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3 20:5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
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3.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绘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主要决定简表,学会利用表格的方法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2)教师指导学生搜集国旗、国徽、国歌、开国大典和西藏和平解放等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一系列问题,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给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的更加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教学难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现代史: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这一时期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探索与发展中国,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自立的一段发展史。
中国现代史历史分期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1956—1966)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4)徘徊时期(1976年—1978年)
(5)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8—至今)
上图反映的是毛主席离开西柏坡时的情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刚结束,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回过头来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答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毛泽东说完,登上汽车向北平方向前进。毛泽东等进京后,“考试”成绩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二、新课讲授
目录:
0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筹建新中国
02、开国大典 —— 建立新中国
03、西藏和平解放 —— 巩固新中国
目标导学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一)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
史料1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和海外华侨代表共622人。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史料2 下图是出版于1949年九月二十二日的人民日报。其中两篇新闻的标题是:《中国人民政协开幕——毛泽东主席宣布会议任务》《【社论】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
教师: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会议主要讨论什么问题?此时,政协有何作用?
提示: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为了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教师:此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参加会议的代表、性质、职权?
学生:(1)时间和地点:1949年9月,北平;(2)参加会议的代表: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3)性质: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4)职权: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二)政协会议的会议内容
  
1.引导学生回答:展示图片,读课本,说说政协会议通过的几项主要内容。
提示: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展示史料:
材料: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3.教师提问: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内容体现了《共同纲领》中关于国家性质的规定的哪些内容?
提示:我国是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4.史料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5.教师提问:通过这则材料,请同学们分清楚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的几个时间概念代表的时间段。
提示:碑文中的“三年”是指解放战争,“三十年”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三十年,“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个阶段。
(三)政协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教师讲述:分清历史阶段后,我们接着学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召开的重要意义。
史料3 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教师:上述史料讲述的是中国的哪一制度?它确立于什么时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一届人民政协全体会议的召开。
目标导学二:开国大典
(一)过程
1.史料1展示(播放《开国大典》纪录片):
史料2: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并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54门礼炮齐鸣28响,随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此时为什么要用54门礼炮,为什么要鸣28响吗?
提示:54代表五四运动,28响代表中共领导革命的28个春秋。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不过,54门炮,代表当时参加开国大典的54个民族——当时确定的只有54个民族,后来才确定,中国有56个民族;28响代表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走过的28年历程。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史料3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这样说:“毛泽东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实际上也是世界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中国史学家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教师:请结合中国近代史及本课内容,谈谈你对这些评价的看法。你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学生依据教材回答,老师点拨:
(1)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这一百多年来,外国侵略者是怎样勾结封建统治者压迫中国人民的?
学生1:西方列强相互勾结,多次发动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学生2:劳动人民头上压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教师: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能扬眉吐气,中国人站起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是巨大的鼓舞,极大地增强了他们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信心。
教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进行点拨:
(1)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4)组成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5)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6)广大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和英勇斗争。
(7)国民党自身的腐败。
目标导学三:西藏和平解放
1.多媒体展示图片: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简要地介绍一下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过程。
提示: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做简要的回答。
3.教师提问: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提示: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教师总结: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用语“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因为我国还有港澳台在当时还没有实现统一,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4.鉴古知今:现在有人要搞西藏“独立”,谈谈你对藏独分子分裂祖国行为的看法?并用史实说明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课堂总结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血泪史、挨打史、抗争史、探索史。但是,坚强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屈辱中抗争,在血泪中摸索,在奋斗中前行,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本课注重使用多媒体资源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材料使用得比较广阔,增强了学生对整体历史的感知,对把握和学习好历史大有帮助;一方面,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了自己总结问题,教师主要的工作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符合新课标要求;一方面,注意强调一些细节问题,如新中国成立之时尚未完全统一,至今也尚未完全统一;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初一所学历史知识,贯穿古今,证明西藏是历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