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新课导入
美墨边境两侧景观(左侧为墨西哥)
美墨边境两侧的城镇分布
美国与墨西哥的边境地区,并不像我们平常见到的地图所表示的那样,仅仅是一条线,而是由一连串城镇和工业区组成的地带。1965年墨西哥政府制定了《边界地区工业化议程》,在北部边境设立出口加工区。鼓励企业从美国免税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在墨西哥境内进行组装和加工,再将制成品出口到美国。墨西哥北部边境地区的蒂华纳、墨西加利、华雷斯、马塔莫罗斯等城市都建有出口加工区,这些城市与美国南部边境地区的圣迭戈、加利西哥、埃尔帕索、布朗斯维尔等城市相邻。
3、议一议,墨西哥政府为什么要在北部边境地区布局出口加工区?
1、读图,说一说美国与墨西哥边境两侧的景观有什么不同
一、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的概念:
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 + 空间关系
2、工业的概念:
在工厂里,劳动力运用动力和机械设备,将原料制成产品
土地 水源
资金 能源
劳动力
原料
零部件
废渣
废水
部分再循环
部分再循环
废气
产品
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一、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的概念:
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 + 空间关系
2、工业的概念:
在工厂里,劳动力运用动力和机械设备,将原料制成产品
Q1:如果你是一个企业老总,准备在某一工业项目上投资,你的经济目标是什么?
成本最低
市场最广
利润最高
Q2:理想的工业区位在哪里?
① 土地免费
④ 科技教育发达
② 原料、动力充足
③ 劳动力质高价廉
⑥ 市场前景广阔
⑤ 交通便利
现实区位优势
综合考虑,寻找最优区位
理想区位条件
一、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的概念:
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 + 空间关系
2、工业的概念:
在工厂里,劳动力运用动力和机械设备,将原料制成产品
3、工业区位因素:
与农业相比,工业区位选择虽然也会受到地形、水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但是更多受经济、环境、政策法规等人文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影响工业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环境等。
政策法规
土地
水源
原料
交通
动力
市场
劳动力
环境
工业主要区位因素
一、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 自然条件
② 自然资源
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
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地形起伏大、自然灾害频发,不宜布局大型工业企业。
土地供给状况和地价,对于占地较多的工业企业显得尤为重要
资源型工业直接受制于当地的自然资源状况
一、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 自然条件
② 自然资源
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
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一、工业区位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① 原料和燃料
数量、质量、种类/原料产地距离远近与原料价格等
如原料丰富,接近市场等
② 市场与交通
市场需求大小与市场距离远近
交通运输方式及便利程度;
运输量、运费、运速等
如国内需求大,接近欧美市场
如铁路运输便利,海运便利
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费高;
海运运输速度慢,运费低
运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厂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减少运费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工业企业靠近消费地,有利于把握市场动态,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一、工业区位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③ 劳动力与科技
劳动力的数量、素质、成本等
如劳动力丰富价廉
生产设备与工艺、科研能力、信息化水平
如科技水平高
现代加工制造业对员工素质有较高要求。高科技产业应布局在大城市附近或科技水平较高的地区。
当企业需要考虑用工成本的时候,他们就会倾向于请廉价的劳动力,如果这个事情,花了两千块钱一个人就能做,为什么企业要出到2500的工资呢?中国从来就不缺人,这份工,你不做,还会有别人来做。
一、工业区位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④ 国家政策与经济基础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般工业基础好、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多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上海高新技术开发区
一、工业区位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⑤ 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设施和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于科教文卫等部门所需的固定资产,它是一切企业,单位和居民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质基础
一、工业区位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⑥ 工业集聚和生产协作
硅谷的主要区位特点是拥有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顶尖大学作为依托,主要包括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还包括加州大学系统的其它几所大学和圣塔克拉拉大学
美国硅谷苹果公司总部大厦
① 利于共享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② 降低生产成本,节省运输费用
③ 加强技术协作和信息交流,促进集成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
规模效益
一、工业区位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⑦ 乡土情感和其他
华裔企业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投资最早的外资企业,不仅为中国带来了资金,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技术、管理和人才。早期华裔投资主要集中于广东和福建两大侨乡,尤其是经济特区。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侨商投资占中国引进外资的60%以上。
