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满族自治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1-5:BADAB 6-10:CBDBA 11-15:BCACB 16-20:CAACD 21-25:ACCBB 26-30:AABDC
二、主观题(本大题共2小题,计40分)
1.
(1)A(2分)
(2) ② 河流水注入,淡水稀释作用强(4分)
(3)草原(2分)
(4)A(2分)
(5)西北-东南走向(2分)
(6)青海湖冬春季水位低,河滩和湖滩泥沙裸露较多;
冬春气候干燥,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
大风日数多,湖面较宽阔,西北风经湖面无阻挡;
东部受高山阻挡,风力减弱,沙尘堆积。(答出4点得8分)
2.
(1)就业压力增大,失业率上升;
教育、医疗、卫生等服务质量和水平下降;
居住条件变差;加剧迁入地交通拥堵;
社会治安环境恶化;
城市环境污染加剧等。(任答3点得6分)
(2)提供丰富的劳动力;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加快城市化进程;
促进地区文化交流;
促进当地资源开发等。(任答3点得6分)
(3)沿海地区生活成本高,压力大,对外来人员吸引力下降;
国家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中西部地区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大量企业入驻,就业机会增多;
能照顾家庭,外出意愿降低等。(答出4点得8分)本溪满族自治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地理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总分:100 分
命题范围:必修一全部、必修二第一章1.1、1.2
说明:本试卷由第Ⅰ卷和第Ⅱ卷组成。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主观题,按要求答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 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2 分,计60 分)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1-2题。
1.下列不属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
A.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
B.有利于提高光照强度,增强农作物光合作用
C.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
D.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
2.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 )
A. B. C. D.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高度约400km的预定轨道。7月4日空间站的航天员首次实现出舱,刘伯明、汤洪波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航天服进行舱外作业,完成下面3-4小题。
3.对中国空间站所处的大气层,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B.气流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
C.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生命 D.存在若干电离层
4.不属于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功能的是( )
A.遮风挡雨 B.防强辐射 C.调节温度 D.提供氧气
在较大湖泊和湖岸之间常常形成以一天为周期的湖风和岸风,8月某日我国鄱阳湖地区湖风和岸风明显。下图示意该日湖口和进贤南北方向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曲线(正距平为南风,负距平为北风)。读图完成下面5-6小题。
5.该日湖口与进贤南北风向基本相同的时刻在( )
A.00:00~04:00 B.07:00~11:00
C.12:00~18:00 D.21:00~00:00
6.该日鄱阳与进贤的风向转换时间相似,该日18时鄱阳的主要风向应是(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
下图为地质历史时期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7-8小题。
7.下图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三块动物化石,甲乙丙对应的地质历史时期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④③⑤ C.③②⑤ D.⑤③④
8.由于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荷兰人在围海造陆的过程中,发现排开海水的地面会因长期接触不到水分而不断沉降。为了使地面不再下沉,荷兰人制造了一种小型路面砖铺设在街道路面上,并在砖与砖之间预留2毫米的缝隙,这就是有名的荷兰砖。据此完成下面9-10小题。
9.荷兰人在围海造陆过程中出现地面沉降,其根本原因是( )
A.生产生活用水过量引起地面下沉 B.地下水位下降使地表失去支撑
C.蒸发加剧引起地表流沙移动 D.建筑物超重引起地下岩层沉降
10.砖与砖之间预留2毫米缝隙的主要目的是( )
A.促使地表水下渗B.减少地面水分蒸发 C.增加绿地面积 D.防止地面光滑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甲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乙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11-12小题。
11.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
A.免耕直播 B.深耕改土 C.大棚温室 D.砾石压土
12.下列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读“长江流域1949年以来发生洪涝的次数图”,回答下面13-15题。
13.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区域与最少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差异 B.距海远近不同 C.人口和城市多少 D.经济发展水平
14.在长江中下游的自然灾害中,与洪涝均属于最常见自然灾害的是( )
A.泥石流 B.地震 C.干旱 D.火山爆发
15.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最有效的措施是( )
