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专题4《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基础巩固(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专题4《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基础巩固(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02 22:1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4《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基础巩固
一、单选题(共13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键与键个数比为1∶1
B.的稳定性高,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C.键长等于成键两原子的半径之和
D.分子之间可能存在化学键
2.三种前四周期主族元素X、Y、Z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具有高效的储氢性能,其氢含量高达7.84%,释氢时的原理为Z(YX4)2=ZX2+2Y+3X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合物Z(YX4)2中的Y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B.化合物Z(YX4)2中含有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
C.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小于Y的元素只有1种
D.YX阴离子为正四面体结构
3.在乙烯分子中有σ键和π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心原子采用sp2杂化 B.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C.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 D.乙烯分子中有4个σ键和2个π键
4.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的氢化物极易溶于水,是因为可形成分子间氢键
B.W、X、Y、Z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可能是W>X>Y>Z
C.Y、Z形成的分子空间构型可能是正四面体
D.WY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是2:1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研究人员采用晶体X射线衍射的方法,确定了青蒿素的分子结构
B.1个CH≡CH分子有3个σ键,2个π键
C.在一定外力作用下,金属键不因形变而断裂
D.的空间构型均为三角锥形
6.已知在铜纳米催化剂作用下,如下反应在室温条件下即可短时间高效完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类型属于还原反应
B.反应前后,C、N杂化方式均未发生改变
C.中存在配位键,可表示为
D.与基态铜原子同周期且未成对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有4种
7.一定条件下,乙烯(CH2=CH2)可与HCl反应生成氯乙烷(CH3CH2C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Cl分子中的σ键为s-sσ键
B.乙烯分子中总共有5个σ键和1个π键
C.氯乙烷中碳原子均采用sp3杂化
D.碳碳双键中的π键键能比σ键的小,易断裂,因此乙烯易发生加成反应
8. 可用于制杀虫剂、发光漆等。一定条件下能与反应生成.与反应可以释放出。能与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黑色沉淀.的水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因缓慢氧化生成硫而变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B.与中硫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均是
C.的键角比的大
D.中含有键
9.尿素是一种高效化肥,也是一种化工原料。反应可用于尿素的制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为极性分子 B.分子的电子式:
C.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 D.尿素分子键和键的数目之比为
1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X、Z基态原子的p轨道上均有2个未成对电子,W与X位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X2分子为极性分子
B.元素电负性:Z>W
C.原子半径:r(W)>r(Z)>r(Y)
D.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Z>W
11.反应中有关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呈三角锥形
B.分子与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C.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堆积方式为面心六方最密堆积
D.中,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6
1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酸性:HClO4>H2SO4 B.沸点:NH3>PH3
C.范德华力:HBr>HCl D.水中的溶解性:I2>NH3
13.短周期元素X、Y、Z、W、E原子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多。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元素中最小的;Y、Z、W位于同一周期,Z元素基态原子中p轨道所含电子数与s轨道相等;E与W同主族。它们组成的某种分子的结构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阴离子半径:
B.同主族元素中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
C.电负性:
D.离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杂化
二、填空题(共7题)
14.氯吡苯脲是一种常用的膨大剂,其结构简式为,它是经国家批准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1)氯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___。