“长虹”是我国电子电器工业的民族品牌。它的生产基地在四川绵阳,深居内地,原来是军工企业。是50年代初因国防需要而建立的。
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在并不生产棉花的鞍山、包头等重工业区布局一些棉纺织厂。
喜欢大海风光的投资者将企业建在近海滩。
某些工厂由于搬迁费用太高或政府影响或处于当地经济考虑,虽然区位不合理,但仍留那里。
乡土情感
国防需要
平衡性别
个人偏好
工业惯性
除了上述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外,文化、个人偏好等也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例如,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回国、回乡投资建厂,除了政策因素,还有个人情感方面的因素
一、工业区位因素
3)环境因素
一些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工业,大多选择建在环境质量良好的地方,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应非常慎重
“
“
① 环境质量高低影响企业区位选择
风 玫 瑰 图
东
东南
南
西
西南
东北
西北
北
风玫瑰折线上的点离圆心的远近,表示从此点向圆心方向刮风的频率的大小。
1、该地出现频率最大的风向为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该地出现频率最小的风向为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3、如果在该城市布局一个火电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应该布局在该城市的
A.西北 B.东南 C.西南 D.东北
重污染企业
无污染企业
居民区
工业区在城区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向
一、工业区位因素
3)环境因素
②工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重污染企业
无污染企业
居民区
夏季盛行风向
冬季盛行风向
盛行风向
一、工业区位因素
3)环境因素
②工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工业区在城区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与风向垂直的郊外
重污染企业
无污染企业
居民区
一、工业区位因素
3)环境因素
②工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有水体污染的工厂应远离水源地和河流上游(或工业应在城区河流的下游方向)
一、工业区位因素
3)环境因素
① 环境质量高低影响企业区位选择
② 工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大气污染
风玫瑰图:
工业区在城区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向
盛行风向:
工业区在城区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与风向垂直的郊外
水体污染
工厂应远离水源地和河流上游或工业应在城区河流的下游方向
固体废弃物污染
工厂设置在远离居民区及农田
远离居民区及农田
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污水排放口远离 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一、工业区位因素
3)环境因素
一、工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环境因素
① 自然条件
② 自然资源
① 原料和燃料
② 市场与交通
③ 劳动力与科技
④ 国家政策和经济基础
⑤ 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
⑥ 工业集聚与生产协作
⑦ 乡土情感与其他
① 环境质量高低影响企业区位选择
② 工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
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数量、质量、种类/原料产地距离远近与原料价格等
市场需求大小与市场距离远近
交通运输方式及便利程度;运输量、运费、运速等
劳动力的数量、素质、成本等
生产设备与工艺、科研能力、信息化水平
规模效益
一、工业区位因素
4、工业区位指向
P65 阅读
不同的工业部门在区位选择时考虑的主导因素各有侧重
1)原料指向型
① 原料(易腐烂变质),不便于长途运输;
② 原料的运输成本较高
(原料重,产品轻)
材料:甜菜制糖工业,一般8吨甜菜才能制出1吨糖。
制糖工业
水产品加工业
水果罐头加工业
e.g. 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接近原料产地
一、工业区位因素
4、工业区位指向
P65 阅读
不同的工业部门在区位选择时考虑的主导因素各有侧重
2)市场指向型
① 产品(易腐烂变质),不便于长途运输;
② 产品的运输成本较高
(原料轻,产品重;原料产品质量相当)
e.g. 啤酒厂,饮料厂 、家具厂,印刷厂
肉类加工业
啤酒制造业
接近消费市场
一、工业区位因素
4、工业区位指向
P65 阅读
不同的工业部门在区位选择时考虑的主导因素各有侧重
3)动力指向型
① 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工业
e.g. 有色冶金工业(炼铝厂);
钢铁厂
接近能源供应地
钢铁工业
电解铝厂
一、工业区位因素
4、工业区位指向
P65 阅读
不同的工业部门在区位选择时考虑的主导因素各有侧重
4)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接近劳动力丰富廉价的地方
① 需要消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
服装厂
制鞋厂
家电装配厂
e.g. 普通服装厂、电子装配厂,制鞋厂,包装工业厂等
一、工业区位因素
4、工业区位指向
P65 阅读
不同的工业部门在区位选择时考虑的主导因素各有侧重
4)技术指向型
接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人才密集地区
① 对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集成电路
机器人制造
航空航天
生物制药
e.g. 电子工业,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生物制药等
一、工业区位因素
5、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科技进步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原料影响减弱
市场影响增强
科技进步
① 工业所用原料的来源范围扩大
② 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
③ 原料的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降低运输成本
材料:钢铁、石油化工等对原料消耗大的工业的区位选择逐渐摆脱了原料地的束缚,而转向交通便捷的沿海、沿江港口布局。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钢铁工业多分布在沿江或沿海地带
旧钢铁工业中心
新钢铁工业中心
铁矿
煤炭
日本主要钢铁工业分布
