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三大改造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
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材分析】
《三大改造》是部编版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本课主要讲述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的主要史实。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它不仅在中国有着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而且在世界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教材的布局来看,本课上承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的一部分。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重要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新时期。因此在本单元中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也是整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
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初步具备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鉴于此,在教学中,抓住他们思想比较活跃,爱发表见解,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等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语言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相关资料,预设一些问题,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②综合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重点突破:通过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了解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必要;同时通过对比,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殊性。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难点突破:利用实例说明公私合营的定义以及操作方法,教师进行适当的分析、讲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上图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情景,看他们面带笑容,足见当时人们的热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录:
01、稻麦飘香庆丰收——农业合作化
02、合作生产效率高——手工业合作化
03、和平过渡新创举——公私合营
04、初级阶段得确立举——三大改造的完成
目标导学一:农业合作化(稻麦飘香庆丰收)
1.教师讲述:什么是三大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改造农业的原因
2.读下面材料,分析讨论: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史料解读:
材料1: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2: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材料3:建国后的土地改革运动,从1950年9月大规模开展,到1953年基本结束,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去以及台湾省外,全国大约有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了总数约七亿亩的土地和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包括297万头耕畜,3954万件农具,3708万间房屋,105亿斤粮食等。
——刘花章《试论建国后土地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4.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教材第23页第一段:请同学们计算当时3亿农民,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万头耕畜,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提示: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5.教师总结:土改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水利和遭遇自然灾害等困难;更别说承担生、老、病、死等大型支出,甚至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那么。如何对农业进行改造呢?
(二)对农业的改造
1.提出问题:那么,如何对农业进行改造呢?
材料4: 在目前情况下,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但国家的帮助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全部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困难。那么靠什么办法来解决呢?有两条道路、两种办法:一种是旧的办法,旧的道路,让个体农民向富农、高利贷者去借贷,去当雇工、出卖劳动力,廉价出卖农产品,结果就增加富农、高利贷者、投机商人的剥削对象,让农村资本主义泛滥发展。这就是让少数人发财致富,多数人破产贫困。这是旧道路,是让农村资本主义漫无限制泛滥发展的道路。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再加上国家帮助来解决生产中的困难,结果就是大家富裕比较平衡地上升,也限制了富农的发展。这就是组织起来大家富裕的道路。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提示: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教师:为了推动农业合作化采取了什么原则和方法?
图片展示:
农民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学生: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教师介绍三个阶段
3.教师提问:阅读材料,读课本,说说对农业改造的结果是怎样的?
材料5: 毛泽东亲自主持编写了怎样办合作社的书,这使得农业合作化在1955年进入了高潮。到了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并完成了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过渡,这比毛泽东的计划早三年。农业合作化完成。
教师: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掀起有何影响?
学生:农民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合作化(合作生产效率高)
1.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材料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得到了普遍发展。到1953年,全国共组织起手工业生产合作社4700多个,社员达32.6万人。1957年,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有 7.5万个,占全部手工业合作组织的70.5%;社员377.15万人,占合作组织成员总数的76.7%;产值74.64亿元,占手工业合作组织总产值的87.8% 。
——何盛明《财经大辞典》
教师指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样,也是引导手工业者走合作化的道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引导学生思考:手工业改造的结果如何?
提示: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教师讲述:到1956年,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主要生产资料从私人所有变成集体所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
目标导学三:和平过渡新创举(公私合营)
对工商业的改造
1.教师讲述: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方式上,而且还有伟大的创举。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25页的内容和下面的材料,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行探讨。
2.史料解读:为什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7 据我们看,经过这几年,整个工商界是有进步的,各民主党派的工作是有进步的,基本情况是好的,是向着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的。……当然肯定成绩并不是抹杀缺点,是会有缺点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大大地妨碍统筹兼顾,妨碍国家的富强,因为它是无政府性质的,跟计划经济是抵触的。
——毛泽东《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8: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
——陈云在人大上的发言
材料9: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位资本家的肺腑之言
材料10:
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3.读课本和材料分组探讨:
(1)国家何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方式是什么?
(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何时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3)材料三中图片反映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在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伟大创举是什么?
提示:(1)1954年。公私合营。(2)1956年初。(3)赎买政策。
4.教师过渡:看课本第25页下面的左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民族资本家是乐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公私合营给民族资本家带来了春天。
目标导学是:初级阶段得确立(三大改造的完成)
三大改造的完成
1.教师讲述:三大改造的结果。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2.引导学生阅读材料11后思考:三大改造的完成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请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材料11:毛泽东的报道一直传达到农村党支部……合作社运动迅速盲目发展,才十几个月的工夫,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压力推动下,到1956年滴,全国私营工业总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总数的82.2%分别纳入公私合营或合作社的轨道;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就是说,原来预计用15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一般说共18年)完成的“三改”,实际只用了三年就基本完成了。
——《建国初期“三大改造”得失之我见》李凌,刊载于《炎黄春秋》
提示:①积极的影响: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局限性: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3.教师讲述:三大改造后期虽然存在这些缺点,但是它对于整个三大改造来说是白璧微瑕,中国人民通过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绝大多数资本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被消灭,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向了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
三、课堂总结
中国人民紧跟时代的步伐,他们用鲜血铸就新中国,用自己的智慧来建设新中国,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中国历史的赞歌。从农民自发组成合作社,依靠集体搞生产;身单力薄的手工业者联合起来,他们不只是在刺绣,更是描绘新中国的美好未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接见各界代表,农民的喜悦,手工业者的幸福,工商业者的心悦诚服无不证明改造的正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优点:上课时条理比较清晰,能够做到重难点突出,课堂衔接较好。在课前做了一定的工作,认真收集资料,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将课本知识与资料内容相衔接。在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的处理有失妥当,内容过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做到不断地思考,及时总结积累经验,使自己不断进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