(2)氯吡苯脲晶体中,氮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羰基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
(3)查文献可知,可用2-氯-4-氨基吡啶与异氰酸苯酯反应,生成氯吡苯脲,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反应过程中,每生成1mol氯吡苯脲,断裂___________个σ键,断裂___________个π键。
(4)膨大剂能在动物体内代谢,其产物较为复杂,其中有H2O、NH3、CO2等。
①请用共价键知识解释H2O分子比NH3分子稳定的原因为___________。
②H2O、NH3、CO2分子的空间结构分别是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分别是______。
15.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3种物质的沸点数据如下表:
物质 乙醇 二甲醚 四氯化碳
相对分子质量 46 46 154
沸点/℃ 78 -23 76.5
乙醇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二甲醚、相对分子质量是其三倍多的四氯化碳还要高的原因是_______。
(2)金属钠和金属锌分别和硫酸铜溶液作用,前者不能置换出铜,后者能,试解释原因_______。
16.Cu可形成多种配合物,某同学在探究配合物的形成时做了以下实验,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1)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逐滴加入氨水,首先出现蓝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蓝色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请写出先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画出显深蓝色的离子的结构式___________(不考虑立体构型)。
(2)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判断NH3和H2O与Cu2+的配位能力:NH3___________(填“>”“=”或“<”)H2O。
(3)若向盛有大量氨水的试管中逐滴加入硫酸铜溶液至过量,现象是___________。
17.近日,我国研究人员利用硫氰酸甲基铵{[CH3NH3]+[SCN]-}气相辅助生长技术,成功制得稳定的钙钛矿型甲脒铅碘(FAPbI3)。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S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
(2)甲脒(FA)的结构简式为
①其组成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排序为___________,其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
②甲脒比丙烷的熔点更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FAPbI3的晶体结构单元如图所示,图中Y表示Pb,位于八面体中心,则甲脒的碘配位数为___________。
18.某些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
键 H-H H-I H-F H-Cl H-Br I-I Cl-Cl Br-Br
键能 436 299 568 432 366 153 243 194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1)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A.H2 B.Cl2 C.Br2 D.I2
(2)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___
A.HF B.HCl C.HBr D.HI
(3)X2+H2=2HX(X代表F、Cl、Br、I,下同)的反应是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1molCl2在一定条件下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kJ。相同条件下,X2分别与H2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的热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
19.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极易溶于水的原因___________
(2)HCl极易溶于水的原因___________
(3)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浓氨水,写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金属铜单独与氨水或单独与过氧化氢都不能反应,但可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反应,写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结冰后,水分子之间最大程度的形成氢键,该氢键可表示为______,水分子和氢键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当温度有0℃升高到4℃时,水的密度逐渐______(填“增大”、“减小”)。
20.氮化硅(S3N4)是一种重要的陶瓷材料,可用石英与焦炭在1400~1450℃的氮气气氛下合成:3SiO2(s)+6C(s)+2N2(g)S3N4(s)+6CO(g)-Q(Q>0)。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反应所涉及的元素,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其中一种元素的原子核外s电子数与p电子数相等,写出它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轨道表示式____。
(2)比较碳、氮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以通过化学反应____(写方程式)来判断。分析用氮化硅制造发动机中耐热部件的原因是___。
(3)上述反应混合物中极性分子是___,写出非极性分子的电子式___。
(4)Na2CO3又称纯碱,用电离平衡原理说明Na2C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__;若将Na2CO3与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CO)=c(HCO),则混合前c(Na2CO3)____c(NaHCO3)(填写“<”“>”“=”)。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结构式为O=C=O,分子中δ键与π键个数之比为1:1,故A正确;
