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专题3《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专题3《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02 22:1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3《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共11题)
1.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融化时,分子中H-O键发生断裂
B.共价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点越高
C.分子晶体中,共价键键能越大,该晶体的熔沸点一定越高
D.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对应的物质越稳定
2.判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aCl晶体熔化时,既要克服离子间作用力,又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B.C60分子是有60个碳原子构成,所以C60属于原子晶体
C.CCl4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形成了8个电子的结构
D.MgCl2和NaOH所含有的化学键完全相同
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X原子核外有2个未成对电子,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与X同主族,Z原子的逐级电离能(kJ/mol)依次为578、1817、2745、11575、148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的半径:r(Z)>r(Y)
B.元素Z在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ⅠA族
C.简单氢化物的沸点:WD.X的一种核素可用于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
4.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的是
A.F2、Cl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B.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
C.HF、HC1、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D.金刚石的硬度大于硅,其熔沸点也高于硅
5.下列物质中,只含有非极性键的是
A. B. C. D.
6.下列不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NaClO B.Al2(SO4)3 C.H2O2 D.MgBr2
7.下列物质的沸点,前者低于后者的是
A.乙醇与氯乙烷
B.C3F8(全氟丙烷)与C3H8
C.Na与K
D.邻羟基苯甲酸()与对羟基苯甲酸()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二氧化硅晶体中60gSiO2含有的σ键数目为4NA
B.58.5gNaCl晶体中含有0.25NA个如图所示的结构单元
C.NO2与足量H2O反应产生2.24LNO,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0.2NA
D.标准状况下,22.4LHF的分子数大于NA
9.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7gNH3和34gH2O2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数目均为3NA
B.7.8gNa2O2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0.3NA
C.5.6g铁粉与0.1molFeCl3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A
D.常温下,11.2LCO2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1NA
10.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M<Z
B.组成单质的熔点:Z<M<N
C.Y、R 两种元素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Y>R
D.简单离子的半径:R>Y>M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高
B.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C.干冰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
D.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所以水分子比较稳定
二、填空题(共9题)
12.下面是同学们熟悉的物质:①O2  ②金刚石 ③NaBr ④H2SO4 ⑤Na2CO3 ⑥NH4Cl ⑦NaHSO4 ⑧Ne  ⑨Na2O2  ⑩NaOH
(1)这些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 _______;只含有离子键的是 _______;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是 _______;不存在化学键的是 _______。
(2)将NaHSO4溶于水,破坏了NaHSO4中的 _______,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_______;NaHSO4在熔融状态下电离,破坏了 _______。
13.(1)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O2;②H2;③NH4NO3;④Na2O2;⑤Ba(OH)2;⑥CH4;⑦CO2;⑧NaF;⑨NH3;⑩I2。
其中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
