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在20 ℃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4.5 g 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B. 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
D. ④→⑤可析出53.9 g KNO3晶体
2、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硝酸钾 B.蔗糖 C.花生油 D.酒精
3、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 )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洗发剂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用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4、通过对溶液知识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溶液都是无色的
B. 将植物油加入到水中,可以形成溶液
C. 将10%的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
D.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蒸发掉一定量的水后,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5.实验室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
B. 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 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 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 mL的量筒量取42.5 mL蒸馏水
6.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1℃时,物质B的溶解度大于物质A的溶解度
C.t1℃时,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等
D. 将t2℃时的物质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依然饱和
7.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常用来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B. 聚乙烯塑料包装袋可以用加热挤压的方法封口
C. 天然气泄漏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台的上方
D. 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8、溶液从80℃降至20℃后,有晶体析出,则原溶液( )
A.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B.一定是饱和溶液
C.原溶液从80℃降温至60℃一定有晶体析出 D.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9.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物质是易溶物质
B.t1℃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C.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丙物质的方法
D.若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则析出晶体质量关系是甲>乙>丙
10.区别下列各组物质,试剂或操作选择不当的是
物质 试剂或操作
A CO和CH4 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B NaOH和NH4NO3 水
C 硬水和软水 肥皂水
D 黄铜和铜 相互刻画,比较硬度
A.A B.B C.C D.D
11.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
C.t2℃时,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将等质量甲、乙的两种溶液分别由t3℃降温至t2℃,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二、填空题
12.下图是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找出图中的错误加以改正(写出三处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需要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g,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固体时,1 g以下使用游码,如果甲同学按照B操作,其他操作都正确,所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1%)
(3)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g,配制时应选择________(填“10”或“50”)mL的量筒。量取水时,如果乙同学按照图D方法读数,配制的其余操作准确规范,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5%。
(4)丙同学配制的上述溶液,经测定其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5%,下列可能原因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
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
C.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时,将氯化钠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
D.在把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烧杯
(5)通过以上过程可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三个主要步骤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瓶并贴标签。
13.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则:在t2℃时,物质的溶解度B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当B溶液中含有少量A时,可用________法提纯B;在t2℃时,一定量的A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发掉10 g水,可得到mg A晶体(不含结晶水),那么该温度时A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14.某小组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从护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
A.水样呈黄色,有异味
B.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
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________(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通入氯气杀菌消毒,得到自来水,发生的反应如下:Cl2+H2O===HCl+HClO(次氯酸)。请判断,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为了判断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________进行检验。
(4)将自来水蒸馏得到纯净水,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纯净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粉笔灰 B.硫酸铜C.蔗糖 D.食用油
三、计算题
15.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铜两种污染物,为测定该废水中污染物的含量,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废水3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该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1)CuSO4由______元素组成;
(2)CuSO4中Cu、S、O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
(3)300g该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C 2.C 3.A 4.D 5.C 6.D 7.D 8.A 9.B 10.A11.C
12.(1)①B中右盘放砝码,左盘放氯化钠 ②D中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③F中应用玻璃棒搅拌
(2)2.5 3%
(3)47.5 50 小于
(4)AD
(5)计算 称量 溶解
13.小于 蒸发溶剂 10m。
14.(1)过滤 吸附 物理 (2)+1 (3)肥皂水 (4)C
15.(1)铜、硫、氧
(2)1∶1∶4
(3)根据图像可以得知,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质量为4.9g,则可以设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解方程则有:,
则在该过程中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即可得出与硫酸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那么与硫酸反应所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设硫酸的质量为y,
解方程则有:
则300g该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