B.分子的稳定性与化学键有关,分子间作用力是确定物质聚集状态,所以分子的稳定性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无关,故B错误;
C.键长是两个成键原子的平均核间距离,不是两成键原子半径之和,故C错误;
D.化学键存在于分子内,存在于相邻原子之间,分子间的作用力为分子间作用力,或称为范德华力,故D错误;
故选:A。
2.A
【分析】
三种前四周期主族元素X、Y、Z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具有高效的储氢性能,根据释氢时的原理为Z(YX4)2=ZX2+2Y+3X2可知, X2为H2,X为H,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代数和为0,Z(YX4)2中Z呈+2价、存在YX、则X即H为-1价、Y为+3价,则Y为B或Al元素、由Z(YX4)2其氢含量高达7.84%,可知,Y为Al、Z为Ca元素,Z(YX4)2为Ca(AlH4)2,据此回答。
【详解】
A.化合物Z(YX4)2中存在YX即AlH,Y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A错误;
B.化合物Z(YX4)2为Ca(AlH4)2 ,钙离子与AlH间为离子键、AlH中含有共价键、配位键,B正确;
C.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有增大的趋势,但基态Mg的3s2为全充满、结构稳定、第一电离能 Mg大于 Al,则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小于Y(Al)的元素只有1种即钠,C正确;
D. YX阴离子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 、价电子对数= ,则其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结构,D正确;
答案选A。
3.D
【详解】
A.乙烯分子结构简式是CH2=CH2,C原子形成2个共价单键和一个共价双键,因此C原子采用sp2杂化,A正确;
B.乙烯分子中2个C原子形成sp2杂化轨道,其中有1个未杂化的2p轨道。每个C原子的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B正确;
C.乙烯分子中键角是120°,则乙烯分子中的 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故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C正确;
D.乙烯分子结构简式是CH2=CH2,分子中的共价单键都是σ键,共价双键中一个是σ键,一个是π键,所以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和1个π键,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4.C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故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处于第ⅣA族,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处于第ⅢA族,原子序数X大于W,故W为C元素,X为Al元素,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故Z的核外电子数为17,则Z为Cl元素,Y的原子序数大于铝元素,小于氯元素,故Y为Si或P或S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
A.HCl极易溶于水,是因为HCl、水都是极性分子,A错误;
B.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碳原子的最小,为 X>Y>Z>W,B错误;
C.若Y、Z形成的分子为SiCl4,中心原子Si形成4个键,无孤电子对,为sp3杂化,正四面体构型,C正确;
D.WY2分子应为CS2,在S=C=S中每个双键中含有1个 键、1个π键,σ键和π键数目相等,D错误;
答案选C。
5.D
【详解】
A.1971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等获得了青蒿乙醚提取物结晶,研究人员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青蒿素的结构,A正确;
B.在乙炔分子中,共价单键都是σ键,共价三键中一个是σ键,2个是π键,则1个CH≡CH分子有3个σ键,2个π键,B正确;
C.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比较少,容易失去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释出的价电子在整个晶体中可以自由移动,成为自由电子,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作用为金属键,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不因因形变而消失,因此在一定外力作用下,金属键不因形变而断裂,C正确;
D.中的中心Cl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4,有1对孤电子对,因此其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在中的中心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3,无孤电子对,因此其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6.B
【详解】
A.该反应中硝基被还原为氨基,氮的化合价降低,属于还原反应,故A正确;
B.反应前后,N化学键种类发生改变,N杂化方式改变,故B错误;
C.中N有孤对电子,B存在空轨道,满足配位键的条件,存在的配位键可表示为,故C正确;
D.与基态铜原子同周期且未成对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有钾、钪、镓、溴四种元素,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7.A
【详解】
A.HCl分子中的H-Cl键属于σ键,该σ键为H原子的s电子与Cl原子的p电子形成的s-pσ键,A错误;
B.共价单键都是σ键,共价双键中一个是σ键,一个是π键,所以乙烯分子中总共有5个σ键和1个π键,B正确;
C.氯乙烷分子中的碳原子都是饱和碳原子,因此这两个碳原子均采用sp3杂化类型,C正确;
D.碳碳双键中的σ键是头碰头重叠,而π键是肩并肩重叠,由于头碰头重叠程度大,因此σ键键能大,难断裂;而π键的肩并肩重叠程度小,给其键能比σ键的小,易断裂,故乙烯易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8.B
【详解】
A.中心原子价电子对数为,是sp2杂化,轨道构型是平面三角形,连接3个氧原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A错误;
