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回延安》课堂实录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回延安》课堂实录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3 16:3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于细微处见真情
——《回延安》课堂实录
第一部分:赏诵读,入新课
师:同学们,诗人贺敬之1956年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受到革命老区人民的热烈欢迎。目睹延安城的新貌,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歌《回延安》。这节课我们就美美地品读诗歌的细微之处,细细地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
师:(板书:标点、字词、修辞)这节课我们从标点、字词、修辞三个方面入手,把握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情感。老师播放课文朗读的视频,请你在听的过程中感受这位朗诵者读的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
(教师播放朗诵视频)
师:你们认为这首诗读得好不好?
生:(齐声地)好。
师:(点名)请你评价这首诗好在哪里?
生:朗诵者把作者想表达的对延安的赞美和眷恋的感情都表达出来了。
生:他读得语音语调抑扬顿挫,很有感彩,能够体现出作者对延安的感情。延安是作者的第二个故乡,朗诵者把这种浓浓的故乡情表达得非常的真切。
第二部分:品细微,悟真情
一、活动一:一标一点总关情
师:朗诵者就好像是作者一样,真切地把自己融入到这种怀念和眷恋的情感之中。老师要说,他在朗诵的过程中也有不足的地方。谁能大胆的挑战,说说他哪里读的不足?
(生沉默)
师: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应该有大胆的挑战精神。老师认为这位朗诵者的朗诵许多的标点符号没有读出感情来。我们进行第一项活动——一标一点总关情。

(屏显)
一标一点总关情
话题:诗歌中运用了很多的感叹号、省略号和破折号,这些标点可是会说情话的精灵。
方法:删除和替换一些标点,朗读诗歌,感受蕴含在标点中的深情。

师:(点名读)老师先指导大家学习,我们怎样读出诗歌中标点的真情。

(屏显)
朗读删除和修改过部分标点的第一部分的几节文字,和原诗歌比较,体会标点符号中寄寓的情感。
(改文)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原文)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师:同学们对比观察,看看老师在这几节诗歌中删掉了哪些标点符号?又换掉了哪些标点符号?
生:老师省掉了这几节文字中的破折号和句子前面的省略号,换掉的是句子后面的省略号和感叹号。
师:(读左边的几节文字)老师在读的时候,就感觉我修改过标点的这几节诗歌情感韵味没有了。老师认为那位朗诵者读的不好的地方,关键在这儿。(手指句子“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咱们之前在读文章的时候,也看见过省略号。一般情况下,省略号是出现在句子末尾的。老师就奇怪了,句子的开头怎么还出现了省略号?我们仔细地品一品。你怎样看待句子前面的省略号?虽然我们读不出它的声音来,我们怎样读出它的情感来?句子前面的省略号包含着什么内容?
(生沉默)
师:很不容易理解,老师提示一下。这两句话里面是有矛盾的。句子里面有一个词是“几回回”,下面的句子里面,却只提到了延安的一种景观“宝塔山”。矛盾在哪里?
生:作者在梦里面梦见的都是宝塔山。(有生小声笑)
师:大家想一想,诗歌里面提到了延安许多的地方。作者几回回梦见延安,他还可以梦见延安的哪些景观和场景?
生:杜甫川。
生:柳林铺。
生:二十里铺。
生:羊羔羔吃奶的场景。
生:延河。
师:那么大家思考,句子前面的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内容?
生:作者省略了他在梦里面联想到的其它的地方或其它的场景。
师:这里的省略号能帮助我们发挥想象,丰富诗句的内容,所以我们在读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深情地重读“几回回”。“……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这一节句子的情感韵味儿就读出来了。左边这几节文字句子后面还把省略号、感叹号换成了句号,有哪些不足?
生:句号限制了作者的感情的抒发。
生:把省略号换成了句号,体现不出作者对延安的怀念和对延安母亲的亲情。
生:把感叹号换成了句号,作者的情感就淡漠了。
师:“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句子前面的破折号删除了,又少了什么呢?
生:“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这句话是作者上面那句“千声万声呼唤你”呼唤出来的心声。少了破折号,作者在这里的深情就没有了。
师:也就是说加上破折号,作者喷薄欲出的深情更加的强烈了。
(点名读这四节文字,指导朗读,“几回回”前面有省略号,要充满深情,“挡住了”后面有省略号,要舒缓一些,“母亲延安”前面有破折号,“在这里”后面有感叹号,要重读。)
师:接下来,同学们再看其它几部分的文字,找到含有破折号、省略号、感叹号的句子读一读,读出诗人的感情来。
(学生先自读,再展示读,教师指导、评价)
师:通过朗读,我们就知道了诗歌中的标点真是会说情话的精灵。老师这样总结——