(2)短周期的某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为H2R,则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___________个电子。
(3)只含金属元素的主族位于第___________纵行。
(4)第四周期元素中,如第IIA族原子序数为a,则第IIIA族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用含a的式子表示)。
(5)周期表中位于第8纵行的铁元素属于第___________族,已知铁的原子序数为26,最外层有2个电子,则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
(6)X、Y两种主族元素能形成XY2型化合物,已知XY2中共有38个电子。若XY2为常见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则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若XY2为共价化合物,则其结构式为___________。
14.有一类复合氧化物具有奇特的性质:受热密度不降反升。这类复合氧化物的理想结构属立方晶系,晶胞示意图如右。图中八面体中心是锆原子,位于晶胞的顶角和面心;四面体中心是钨原子,均在晶胞中。八面体和四面体之间通过共用顶点(氧原子)连接。锆和钨的氧化数分别等于它们在周期表里的族数。
(1)写出晶胞中锆原子和钨原子的数目____。
(2)写出这种复合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
(3)晶体中,氧原子的化学环境有几种____;各是什么类型_____;在一个晶胞中各有多少_____
(4)已知晶胞参数a = 0.916 nm,计算该晶体的密度______(以g·cm-3为单位)。
15.(1)现有①金刚石②干冰③Na2SO4④NH4Cl⑤Ar五种物质,按下列要求回答:
晶体熔化时需要破坏范德华力的是__(填序号,下同);熔点最低的是___;晶体中只存在一种微粒作用力是__;属于离子晶体的是___。
(2)X2Cl2 2CO 2H2O是一种配合物,结构如图所示,每个X原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3个配位键,在图中用“标出相应的配位键___。CO与N2分子的结构相似,则1molX2Cl2 2CO 2H2O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
16.(1)已知:
物质 性质
质硬,熔点:3200℃,沸点:4820℃
具有挥发性,熔点:,沸点:136.4℃
的熔沸点明显高于的原因是_______。
(2)六方氮化硼晶体结构(如下图)与石墨相似,都是混合型晶体。但六方氮化硼晶体不导电,原因是_______。
17.如图所示为金属原子的四种基本堆积(分别为:简单立方堆积、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体心立方堆积、)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原子堆积方式中,空间利用率最低的是____(在图中选择,填字母),由非密置层互相错位堆积而成的是_____。
(2)金属钛的晶胞为B型,其堆积方式的名称为_____。
(3)某金属R的晶胞为D型,已知R原子半径为rcm,相对原子质量为M,阿佛加得德罗常数为NA,则R金属的密度____。(用含r、M、NA字母的式子表示)
18.在下列各题的横线上填写“>”、“=”或“<”符号
(1)键能:___________。
(2)沸点:___________。
(3)熔点:___________。
(4)键角:___________。
(5)最外层电子数:B___________
(6)价电子数:V___________。
(7)单电子数:___________。
(8)酸性:___________。
(9)燃烧热:___________。
(10)晶体中阳离子配位数:___________。
(11)中心原子杂化轨道数:___________。
(12)中心原子孤电子对:___________。
(13)第一电离能:___________。
(14)分解温度:___________。
19.一种离子晶体的晶胞如图,该品体可以看作阳离子A作面心立方最密堆积,阴离子B填充其中。
(1)每个晶胞中含A离子的数目为_______,含B离子的数目为_______。
(2)若A的核外电子排布与Ar相同,B的电子排布与Ne相同,则该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
(3)阳离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阴离子数为_______。
(4)已知A的离子半径为rm,则该晶胞的体积是_______m3。
20.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数据表明氯化铝在2.02×105Pa时熔点为190℃,且在180℃时即开始升华,由此推测它应该是___________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
(2)导电性实验发现熔化的氯化铝不导电,则固态氯化铝是___________晶体。
(3)实验测得氯化铝蒸汽的密度折算成标准状况下为11.92g/L,则氯化铝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在氯化铝晶体中,基本微粒间以范德华力结合,微粒内以___________相互结合。
(4)通过以上的实验与讨论可以得出的有关结论___________。
A.离子键与共价键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产生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C.AlCl3是一个分子式
D.只有非金属的原子之间才能形成共价键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冰融化时,水分子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距离,所以分子中H-O键没有发生断裂,A不正确;
B.共价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破坏共价键所需的能量越大,该晶体的熔点越高,B正确;
C.分子晶体熔化或沸腾时,只改变分子间的距离,不需要破坏分子内的共价键,所以该晶体的熔沸点高低与键能无关,C不正确;
D.分子晶体中,物质的稳定性与分子内原子间的共价键有关,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D不正确;
故选B。
2.C
【详解】
A.氯化钠是离子晶体,晶体中只含有离子键,熔化时只需要克服离子键,故A错误;
