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县初中2011年秋季七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江县初中2011年秋季七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2-18 08:17:45

文档简介

中江县初中2011年秋季七年级期末考试
历 史 试 题
说明:
1.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1~2页为选择题部分。选择题的答案请用2B铅笔填涂在机读卡上。第Ⅱ卷3~6页为非选择题部分,其答案请用钢笔或签字笔直接在该卷相应试题的空白处书写答案。
2.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交卷时只交第Ⅱ卷,第Ⅰ卷由学生自己保管,以便下期开校讲评。
第Ⅰ卷 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填入对应的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如果要你搜索与“禅让制”相关的历史资料,你可能会舍弃
A. 尧 B. 舜 C. 禹 D. 启
2. 右图所示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朝时期
A. 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B. 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C. 畜牧业发达 D. 铁器开始使用
3. 下列成语的出处与历史人物不对应的是
A. 退避三舍------晋文公 B. 卧薪尝胆------勾践
C. 纸上谈兵------赵括 D. 破釜沉舟-----陈胜
4. 下列哪一次战役中,秦军主力被歼灭,从此再也无力抵抗农民起义军了
A. 长平之战 B. 桂陵之战 C. 巨鹿之战 D. 赤壁之战
5. 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时期
6.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的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一项战国时期修建的伟大的水利工程,在经受了两千多年的岁月考验后,又在这次地震灾难中安然无恙。该水利工程是
A. 郑国主持修建的郑国渠    B. 李冰主持修建的灵渠  
C. 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   D. 郑国主持修建的都江堰
7. 下列战役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是
A. 城濮大战 B. 桂陵之战 C. 马陵之战 D. 长平之战
8. 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统一之后的货币是
9. 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是
A. 匈奴的进攻 B. 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C. 秦朝的暴政 D. 农民起义的打击
10. 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创办于哪一时期?
A. 秦始皇时期 B. 汉文帝时期 C. 汉景帝时期 D. 汉武帝时期
11. 下列历史人物对丝绸之路的开通贡献最大的是
A. 卫青 B. 霍去病 C. 张骞 D. 班超
12. 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 曹操、孙刘联军 B. 曹操、袁绍
C. 刘备、孙权 D. 曹操、孙权与袁绍联军
13. 北朝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中,影响最大的是
A. 匈奴 B. 鲜卑 C. 氐 D. 羌
14. 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项是
A. 中央实行盐铁专卖 B. 平定“七国之乱”
C. 颁布“推恩令” D. 发行五株钱
15.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于
A. 约前2070年 B. 前230年 C. 前221年 D. 221年
16. 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比欧洲数学家约早1100年的是
A. 张仲景 B. 贾思勰 C. 祖冲之 D. 郦道元
17. 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一部杰出的
A. 编年体史书 B. 纪传体史书
C. 通史著作 D. 纪事本末体史书
18. 右图是发掘于陕西西安的重要文物古迹,它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
雕塑方面的重要成就?
A. 商朝 B. 西周 C. 秦朝 D. 西汉
19. 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一些有关三国前后的故事,下列符合历史
史实的是
A. 孙权建立魏国     B. 刘邦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
C. 孙刘联军战曹军于赤壁 D. 诸葛亮派船队到达夷洲
20. 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 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B. 南方战乱较少
C. 南方自然条件好 D. 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21. 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安定北边,都曾派兵大举反击游牧民族的进扰
A. 突厥 B. 女真 C. 契丹 D. 匈奴
22. 图右《三国政权形势图》中A区所示政权的都城在
A. 成都 B. 长安 C. 洛阳 D. 建业
23. 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下列与曹操有
关的史实是
①招贤纳士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自立为帝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4.“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A. 迁都洛阳 B. 实行官吏俸禄制
C. 颁布均田令 D. 讲汉语
25. 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
A. 中央集权 B. 经济发展 C. 外族入侵 D. 儒家学说
中江县初中2011年秋季七年级期末考试
历 史 试 题
第Ⅱ卷得分
题号


总 分
总分人
复查人
得分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得 分
评卷人
二、材料分析题(共35分)
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1)材料反映了商鞅的什么主张?(2分)商鞅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1分)
(2)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分)他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2分)
(3)变法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2分)
(4)这次变法产生的历史作用是什么?(2分)
(5)通过学习商鞅变法,说一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2分)
27.(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禹传子,家天下。——《竹书记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庶人……(大意是:天上有十个太阳,人有十个等级……因此国王管理大臣,大臣管理大夫,大夫管理士,士管理老百姓……) ——《左传》
材料二:如右边图表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的
什么变化?(2分)
(2)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什么制度?(2分)
(3)材料二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为加强这种集权制,秦始皇在文字、货币和思想上采取了哪些措施?(5分)
(4)以上两则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共同历史作用是什么?(2分)
28.(1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我国古代的文化名人——孔子。他曾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中国人
把他誉为“万世师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他创立了什么学派(2分)
(2)他在政治上的主张是什么?(2分)
(3)你认为孔子作为一个大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有什么贡献?(至少写出三项)(3分)
(4)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哪一部书籍来了解他的言论?(2分)
(5)他的儒学思想对后世有什么影响?(2分)
得 分
评卷人
三、综合题(15分)
29. 秦朝、汉朝在处理与北方强大的匈奴族的关系过程中,都留下了如下图所示的重要的历史遗迹。这些遗迹有的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的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图一 秦朝重要工程分布图
图二 汉朝重要商路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图一指出秦长城的大体走向以及起止点;秦朝修建长城的目的是什么?(4分)
(2)图二所示的重要商道被称为什么?它的起点是哪里?具体路线怎样?(5分)
(3)西汉政府处理与匈奴的关系中大体经历了“战争——交流——管理”的模式。请举出西汉在处理与匈奴关系过程中发生的四件大事。并从中选出两件大事,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6分)
中江县初中2011年秋季七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A
D
C
B
C
A
C
C
D
C
A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C
B
C
C
D
D
A
A
D
D
二、材料分析题(共35分)
26.(1)主张按现实需要改变传统治理国家的政策,不必因循守旧。(2分)
秦孝公(1分)
(2)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2分)
地主阶级(2分)
(3)重农抑商,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1分);奖励军功(1分)。
(4)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2分)
(5)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时代发展。(答案符合题意即可)(2分)
27.(1)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分)
(2)分封制。(2分)
(3)秦朝的中央集权制。(2分)
①统一用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为货币。(1分)
②秦国的小篆为统一字体。(1分)
③思想上“焚书坑儒”。(1分)
(4)巩固了国家的统治。(2分)
28.(1)儒家学派(2分)
(2)提出“仁”的学说。(2分)
(3)创办私学;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谦虚好学,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要有“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任选其中三项即可)(3分)
(4)《论语》(2分)
(5)孔子的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2分)
三、综合题(15分)
29.(1)走向:自西向东,西起临洮,东至辽东。(3分)
目的:为防御强大的匈奴,巩固北方边防(1分)。
(2)丝绸之路(2分)。长安(2分),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1分)。
(3)四件大事:设置“河西四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开辟丝绸之路。(4分)关系:张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外界的贸易往来,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着密切关系。(任选两件大事,只要能说出合理联系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