B.与中硫原子的价电子对数均为2,杂化轨道类型均是,正确;
C.的S原子上孤电子对对硫氧键的排斥力较大,硫氧键夹角小于120°,都是硫氧键排斥力均衡,夹角呈120°,故的键角比的小,C错误;
D.中含有4molH2O具有的键和H2O与中心原子Cu形成的键,共有键,D错误;
故选B。
9.C
【详解】
A. 分子是直线分子,结构对称,为非极性分子,故A错误;
B. 分子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
C.水分子的空间构型是“V”型,水分子的比例模型是,故C正确;
D.尿素分子的结构式是,键和键的数目之比为,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0.A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Z基态原子的p轨道上均有2个未成对电子,W与X位于同一主族,则X为O元素、Z为Si元素、W为S元素;X、Y、Z、W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则Y为Mg元素。
【详解】
A.二氧化硫分子中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孤对电子对数为1,分子的空间构型为结构不对称的V形,则二氧化硫为极性分子,故A正确;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弱于硫元素,则硅元素的电负性小于硫元素,故B错误;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则镁、硅、硫三种原子的原子半径最大的为镁原子,故C错误;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弱于硫元素,则硅酸的酸性弱于硫酸,故D错误;
故选A。
11.D
【详解】
A.NH3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3+=3+1=4,孤电子对数为1,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故A正确;
B.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NH3与水都是极性分子,NH3在水中氨气和水分子间可形成氢键,故B正确;
C.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堆积方式为面心六方最密堆积,故C正确;
D.中,中心离子为Cu2+,配体是NH3,配位数为4,故D错误;
故选:D。
12.D
【详解】
A. 非金属性氯比硫强,酸性:HClO4>H2SO4,故A正确;
B. 氨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NH3>PH3,故B正确;
C. 相对分子质量HBr>HCl,范德华力:HBr>HCl,故C正确;
D. 氨分子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水中的溶解性:I2<NH3,故D错误;
故选D。
13.B
【分析】
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元素中最小的,则X为H元素;Z元素基态原子中p轨道所含电子数与s轨道相等,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则Z为O;由分子结构可知W共用1对共用电子对,且原子序数比O大,则W为F,E为Cl,Y、Z、W位于同一周期,则Y为C;
【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X为H,Y为C,Z为O,W为F,E为Cl元素,
A.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则简单阴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WB.E为Cl,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而F元素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则HClO4的酸性最强,故B正确;
C.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由非金属性:ClD.Y为C,Z为O,离子即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个数=3+=3,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C原子采用sp2杂化,故D错误;
故选:B。
14.(1)1
(2) sp2、sp3 sp2
(3) NA NA
(4) H—O键的键能大于H—N键的键能 V形、三角锥形、直线形 sp3、sp3、sp
【解析】
(1)
根据构造原理可知,氯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5,所以未成对电子数为1;
(2)
根据氯吡苯脲的结构简式可知,有2个氮原子均形成3个单键,孤电子对数为1,属于sp3杂化;剩余1个氮原子形成1个双键和1个单键,孤电子对数为1,是sp2杂化;羰基碳原子形成2个单键和1个双键,为sp2杂化。
(3)
由于σ键比π键更稳定,根据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断裂的化学键为异氰酸苯酯分子中的N=C键中的π键和2-氯-4-氨基吡啶分子中的N—H键;故每生成1mol氯吡苯脲,断裂1mol σ键,断裂1mol π键,则断裂NA个σ键,断裂NA个π键。
(4)
①O、N属于同周期元素,O的原子半径小于N,H—O键的键能大于H—N键的键能,所以H2O分子比NH3分子稳定。
②H2O分子中O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2+=4,孤电子对数为2,所以为V形结构,O原子采用sp3杂化;
NH3分子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3+=4,孤电子对数为1,所以为三角锥形结构,N原子采用sp3杂化;
CO2分子中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2+=2,不含孤电子对,所以是直线形结构,C原子采用sp杂化。
15.(1)三种物质都是有机分子,分子间有范德华力,但乙醇分子间还有氢键,所以沸点更高
(2)在溶液中以水合离子形式存在,金属钠还原性强,优先还原水电离的,而锌和水不反应
【解析】
(1)
三种物质都是有机分子,分子间有范德华力,但乙醇分子间还有氢键,乙醇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二甲醚、相对分子质量是其三倍多的四氯化碳还要高;
(2)
在溶液中以水合离子形式存在,金属钠还原性强,优先还原水电离的,而锌和水不反应,所以金属Na不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而锌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16.(1) Cu2++2 ===Cu(OH)2↓+2 Cu(OH)2+4NH3. H2O= [Cu(NH3)4]2+ +2OH- +4H2O
(2)>
(3)降蓝色的透明溶液
【分析】
(1)