B.碳60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晶体,故B错误;
C.四氯化碳分子中碳原子和氯原子的最外层都形成了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C正确;
D.氯化镁和氢氧化钠都是离子晶体,氯化镁晶体中只含有离子键,氢氧化钠晶体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3.D
【解析】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Y是O元素;基态X原子核外有2个未成对电子, W与X同主族,则X为C元素、W为Si元素;Z原子的逐级电离能(kJ/mol)依次为578、1817、2745、11575、14830……,则Z为Al元素。
【详解】
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铝离子的离子半径小于氧离子,故A错误;
B.铝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ⅢA族,故B错误;
C.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则甲烷的沸点低于硅烷,故C错误;
D.14C是碳元素的一种核素,可用于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故D正确;
故选D。
4.A
【详解】
A.F2、Cl2、Br2、I2均为分子晶体,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故它们的熔沸点逐渐升高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A符合题意;
B.NaF、NaCl、NaBr、NaI均为离子晶体,由于离子半径F-<Cl-<Br-<I-,其离子键的晶格能依次减小,故它们的熔点依次降低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B不合题意;
C.HF、HC1、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与它们的共价键的键能有关,与其分子间作用力无关,C不合题意;
D.金刚石和晶体硅均为共价晶体(原子晶体),金刚石的硬度大于硅,其熔沸点也高于硅是由于金刚石中的C-C共价键的键能比晶体硅中Si-Si键的键能大,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C
【详解】
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则A.NaOH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选项A错误;
B.NaCl中只含有离子键,选项B错误;
C.H2分子中只有非极性键,选项C正确;
D.H2S中只有极性键,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6.D
【详解】
A.含有共价键,A错误;
B.含有共价键,B错误;
C.H2O2的电子式为:,为共价化合物,不是离子化合物,C错误;
D.MgBr2的电子式为:,不含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D正确;
答案选D。
7.D
【详解】
A.乙醇与氯乙烷都是极性分子,由于乙醇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增加了乙醇分子之间的吸引作用,导致乙醇的沸点比氯乙烷高,A不符合题意;
B.C3F8(全氟丙烷)与C3H8的分子结构相似,都是由分子构成,由于全氟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丙烷大,所以全氟丙烷的沸点比丙烷的高,B不符合题意;
C.Na与K是同一主族的元素,物质晶体结构相似,由于金属键:Na大于K,所以Na的沸点比K的沸点高,C不符合题意;
D.对羟基苯甲酸()的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吸引作用,而邻羟基苯甲酸的分子之间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导致物质的沸点:邻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8.C
【详解】
A.每摩SiO2中含有4molσ键,60gSiO2是1mol,含有的σ键数目为4NA,故A正确;
B.58.5gNaCl为1mol,图上晶体含有4个Na+和4个Cl-,故58.5gNaCl晶体中含有0.25NA个如图所示的结构单元,故B正确;
C.未指明标准状况,无法计算,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 HF为液体,22.4LHF的分子数大于NA,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9.B
【详解】
A.H2O2的结构式为H-O-O-H,故34gH2O2即1molH2O2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数目均为2NA,故A错误;
B.7.8gNa2O2的物质的量为n(Na2O2)==0.1mol,Na2O2是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组成,即0.1molNa2O2中含有0.2molNa+和0.1mol,所以含有0.3mol阴阳离子,含有阴阳离子总数为0.3NA,故B正确;
C.5.6g铁粉物质的量n(Fe)==0.1mol,由Fe+2FeCl3=3FeCl2可知,0.1molFe与0.1molFeCl3反应,Fe过量,计算转移的电子数应根据FeCl3来计算,由于Fe3+得1个电子变Fe2+,所以,0.1molFeCl3完全反应转移0.1NA个电子,故C错误;
D.常温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11.2LCO2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含有的质子数小于11NA,故D错误;
答案为B。
10.C
【解析】
【分析】
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前7种元素处于第二周期,后7种元素处于第三周期,由原子序数可知,X为C元素,Y为F元素,Z为Na元素,M为Mg元素,N为Si,R为Cl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与物质的性质等解答。
【详解】
A.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钠大于镁,故氢氧化钠的碱性大于氢氧化镁,故A正确;
