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
了解“一五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教材分析】
本课包含两个子目,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我国政府组织编制“一五”计划,起止时间是1953 年至1957 年。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工业交通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等问题,主题是工业化的起步。这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建国初的经济建设并不了解,对于经济问题学生既不太关注也不易理解,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教师最好能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学习、探究,同时尽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课堂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教学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毛主席词作《水调歌头·游泳》,播放视频《水调歌头·游泳》。
这首词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寥寥两笔,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历史不会忘记,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天堑”变通途。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一座长江大桥。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录:
01、落后了——农业国
02、奋起了——工业化
03、开会了——制度化
04、厉害了——我的国
目标导学一:落后了,我的国
阅读材料,指出建国初落后现状。
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提示:工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面对无奈的现状,阅读材料,思考中国落后的原因?
材料:
比较内容 全国总产量 人均占有量
国民收入 358亿元 66元
粮食 1.1亿吨 209公斤
钢 15.8万吨 0.29公斤
国民党逃跑时掠走的金银 黄金 277万两
白银 1520万元
美钞 1537万元
比较内容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 10.9千瓦 2949千瓦
提示:农业国,经济基础差,工业生产落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3、面临这样积贫积弱的局面,尤其是工业化一穷二白,国家应当如何去摆脱落后发展经济?
提示:正如课本引言《人民日报》社论所说,我国需要奋起发展工业化。
目标导学二:奋起了,工业化
(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
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
2.史料展示:
材料一: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1949年3月5日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幕,而中国还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建造,就连一块手表也制造不了,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时间不多了。
——《强国之梦的初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历史有效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阅读材料,你知道中国为什么要而且必须要发展工业了吗?
提示:国家贫穷,工业相当落后;发展工业,是中国人的梦想;中国的工业水平与世界差距大。
4.教师讲述:中国一穷二白,面对强敌环伺,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成果
1.请学生说说:为了有计划地发展工业,我国政府编制了五年计划,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五”计划的时间和基本任务。
提示:时间:1953-1957年。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PPT出示:
提问: “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优先发展重工业。
提问:我国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PPT出示材料:
材料一 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二 由于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苏联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跑完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一个世纪才走完的路程,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 《重要文献选编( 第四册) 》
提示:(1)国防建设的需要;(2)受苏联发展的影响;(3)我国的工业基础薄弱。
3.图片展示:图片解读
提出问题:结合教材,说说新中国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些成就。
设计意图:向学生展示“一五计划”成就图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提示:“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可以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二铁是指两条铁路,宝成铁路和鹰厦铁路,三公是指川藏、青藏、新藏三条公路,四厂是指鞍山无缝钢管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4.PPT出示材料: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提示: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是我国现代化工业的起步。 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也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和富强的历史真正揭开了新的篇章。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的工业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重大突破,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苏联的帮助支持;中共的正确领导;劳动人民的热情付出,勤奋努力。
目标导学三:开会了,制度化
1.史料展示:
材料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1954年《宪法》的部分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通过读课本,结合材料,知道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吗?
提示1: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提示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教师讲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教师讲解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人大和它的常委会集体行使国家权力,集体决定问题,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
(3)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向它报告工作,受它监督。
(4)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能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4.图片展示:
5.教师讲述并提问: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1954年宪法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你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什么?这部宪法的制定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提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是以宪法为核心的。
提示2: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目标导学四:厉害了,我的国
史料1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表。
史料2 “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
史料3
史料4 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共十九大报告
播放视频:《厉害了,我的国》,提问学生,你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提示:作为中国人,我骄傲我自豪!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方面的内容:经济上,“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使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进行建设的初步经验。政治上,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使我国基本构成了现有的政治体制。此时的中国,我们看到了,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织着建设新国家的巨大热情,汇聚成了一股无穷的力量,鼓舞着领袖和普通百姓对未来的美好梦想。事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睿智的选择。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一课开始了我国工业化的历程,中国工业从无到有,并且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上课伊始让学生朗读毛主席的诗词,培养学生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材料,给学生以震撼,体会到中国当时的落后,使学生认识到要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必须发展本国的工业。
本课做到了重点突出,重点讲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有效地进行了前后的对比,说明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有效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我认为民主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驾齐驱,没有采用传统的“保驾护航”。因为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