氨水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当氨水过量时,氨水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铜氨络合物,所以难溶物溶解得到降蓝色的透明溶液,涉及的离子方程式:Cu2++2 ===Cu(OH)2↓+2、Cu(OH)2+4NH3. H2O= [Cu(NH3)4]2+ +2OH- +4H2O。降蓝色的离子为[Cu(NH3)4]2+,其结构式为:,故答案:Cu2++2NH3H2O===Cu(OH)2↓+2NH4、Cu(OH)2+4NH3. H2O= [Cu(NH3)4]2+ +2OH- +4H2O;。
(2)
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后生成了[Cu(NH3)4]2+离子,说明氨气与Cu2+的配位能力大于水与铜离子的配位能力。故答案:>。
(3)
因为氨水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当氨水过量时,氨水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铜氨络合物,难溶物溶解得到降蓝色的透明溶液,所以若向盛有大量氨水的试管中逐滴加入硫酸铜溶液至过量,现象是产生深蓝色的透明溶液,故答案:产生降蓝色的透明溶液,故答案:降蓝色的透明溶液。
17.(1)
(2) H(3)12
【分析】
(1)
硫为16号元素,基态硫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2)
①其组成元素为H、N、O三种元素,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电负性增强分析,元素电负性由小到大的排序为H②甲脒比丙烷的熔点更高的原因是甲脒存在分子间氢键,丙烷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氢键比分子间作用力强;
(3)
Y表示Pb,在晶胞中各微粒个数比为FA:Pb:I=1:1:3,Y在定点,为1个,甲脒在中心,为X,有1个,Z为碘,在晶胞的棱中心,,与甲脒距离最近且相等的碘个数为12个,则甲眯的碘配位数为12。
18.(1)A
(2)A
(3)放热
(4) 185 F2
【解析】
(1)
键能越大能量越低,H-H的键能最大,则能量最低的是H2,故选:A;
(2)
键能越大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H-F的键能最大,最稳定的是HF,故选:A;
(3)
以X为Cl为例,断裂旧键需要吸收热量,形成新键放出能量,则Cl2+H2=2HCl反应,吸收热量为436+243=679kJ,放出热量为2×432=864kJ,放出的热量多,则为放热反应;
(4)
1molCl2在一定条件下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放出的热量是2×432-(436+243)= 185kJ,破坏1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越高,生成物越稳定,发生该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根据表中数据可知,H-F键能最大,反应放热最多,则放出的热量最多的是F2。
19.(1)氨分子和水分子间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2)HCl是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相似相容
(3)Cu2++2NH3·H2O=Cu(OH)2↓+2,Cu(OH)2+2NH3·H2O+2=Cu(NH3)+4H2O
或(Cu(OH)2+4NH3·H2O=Cu(NH3)+4H2O+2OH-)或Cu2++4NH3·H2O=[Cu(NH3)4]2++4H2O
(4)Cu+H2O2+4NH3=[Cu(NH3)4]2++2OH-或Cu+H2O2+4NH3·H2O=[Cu(NH3)4]2++2OH-+4H2O
(5) O-H…O 1:2 增大
【解析】
(1)
氨分子和水分子间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故氨气极易溶于水。
(2)
HCl是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容原理,HCl极易溶于水。
(3)
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浓氨水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沉淀再和氨水反应生成硫酸四氨合铜,故离子方程式为Cu2++2NH3·H2O=Cu(OH)2↓+2,Cu(OH)2+2NH3·H2O+2=Cu(NH3)+4H2O
或(Cu(OH)2+4NH3·H2O=Cu(NH3)+4H2O+2OH-)或Cu2++4NH3·H2O=[Cu(NH3)4]2++4H2O。
(4)
金属铜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四氨合铜,故离子方程式为Cu+H2O2+4NH3=[Cu(NH3)4]2++2OH-或Cu+H2O2+4NH3·H2O=[Cu(NH3)4]2++2OH-+4H2O。
(5)
水分子之间最大程度的形成氢键,该氢键可表示为O-H…O,1个水分子周围形成4个氢键,每个氢键被2个水分子共用,故水分子和氢键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当温度有0℃升高到4℃时,水分子间的氢键减少,水的密度逐渐增大。
20.(1) O(2) Na2CO3+2HNO3=CO2↑+2NaNO3+H2O(或NaHCO3+HNO3=CO2↑+NaNO3+H2O) 氮化硅是原子晶体,存在共价键,熔点高
(3) CO
(4) 水存在电离平衡:H2OOH-+H+,CO和H+相结合生成HCO,使H+浓度减小,水的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移动,OH-浓度比H+大,溶液呈碱性 >
【分析】
(1)
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O(2)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Na2CO3+2HNO3=CO2↑+2NaNO3+H2O反应能证明非金属性:N>C。氮化硅是原子晶体,存在共价键,熔点高,所以用氮化硅制造发动机中耐热部件;
(3)
SiO2、C、S3N4都是原子晶体,没有分子; CO中含有极性键,正负电荷的重心不重合,CO是极性分子;N2只含非极性键,N2是非极性分子,氮气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电子式是;
(4)
Na2CO3溶液中,水存在电离平衡:H2OOH-+H+,CO和H+相结合生成HCO,使H+浓度减小,水的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移动,OH-浓度比H+大,溶液呈碱性;CO水解程度大于HCO,若将Na2CO3与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CO)=c(HCO),则混合前c(Na2CO3)>c(NaHCO3)。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