B.钠和镁都是金属晶体,钠的半径比镁大,价电子数比镁少,所以钠的金属键比镁的金属键弱,熔点比镁低;硅是共价晶体,熔点高于镁,故B正确;
C. 非金属性F>Cl,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还原性越弱,故还原性HF<HCl,故C错误;
D. F 、Mg2+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F >Mg2+,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都逐渐增大,则离子半径:Cl->F-,则离子半径Cl->F->Mg2+,故D正确;
故选:C。
11.B
【详解】
A.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不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高,如NaCl是离子晶体,熔点是801℃;SiO2是共价晶体,其熔点是1670℃,A错误;
B.稀有气体的分子是单原子分子,分子之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形成分子晶体,B正确;
C.干冰升华时,克服的分子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而分子内共价键不会发生断裂,C错误;
D.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物质的稳定性与物质分子内的化学键的强弱有关,与分子之间是否存在氢键无关,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2. ①②④ ③ ⑤⑥⑦⑨⑩ ⑧ 离子键和共价键 NaHSO4=Na++H++SO 离子键
【解析】
【分析】
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极性共价键,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非极性共价键,单原子分子中不含化学键;NaHSO4溶于水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NaHSO4在熔融状态下电离成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破坏了离子键。
【详解】
各物质的化学键所属类别①O2中O原子之间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属于单质;②金刚石中碳原子之间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属于单质;③NaBr中钠离子和溴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④H2SO4中S原子和O原子、O原子和H原子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⑤Na2CO3中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C原子和O原子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⑥NH4Cl中铵根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N原子和H原子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⑦NaHSO4中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S原子和O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⑧Ne中不存在化学键,属于稀有气体;⑨Na2O2中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原子之间存在非极性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⑩NaOH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原子和H原子之间存在极性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1)这些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 ①②④;只含有离子键的是③;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是⑤⑥⑦⑨⑩;不存在化学键的是⑧。故答案为:①②④;③;⑤⑥⑦⑨⑩;⑧;
(2)将NaHSO4溶于水,电离成钠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破坏了NaHSO4中的离子键和共价键,其电离方程式NaHSO4=Na++H++SO;NaHSO4在熔融状态下电离成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破坏了离子键。故答案为:离子键和共价键;NaHSO4=Na++H++SO;离子键。
13. ④ ③⑤ ③④⑤⑧ 6 2 a+11 VIII S=C=S
【详解】
(1)①O2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H2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NH4NO3中与形成离子键,、中N和H、N和O形成极性共价键,属于盐,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电解质;
④Na2O2中Na+和形成离子键,中O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电解质;
⑤Ba(OH)2中Ba2+和OH-形成离子键,OH-中O原子和H原子形成极性共价键,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电解质;
⑥CH4分子中C和H形成极性共价键,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⑦CO2分子中C和O形成极性共价键,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⑧NaF中Na+和F-形成离子键,属于盐,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电解质;
