质量为2.8t。求:
(1)车和货物受到的总重力是多少?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小货车在高架桥上跑完全程,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21.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骑山地自行车出行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如图所示的山地自行车,其相关数据见下表:(g取10N/kg)
车架材料 碳纤维
车架材料体积/cm3 2500
车架质量/kg 4
整车质量/kg 10
单轮接触地面面积/cm2 4
(1)求碳纤维车架的密度;
(2)求这辆山地自行车所受重力;
(3)质量是50kg的小军骑着这辆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受到的摩擦力大约是总重的0.05倍,求此时自行车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N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仪器是天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量筒是测量体积的工具,密度可以用天平和量筒间接测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测力的大小的工具,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详解】
A.测量力的大小时,只要使用时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一致即可,不一定竖直放置,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每次使用弹簧测力计是都要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不在零刻度线的就要校零,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否则会造成弹簧测力计读数不准确,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出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会导致弹簧测力计损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
【详解】
A.质量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不随着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故A正确;
B.天平利用了等臂杠杆的原理工作,砝码和物体对天平都要有压力作用,而这个压力来自于重力,故在失重情况下无法测出物体的质量。故B错误;
C.弹簧拉力器是利用了弹簧受到拉力越大,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工作,在失重情况下,拉力仍存在,故能够使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故C错误;
D.在失重情况下,物体不再受到重力作用,故将物体悬挂在测力计下时,物体不会对测力计产生拉力作用,故无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故D错误。
故选A。
4.A
【详解】
.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让物体受到的力,因此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故A正确;
B.物体的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比如篮球,故B错误;
C.放在支撑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C错误;
D.物体的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也越大,且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与重力无关,故D错误。
故选。
5.D
【详解】
A.成年人的质量在60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45kg左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
165cm=1.65m
左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质量在45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
G=mg=45kg×10N/kg=450N
左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赛跑成绩不可能小于10s,一般在15s左右,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D
【详解】
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游泳时向后划水,人向前运动,故推动人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详解】
A.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一种物理属性,是物质的量的量度,一块海绵被压扁后,体积变小,但质量与体积无关,保持不变,故A错误;
B.上课时关紧门窗,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男高音放声歌唱,男高音的“高”是指振动频率大即音调高,故C错误;
D.重力是地球作为施力物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被踢飞的足球,在空中仍会受到重力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8.C
【详解】
A.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米,千米是常用单位,故A不符合题意;
B.质量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千克,克是常用单位,故B不符合题意;
C.力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故C符合题意;
D.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秒,分钟是常用单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详解】
重力为0.5N的物体的质量
A.一瓶400mL矿泉水的质量在400g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10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B符合题意;
C.一枚针的质量约为1g,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在6g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
A.一枚大头针的质量约为50mg,约5×10-4N,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头奶牛的质量约为500kg,约5000N,故B不符合题意;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约500N,故C符合题意;
D.一张书桌的质量约为10kg,约100N,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重 运动状态
【详解】
[1]地球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忽略空气阻力,排球在空中受到重力的作用。
[2]排球比赛过程中,排球受到力时,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的大小发生改变,即运动状态改变,主要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2. 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详解】
[1][2]小华用力推墙的同时也受到了墙的推力,小华由静止变为运动,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同时也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3. 低 竖直向下
【详解】
[1]不倒翁的质量分布是不均匀的,下部的质量大,所以不倒翁的重心很低,稳度大。
[2]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在墙上挂字画时,当字画竖边与重锤线重合时就挂正了,这是利用了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道理。
14. 船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反射
【详解】
[1]小李坐在船上,以船为参照物,小李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
[2]划桨时,桨对水有向后的作用力,而船向前运动,说明水对桨的也有作用力是向前的,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桃花是不透明物体,它看起来是红色的,是因为它只反向红光而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15. 形变 作用点
【详解】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用力捏足球,足球凹陷,足球的形状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力使物体发生形状变化。
[2]踢出“香蕉球”是由于施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不同造成的,故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16.
【详解】
过重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用符号G表示;支持力作用点在挡板上,方向与挡板垂直,本题中将作用点移到小球的重心,过支小球重心沿垂直于挡板向上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符号用F表示;如图所示:
17.(1);(2);(3)
【详解】
(1)根据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由S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找到S点的像点 ;连接眼睛A和像点,与平面镜交于O点(入射点),连接SO即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如图
(2)首先过反射点A垂直于镜面作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再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作出折射光线,如图
(3)小球受到重力G和拉力F的作用,所受的重力竖直向下,拉力的方向沿绳向上,作用点在小球的中心,如图
18. 错误 1、4、7##2、5、8##3、6、9 相等质量,不同材料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 同种材料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把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支架上,并换用更精密的测力计
【详解】
(1)[1]一只铅球与一只篮球的质量、体积和材料都不同,要探究重力是否与体积有关,则需要控制质量与材料相同,没有控制变量。
(2)①[2][3]在确认物体的重力与体积无关后,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材料是否有关,需控制质量相同,使材料不同,于是可以选择实验序号1、4、7或者2、5、8或者3、6、9都可以。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相等质量,不同材料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
②[4]分析数据可知,同种材料的物体,质量增加为原来的2倍,重力也会增加为原来的2倍;质量增加为原来的3倍,重力也会增加为原来的3倍,即同种材料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5]G-m图像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符合数学中正比例关系的图像,于是可以得出重力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即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一个确定的值。
(3)[6]测量时存在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抖动,可以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支架上,这样测量时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抖动了;读数不够精确可以换用更精确的测力计。
【点睛】
19. A 悬挂 两点a、b 分别在a、b两点 悬线 两线的交点位置 能
【详解】
(1)[1]几何形状影响了质量的分布,质量的分部又影响了重力的分部。而密度和物体所处的位置都不会影响物体重心的位置,故选A;
(2)[2]读图可知,采用的是悬挂法寻找重心;
[3][4][5][6]悬挂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间隔适当的距离在薄板上取两点a、b;
②分别在a、b两点将薄板悬挂起来,沿悬线方向画直线;
③两线的交点位置即为重心。
(3)[7]因为O点是重力的作用点,即重心,所以用铅笔尖在O处顶起这一物体,它周围的重力分部是相对均匀的,它能够处于平衡状态。
20.(1)28×104N;(2)0.2h
【详解】
解:(1)由知道,车和货物受到总重力是
G=mg=2.8×103kg×10N/kg=2.8×104N
(2)由知道,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小货车在高架桥上跑完全程,需要的时间
答:(1)车和货物受到总重力是2.8×104N;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小货车跑完全程,至少需要0.2h。
21.(1)1.6×103kg/m3;(2)100N;(3)30N
【详解】
解:(1)车架的体积
V=2500cm3=2.5×10-3m3
车架的密度
(2)这辆山地自行车所受重力
G=m整车g=10kg×10N/kg=100N
(3)小军骑着这辆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的总重
G总=(m人+m整车)g=(50kg+10kg)×10N/kg=600N
由题意可得自行车受到的摩擦力
f=0.05G总=0.05×600N=30N
答:(1)碳纤维车架的密度是1.6×103kg/m3;
(2)这辆山地自行车所受重力为100N;
(3)此时自行车受到的摩擦力是30N。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