(屏显)
小结
省略号呀你耕耘忙,
启发我想象诉情肠。

破折号呀你轻点种,
引出的话语情意浓。

感叹号呀你扎深根,
喷薄的情感声声滚。

(生齐读,板书)
二、活动二:炼字遣词皆有情
师:再看字词。诗歌里面的字词,像一颗颗宝石一样熠熠生辉。作者炼字遣词皆有情。

(屏显)
炼字遣词皆有情
话题:诗人炼字遣词很见功夫,诗中的字词,描摹的内容很丰富,情感在词语中汩汩流淌。
方法:归纳相同性质的字词,把他们还原到句中,体会诗歌情感表达的特点。
师:(点名读)
看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这些词——

(屏显)
第一组:抓、贴、搂、扑 (动词)
第二组:几回回、树根根、羊羔羔、白生生、一口口、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 (ABB式叠词)
第三组:莫要、莫把、紧紧儿、登时、手把手儿 (富有陕北地域特色的口语词)

(第一组生齐读,第二组一条龙读,指导朗读“紧紧儿”“手把手儿”)
师:读完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后两组词富有陕北民俗气息。
生:这些词包含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眷恋。
生:我感受到了陕北人的热情。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感受都隐含在词语中,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词语在诗歌中圈出来,仔细地读一读含有这些词语的诗句,要读出作者寄寓在词语中的感情。
(学生圈画,小声动情朗读)
师:谁能站起来读?并说一说句子里的作者的情感。
生:“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登时”“扑”表现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师:你读“登时”“扑”的时候,激动、急切的心情没有流露出来,“亲人怀”后面有省略号,应读得热切。再读。
生:(有感情地)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师:这次你把诗人的情感表达出来了。
生:“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这里有作者与延安亲人亲密无间、骨肉相连的情感。
师:既然是亲密无间的关系,你可以把“亲”字也重读。
生: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师:亲密之感立显。谁还读?
生:“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写出了诗人真挚的情感,他和延安亲人热情交谈,知心话说不完。
师:这一项活动老师这样总结——

(屏显)
小结
诗歌中口语色彩浓烈的字词——
真切自然地表现人物的行止
描摹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
生动传神地流露了诗人丰富的情感
充满着浓郁的陕北地域特色

(生齐读)
师:这些词语也体现了诗歌语言的特点:形象化、生活化、情感化、口语化。(板书形象化、生活化、情感化、口语化)
三、活动三:修辞手法也动情
师:最后一个环节。这首诗歌大量地运用了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动情。

(屏显)
修辞手法也动情
话题:诗歌中运用了比兴、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
方法:勾画诗歌中运用修辞的句子,动情的朗读,感悟句子中的情感或画面。

(点名读)
师: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在书上勾画诗歌中运用修辞的句子,认真品读。
(生勾画,品读)
师:开始点名展示。展示的时候先读你勾画的某个句子,再分析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什么。
生:“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运用比喻,把延安比作母亲,表现了作者对延安的亲切怀念。
生:“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写出了作者被延安的变化所吸引,有喜悦、赞美之情。
生:“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延安变化的新貌,暗含热爱之情。
生:“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寓意延安的革命形势大步向前发展。
生:“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作者与延安亲人热烈交谈的场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感情。
(教师适时指导朗读)
师:诗歌中的修辞非常富有艺术感染力,它的魅力在于——

(屏显)
小结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富有艺术感染力,让——
流露的情感愈加浓厚热切
描摹的画面愈加形象鲜明
展现的人物愈加真实可感

(生齐读,师板书情感浓厚热切、画面形象鲜明、人物真实可感)
师:这些修辞手法,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都能够发现,可是我们在写作中却不容易写出来。学以致用,我们还是应该在“用”中提高自己。
第三部分:识作者,收课堂
(屏显)
贺老谈自己创作《回延安》的心得与感受:“我这首诗之所以引起读者共鸣并流传下来,只能说是由于写了我人生经历中对‘母亲’——延安、党、祖国的真情实感,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
贺老评自己创作《回延安》:“《回延安》这首平凡的诗对伟大的延安来说无关宏旨,巍巍宝塔山不是靠这首诗扬名的。不过对我个人来说,它确实是我的心路历程和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印记。”

师:《回延安》是贺敬之的力作。诗歌的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的澎湃深情,说不尽、道不完的是作者对延安母亲的一片赤子之心。请阅读这两则材料,感受作者的创作心声。
(点名读)
师:读完这两则材料,你有哪些感悟?
生:作者创作这首诗歌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对延安的热爱。
师:所以作者说这首诗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它传达的情感是细腻的、真实的、质朴的。
生:《回延安》的创作对于作者有重要的意义,作者当年在延安生活过,有难忘的经历,所以他把延安比作母亲,热情地讴歌它,赞美它,抒发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师:所以老师这样总结这首诗歌——

(屏显)
《回延安》的花园园淌情感,
千遍万遍读不厌。

水灵灵的标点爬出有声的蔓儿,
扩容的意蕴情感翻。

滚烫烫的字词结满情思的花,
质朴的语言奔“四化”。

喜滋滋的修辞飘散艺术的香,
抒情浓烈感染力旺。

美不胜收的诗歌情意长,
入口入心动情唱。

师: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有灵有肉、情感充盈的佳作,让人爱不释手,拜读留连。相信这节课也会给大家今后的写作留下一丝丝的启发。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