⑨NH3分子中N和H形成极性共价键,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⑩I2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综上,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键的是④;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键的是③⑤;属于电解质的是③④⑤⑧;
(2)短周期的某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为H2R,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即得到了2个电子,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8-2=6个电子,故答案为:6;
(3)元素周期表中,ⅡA族只含有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2纵行,故答案为:2;
(4)第四周期元素中,第ⅡA族元素和第ⅢA族元素之间还有10个过渡金属元素,若第IIA族原子序数为a,则第IIIA族原子序数为a+11,故答案为:a+11;
(5)Fe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第Ⅷ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Ⅷ;;
(6)X、Y两种主族元素能形成XY2型化合物,已知XY2中共有38个电子。若XY2为常见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则XY2为CaF2,其电子式为,若XY2为共价化合物,则XY2为CS2,其结构式为S=C=S。
14. 4个锆原子和8个钨原子 ZrW2O8 2种 ①只位于四面体上;②四面体与八面体之间 两种氧原子的个数分别为8和24 5.07 g·cm-3
【详解】
本题的考点为晶体结构,考查参赛者对面心立方结构的熟悉程度多面体间原子的共用问题以及识图能力。最后一问还考查了经典的晶体密度计算问题。题中的信息主要由晶胞示意图给出,观察晶胞图并结合题中所给的信息可以看出:晶胞的6个面和8个顶点被八面体占据;晶胞内有8个四面体。依此可以确定晶胞中有4个锆原子和8个钨原子,而锆位于IVB族,钨位于VIB族,所以它们的氧化数分别为+4和+6,复合氧化物的化学式即可被确定为:ZrW2O8。
5-3是本题的难点,晶体中氧原子可能的化学环境有5种:①只位于四面体上;②只位于八面体上;③四面体与四面体之间;④四面体与八面体之间;⑤八面体与八面体之间。由于晶胞中氧原子太多,无法通过观察得出氧原子有几种化学环境,但我们可以看出:每个四面体都单独拥有-个氧原子;四面体和四面体之间没有共用氧原子。据此,在一个晶胞中,四面体。上的氧原子有4×8 = 32个,等于晶胞中所有的氧原子数。这说明不存在只位于八面体上的氧原子和位于八面体之间的氧原子,从而可以确定晶胞中氧原子的化学环境有两种,两种氧原子的个数分别为8和24。
5-4中给出了晶胞参数a ,第二问已经得到了化学式,晶体的密度也就不难算得为5.07 g·cm-3.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晶体密度时,完整的解答要具备“列公式”、“代数据”、“得答案”这3个步骤。
在实际考试时,试卷上给出的晶胞图为黑白打印版,但若参赛者采用了正确的解题思路,只需通过简单的观察便也能得出上述结论,并不影响解题。
评析:本题中的5-1、5-2和5-4旨在考查参赛者对晶体结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5-3的考点是晶体中原子的化学环境,这方面的题目多较灵活,需要参赛者对晶体的结构有较深的理解,并具备一定的推理和运算能力。另外,读者不妨分析一下图中给出的晶体是什么点阵类型。
本题中涉及的复合氧化物ZrW2O8在受热时密度不降反升,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为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为晶体的膨胀给出微观解释:一般的晶体以框架的伸缩振动为主,受热时伸缩振动的增强会使原子间距离增大,发生膨胀。而ZrW2O8晶体中存在很多只与一个W连接的端基氧原子,导致结构刚性较小,晶体框架的转动成为主要的运动方式,受热时转动增强使得晶体结构更加紧密,导致密度上升。关于ZrW2O8晶体的更多介绍可以参考相关文献 。
15. ②⑤ ⑤ ①⑤ ③④ 14NA(或14×6.02×1023或8.428×1024)
【详解】
(1)分子晶体熔化时需要破坏范德华力,干冰和晶体Ar都属于分子晶体,所以晶体熔化时需要破坏范德华力的是②⑤;分子晶体的熔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相对分子质量越小,该分子晶体的熔点越低,干冰和Ar都属于分子晶体,Ar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二氧化碳,所以Ar的沸点最低,故选⑤;晶体中只存在一种微粒间作用力,说明该物质为原子晶体或单原子分子的分子晶体或只含离子键的离子晶体或金属晶体,金刚石为只含共价键的原子晶体,氩分子晶体是单原子分子,即一个分子仅由一个原子构成,分子之间只存在范德华力;属于离子晶体的是Na2SO4和NH4Cl,故答案为:②⑤;⑤;①⑤;③④;
(2)碳、氧均有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如图所示;CO与N2分子的结构相似,则CO中含有1个σ键,则1molX2Cl2 2CO 2H2O含有σ键的物质的量为(2+4+8)mol=14mol,数目为14NA(或14×6.02×1023或8.428×1024),故答案为:;14NA(或14×6.02×1023或8.428×1024)。
16. 是原子晶体,是分子晶体,共价键比分子间作用力强 氮化硼晶体的层状结构中没有自动移动的电子
【详解】
(1)的熔沸点明显高于的原因是:是原子晶体,是分子晶体,共价键比分子间作用力强;
(2)六方氮化硼晶体结构与石墨相似,都是混合型晶体。但六方氮化硼晶体不导电,原因是:氮化硼晶体的层状结构中没有自动移动的电子。
17. A D 六方最密堆积
【详解】
(1)根据简单立方堆积的空间利用率为52%,体心立方堆积是68%,六方最密堆积是74%,面心立方最密堆积74%分析空间利用率最低的是A;非密置层互相错位形成的是体心立方堆积,因此是D,故答案为:A,D。
(2)根据B的堆积模型可知,这是六方最密堆积。
(3)金属R晶体为体心立方晶胞,R原子在顶点和体心,R晶体中最小的一个立方体含有R原子为:个,R原子的半径为r cm ,则体对角线为4rcm,设棱长为x,则,体积为:,则R晶体的密度表达式是:,故答案为:。
18.(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1)
氮氮三键的键能大于氯氯单键,故答案为:>;
(2)
