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测试题
一、单选题
1.环保低碳每一天,幸福生活来相伴。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B.工业废水任意排放
C.清洁能源推广使用 D.农药化肥合理使用
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C.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生成四氧化三铁
3.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归类 内容
A 反应容器 试管、量筒、集气瓶
B 可燃气体 氢气、氧气、天然气
C 常见溶液 碘酒、液氮、食盐水
D 白色固体 氧化镁、碳酸氢铵、五氧化二磷
A.A B.B C.C D.D
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N2气体(O2)——通过灼热的铜网
B.木炭粉(CuO)——在空气中灼烧
C.KCl固体(MnO2)——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CO(CO2)——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5.下列各组物质,只用一种试剂不能鉴别的是
A.Na2SO4、FeSO4、NaCl溶液 B.NaCl、Na2CO3、KCl
C.Cu、Fe2O3、Fe3O4固体 D.磷矿粉、硝酸钾、氯化铵
6.下列属于含氮复合肥料的是
A.KNO3 B.Ca(NO3)2 C.NH4NO3 D.NaNO3
7.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A.NaCl、H2SO4、CuSO4 B.CaCl2、AgNO3、MgCl2
C.Ba(NO3)2、NaCl、Na2SO4 D.HCl、Na2CO3、CaCl2
8.宏观辨识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参加反应的和微粒个数比是4:3
C.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3:20
D.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有属于氧化物
9.含氮物质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单质
B.B点表示物质的化学式为NO
C.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NO3,它代表的点是F
D.D物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0.下列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的是
A.NaNO3、BaCl2、KOH B.FeCl3、CaCl2、HNO3
C.AgNO3、KNO3、HCl D.K2CO3、NaCl、H2SO4
11.下列物质的转变,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CuO→Cu(OH)2 B.Ca(OH)2→NaOH
C.CO2→CaCO3 D.MgCl2→Mg(NO3)2
12.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8 10 18 6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32 36 32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确的是A.实验后甲物质“待测”质量为16g
B.反应生成的丙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之比为9:16
C.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1
D.该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向装有等质量镁粉和铝粉的烧杯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B.向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C.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
D.向盛有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加硝酸银溶液至过量
1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Cu粉(Fe)——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CO2气体(CO)——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
C.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Fe粉,过滤
D.NaCl固体(KNO3)——加水溶解,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15.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 CO2 通入足量的氯化钠溶液,干燥
B CaO CaCO3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C NaOH溶液 Ca(OH)2溶液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
D FeCl2溶液 CuCl2溶液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6.人们通常用下列流程生产轻质碳酸钙:将石灰石高温锻烧制得氧化钙,再将氧化钙加水制成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然后将净化后的石灰乳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碳酸钙。这样得到的轻质碳酸钙粉末常在牙膏中作摩擦剂。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写出上述变化中既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7.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选择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稀有气体 ②金刚石 ③汞 ④聚乙烯 ⑤食盐
按要求填空(填序号):
(1)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是______。
(2)可制作塑料薄膜的是______。
(3)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的是______。
(4)常用做调味品的是______。
(5)可用于裁玻璃、切割大理石的是______。
18.根据下列反应事实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氯酸钾在加热及二氧化锰的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_________。
(2)在尘埃的作用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SO3):__________。
(3)Cu和AgNO3溶液反应:_________。
(4)少量 CuSO4溶液滴入NaOH稀溶液中生成Cu(OH)2沉淀和Na2SO4溶液:_________。
(5)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________。
三、推断题
19.煅烧含钙的化合物A,可以得到B、C两种氧化物,B能与水反应生成D并放出大量的热,C与D反应又能生成A。据此回答:
(1)A、B、C、D中都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2)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俗称________。
(3)C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4)C与D的反应常用于检验C,该操作中能观察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
20.学习化学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明确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用废铜屑和石灰石经过一系列反应就可以制得农药波尔多液,其过程如图所示(说明: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假设废铜和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影响下列反应及现象)。
(1)废铜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一种黑色固体A,A和B的稀溶液反应生成C的现象为______。
(2)D中加入E会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F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请写出F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若选用B装置制取CO2,是否容易控制反应速率?_______(填“是”或“否”);该如何改进?_______。
(3)实验室一般使用固体NH4Cl和熟石灰加热制取NH3(氨气)。应选取上图的_______装置,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4)收集氨气不能选取E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
22.氢氧化钠俗称烧碱,某同学针对氢氧化钠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溶解过程中,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A烧杯内液体的温度______(填“升高”,“降低”)。
(2)通过______(序号)烧杯中现象可知烧碱已经变质,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D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
五、计算题
23.将28g氯化钡和氯化钠固体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水将固体完全溶解,配制成395.8g溶液,。再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硫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计算 :
(1)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钡的质量。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4.在烧杯中盛有22.3g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
(1)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生成气体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
(3)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
(4)当滴入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
(5)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生成气体的质量是______。
(6)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要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需要再向溶液中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3.D 4.B 5.B 6.A 7.D 8.C 9.D 10.A 11.A 12.B 13.B 14.D 15.D 16.(1)
(2)
17.(1)③(2)④(3)①(4)⑤(5)②
18.(1)
(2)
(3)
(4)
(5)
19.(1)O
(2) CaO 生石灰
(3)
(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0.(1)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
(3)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21.(1) 锥形瓶 水槽
(2) 否 将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
(3) AD
(4)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22.(1) 玻璃棒 升高
(2) C
(3)AgCl
23.(1)解:设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钡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y。
x=20.8g
答: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钡的质量为20.8g。
(2) y=11.7g
原混合物中氯化钠为28g-20.8g = 7.2g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
24.(1)2HCl+Na2CO3=2NaCl+H2O+CO2↑
(2)73g10%的稀盐酸中含HCl的质量是:73g×10%=7. 3g,设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y, 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
生成气体质量(X)的比例式为
(3)根据题(2)可知,列比例式:,y=10.6g,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2.3g-10.6g=11.7g
(4)NaCl、HCl
(5)根据题(2)可知,列比例式:,x=4.4g,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生成气体的质量是4.4g
(6)根据题(2)可知,列比例式:,z=11.7g,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11.7g,烧杯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1. 7g+ (22. 3g-10. 6g) =23. 4g,烧杯里溶液质量为:22. 3g+73g-4. 4g=90. 9g,
烧杯里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设要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需要再向溶液中加入水的质量为m,
23. 4g=(90. 9g+m) ×10%
m=143. 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