早期的钢铁工业分布在内地,主要在中央高原周围的圣艾蒂安、维埃纳、蒙吕松一带,利用当地的煤和水力,建起了第一批高炉。随着洛林铁矿的大规模开发,钢铁工业转移至洛林,中心在隆维和蒂永维尔。20世纪60年代开始,法国钢铁工业布局重心趋向沿海。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地中海沿岸的福斯港又建立了第二个现代化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这两大沿海钢铁基地的钢产量现已占到法国钢铁总产量的60%以上。
P66 活动2
法国钢铁工业布局的变化
(1)法国钢铁工业的布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P66 活动2
法国钢铁工业布局的变化
(1)法国钢铁工业的布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① 接近煤矿
② 接近铁矿
③ 接近港口
(燃料指向)
(原料指向)
(市场指向)
布局的变化
钢铁工业
年份 1800 1900 1985
煤/t 4 2 0.75
铁矿石/t 2 1.8 1.3
每炼1吨钢铁所需要原料变化一览表
鲁尔区钢铁区位
鞍钢区位
宝钢区位
① 接近煤矿
② 接近铁矿
③ 接近港口
德国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从国外进口铁矿
铁矿主要当地供应,煤炭来自山西、黑龙江等地
铁矿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进口,煤炭来自安徽淮南、山西等地
一、工业区位因素
5、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工业生产自动化水平提高
劳动力数量的影响减弱
知识与技术的影响增强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从而提高工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一、工业区位因素
5、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3)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
市场影响增强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工业生产实现了设计与加工的空间分离,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如汽车制造企业、飞机制造企业,其总部更趋向布局在市场广阔的地方。
上海特斯拉汽车工厂:亚洲生产总部在上海,设计在美国,产品组件全球采购
面料厂
制衣厂
仓储中心
配送仓库
设计
采购
市场销售
库存管理
网站
呼叫中心
总部
消费者
一、工业区位因素
5、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4)现代物流的发展
信息网络通达性的增强
这是一家依托互联网的服装公司的生产、销售流程图。这家服装公司位于上海的一栋写字楼内,既没有自己的制衣工厂,也没有自己的销售门店
整体家具
组装家具
产品形态改变
临近市场
临近原材料产地
一、工业区位因素
5、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5)工业生产方式变革
一、工业区位因素
5、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6)保鲜、包装、冷藏运输的发展
保鲜、包装、冷藏运输的发展,使得一些本需临近市场的工厂,转而临近优质原料地,如奶产品加工厂等。
1.工业布局的概念
工业布局是指工业生产的空间分布和地域组合。
2.工业布局的类型和影响
宏观
包括工业部门、多个企业的总体布局,某工业部门的战略配置,区域工业综合布局
01
微观
是指工业企业的布局(主要是厂址选择),工业点的布局等
02
合理的工业布局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地区产业均衡发展,有利于城乡统筹。
3.地域表现形式—工业区
(1)工业区类型
工业区是工业布局的地域表现形式,可分为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或专业性工业区与综合性工业区。
(2)分布
世界上规模宏伟的工业区有欧洲西部工业区、北美工业区、俄罗斯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我国东部沿海工业区等。
(3)特点
工业基地向大型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01
工业布局在近原料地、近燃料地、近消费地、临海型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临空型、科技型的新布局类型
03
工业布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02
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布局的不平衡状态依然存在
04
美国本土东北部工业区形成于 19 世纪后期,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是美国制造业最为集中的地区,被称为美国的“制造业带”。
1.分析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兴起的原因。
五大湖丰富的铁、阿巴拉契亚山丰富的煤炭,原燃料充足;
五大湖、密西西比河,丰富的水源;
便利的水陆交通;
市场广阔。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传统制造业面临日本、西欧各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逐渐呈现衰落趋势,钢铁、汽车、化学、机械等部门的发展停滞不前。由于东北部工业区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再加上交通拥堵、地价昂贵、高税收等原因,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不断上升,遗弃的设备锈迹斑斑,因而又被称为“锈带”。而在西部太平洋沿岸和南部“阳光地带”,高科技园区、新兴工业区则迅速崛起。
1.分析美国本土东北部老工业区衰落的原因
衰落原因:
生产结构单一
日本、西欧、发展中国家的竞争,美国传统制造业呈现衰落趋势
在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和南部“阳光地带”,高科技园区、新兴工业区迅速崛起。其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被称为“锈带”的美国东北部地区。
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
2. 说一说美国本土工业区转移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
技术、环境等因素
3. 对比分析美国本土东北部老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的布局条件,并作出简要评价。
美国本土东北部老工业区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便利,适合发展传统的原料指向型工业。
美国新兴工业区资源丰富(如墨西哥沿岸的石油、天然气)、土地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有高等院校分布、人才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新兴的技术指向型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