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硒化氢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故水的沸点高于硒化氢,故答案为:>;
(3)
硅硅键的键长大于碳硅键、键能小于碳硅键,则单晶硅中的共价键弱于碳化硅,沸点小于碳化硅,故答案为:<;
(4)
三氧化硫中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孤对电子对数为0,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键角为120°,三氯化磷中磷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对电子对数为1,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键角为107°18′,则三氯化磷分子的键角小于三氧化硫分子,故答案为:<;
(5)
硼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硼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锰原子,故答案为:>;
(6)
钒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3,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34s2,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4,则钒原子的价电子数小于硫原子,故答案为:<;
(7)
铬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基态Cr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单电子数为6,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3,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4s24p3,单电子数为3,则铬原子的单电子数大于砷原子,故答案为:>;
(8)
亚硝酸的非羟基氧的个数小于硝酸,则亚硝酸的酸性弱于硝酸,故答案为:<;
(9)
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小于1mol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量,则氢气的燃烧热ΔH大于甲烷,故答案为:>;
(10)
氟化钙晶胞中每个钙离子周围有8个氟离子,配位数为8,氯化钠晶胞中每个钠离子周围有6个氟离子,配位数为6,则氟化钙中钙离子的配位数大于氯化钠中钠离子的配位数,故答案为:>;
(11)
二氯甲烷分子中饱和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杂化轨道数为4,三氟化硼中硼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孤对电子对数为0,硼原子的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杂化轨道数为3,则二氯甲烷分子中中心原子杂化轨道数大于三氟化硼,故答案为:>;
(12)
二氧化硫中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孤对电子对数为1,一氧化二氯中中氧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对电子对数为2,则二氧化硫中中心原子孤电子对小于一氧化二氯,故答案为:<;
(13)
磷原子的3p轨道为稳定的半充满稳定结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则硫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磷元素,故答案为:<;
(14)
镁离子的离子半径小于钡离子,碳酸镁的晶格能大于碳酸钡的晶格能,熔点高于碳酸钡,故答案为:>。
19. 4 8 CaF2 8 16r3 m3
【详解】
(1)每个晶胞中含A离子的数目=8×1/8+6×1/2=4,含B离子数目为8;
(2)通过(1)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AB2,A是金属阳离子,则A的化合价是+2价,若A的核外电子排布与Ar相同,则A是Ca元素,B的化合价是-1价,且B的电子排布与Ne相同,则B是F元素,则该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CaF2;
(3)阳离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阴离子数为8;
(4)该晶胞中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4rm,则该晶胞的边长=2r m,则该晶胞的体积=(2r m)3=16r3 m3。
20.(1)共价
(2)分子
(3) Al2Cl6 共价键
(4)B
【解析】
【分析】
(1)
由题给数据在2.02×105 Pa时氯化铝的熔点190℃,且在180℃时即开始升华可知,氯化铝的熔沸点较低,不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只能是共价化合物;
(2)
离子化合物熔融态,能电离出离子,熔融氯化铝不导电,所以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
(3)
铝的蒸汽密度折算到标准状况下为11.92g/L,ρ=M÷Vm,氯化铝的摩尔质量=11.92 g L-1×22.4 L mol-1=267 g mol-1,所以氯化铝的化学式为Al2Cl6,分子晶体中分子之间靠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在一起,在氯化铝晶体中,微粒间的作用力为分子间作用力,但微粒内以共价键相互结合;
(4)
A.共价键以共用电子对成键,分子中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共价键,离子键以离子之间的作用力成键,两者属于并列关系,不可以相互转化,故A错误;
B.氯为活泼非金属,铝为活泼金属,但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故B正确;
C.氯化铝的化学式为Al2Cl6,是二聚体,故C错误;
D.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也能形成共价键,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