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上第四单元 第17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七上第四单元 第17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2-18 08:5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敕 勒 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自东晋灭亡以来,南北朝成为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南北分裂时期之一,虽然它的形成使经济发展有所停滞,但由于外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而形成的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却是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 鲜卑族是中国古代东北的少数民族之一,世居中国北方。就是居住在嘎仙洞的拓跋鲜卑部落创建了北魏王朝,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 鲜卑拓跋的改革相当成功,北魏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口剧增,国际交往频繁,一派东方大国强国的风貌。历史告诉我们:魏

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宋、齐、梁、陈南朝北朝 历史连接:北魏孝文帝 改革
鲜卑族的兴起: 四世纪后期 建立北魏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趋势形成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皇帝,鲜卑族,姓拓跋名宏,后改汉姓元,故又称元宏(467—499)。我国南北朝时期北魏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之一。
二.孝文帝迁都洛阳原因:
1 北魏定都平城,那里出产的粮食不能 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2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统治中原和接受 汉族先进文化。
影响:
1 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2 为孝文帝进一步改革奠定基础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措施 : 1.改用汉语
2.改穿汉服
3.改姓汉姓
4.与汉族联姻
5.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6.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
国,提倡养老,尊老的风气。历史作用: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背景: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民族融合趋势形成.想一想  孝文帝当时是一个战胜者、征服者,他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实施这样的汉化政策,他大可以用武力将鲜卑文化推行于中国北方? 这也证明了一个历史上的通则,就是一个文化水平低的民族,即使最初能以武力征服一个文化水平高的民族,但始终还是会被这个文化水平高的民族所溶化进而消失无踪。找一找: 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
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  《本兰辞》的歌词中“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可知,木兰不是汉族女子,而是一位出自落籍中原的鲜卑族家庭的姑娘。
  从《本兰辞》歌词:“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中可以看出,木兰的家庭已经汉化很深,她像其他汉族姑娘一样,常常坐在织机旁织布劳动。
 《本兰辞》的最后,借“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来表现鲜卑女子敢与男子一争高低的豪迈气概。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
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
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鲜卑姓改为汉姓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大分裂的时期,你能将魏、蜀、吴、十六国、西晋、东晋、南朝、北朝等对号入座,填入下面的图表中吗?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北朝南朝活动与探究:北魏北朝的更替当年留守祖籍鲜卑山嘎仙洞的另一支鲜卑部族人,就是今天的锡伯族。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公元550年,北齐取代东魏,557年北周取代西魏。580年,北周灭北齐,581年,隋朝建立,后统一全国,南北朝对峙局面结束。客观地说,没有这一次由孝文帝改革开始的长期广泛的发展,就不会有后来伟大的隋唐。 历史的延续:439 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各民族人民共同生
活、互相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背 景内 容作 用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文化教育方面:学习汉族的文化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政治方面:
迁都至洛阳;
采用汉族的
官制、律令;实行三长制。经济方面:实行俸禄
制、均田制等。社会生活方面:说汉话;穿汉服;改汉 姓;鼓励与汉族联姻;1.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A、长安 B、许 C、洛阳 D、殷2.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3.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果的是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考一考:主要内容:①迁都洛阳
②改用汉语
③改穿汉服
④改姓汉姓
⑤与汉族联姻
⑥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⑦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 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历史作用: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4、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嘎仙洞位于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方向9公里处,是鲜卑族人的发祥地。“嘎仙”是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 寻源:你知道吗? 嘎仙洞为拓跋鲜卑祖先长期居住的石室。洞内的文化堆积最深达1.9米,出土有骨镞、石镞、陶器和打制石器,说明
洞内生活的鲜卑人过着以打猎为生的原始部落生活。 游牧民族农耕民族 农业生产 定居 畜牧业“胡人汉服”、
“汉人胡服”黄河流域各民族的大融合:文化教育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