A.疏浚干支流河道 B.中上游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C.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 D.加固中下游地区的堤坝
下图为2015年4月5日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15年第4号台风“美莎克”未来24小时移动路径概率预报图。读图,完成下面16-17小题。
16.要完成台风“美莎克”未来24小时移动路径概率预报图的整个绘制需要采用的信息技术手段有( )
A.GPS和GIS B.GPS和RS C.RS和GIS D.GPRS和RS
17.台风常给经过地区带来洪灾,救灾决策部门运用GIS综合分析灾情,需要叠加使用的专题地图有( )
①降水量分布图②水系分布图③地形分布图④土壤类型分布图⑤地质构造分布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④
下图示意70°N~50°S范围内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下列18-19小题。
18.图示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经济
19.全球人口集中分布的纬度范围及北半球人口分布远多于南半球的原因是( )
A.20°N~40°N北半球干旱区面积小 B.70°N~50°N南半球气候酷寒
C.20°N~40°N北半球陆地面积大 D.0°~20°N南半球山地多
读我国四大地区划分图,完成下面20-21小题。
20.四大地区中,人口稀疏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影响③地区和④地区人口密度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水源、地形 B.热量、水源 C.地形、农业 D.交通、光照
读某地区人口分布图,回答22题。
22.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人口分布受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和起伏度等)的影响较大。图为贵州省乌江流域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23-24题。
23.图中显示( )
A.海拔800~1400米的区域,人口数量均超过300万
B.坡度小于30°的范围内,人口数量较低且变化平稳
C.就起伏度而言,人口数量在100~150米区域达到峰值
D.人口数量总体上随海拔、坡度和起伏度增大呈下降趋势
24.海拔1000~1400米的区域人口分布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温较适宜 ②土壤较为肥沃 ③交通较为便利 ④经济较为发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小刚3岁时,爸爸就从贵州农村到了深圳工作,妈妈和他留守老家。但每年小刚都可以去深圳爸爸那里度假。2005年,妈妈去深圳工作,小刚也去深圳上初中,2011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大学期间,小刚常利用假期外出旅游。2018年,小刚研究生毕业,回到家乡开始创业。据此完成下面25-27小题。
25.材料中小刚的经历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到深圳上初中 B.小学去深圳度假 C.到上海上大学 D.回到家乡创业
26.吸引小刚爸爸去深圳工作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
A.经济 B.政策 C.灾害 D.宗教
27.吸引小刚回家创业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家乡情节 B.住房条件好 C.交通发达 D.就业机会多
下图是2020年我国某乡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据此完成下面28-30小题。
28.影响该地的30~40年龄段人口比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战争 B.经济 C.灾害 D.资源
29.该地人口问题主要是( )
A.新增人口多 B.迁入人口多 C.就业压力大 D.劳动力短缺
30.解决该地人口问题最迫切的措施( )
A.实行计划生育 B.严格户籍管理 C.鼓励返乡创业 D.支持城市建设
第Ⅱ卷(主观题 40分)
二、主观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20 分,计40 分)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20分)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其湖水主要靠布哈河来补充。湖滨地带分布有大量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青海湖西岸多分布着以布哈河为代表的几条大河形成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湖区盛行西北风,冬春风速最大,夏秋季较小,布哈河口最大风力达9~10级。过去,湖区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位于布哈河口的鸟岛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下图为青海湖附近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世纪70年代末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的主要原因是( )(单选)(2分)
A.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 B.湖区西部地壳断裂上升
C.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D.引湖水灌溉,耗水量大
(2)在湖泊①②③④四处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是____,理由是__ _。(4分)
(3)青海湖位于我国青藏高寒区,其主要植被类型为__ 。(森林/草原/荒漠)(2分)
(4)湖区东岸N地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单选)(2分)
A.风力堆积 B.流水堆积 C.风化作用 D.风力侵蚀
(5)图中,日月山的走向大致是 。(2分)
(6)分析青海湖东部沙丘冬春季沙尘堆积较多的原因。(8分)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我国人口流动背后的驱动因素,一是收入差距等经济因素,二是人口管理政策。当前东部沿海地区仍是我国人口净流入最多的地区,但是北京、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在采取“控人”政策﹐导致人口增幅减小;安徽、陕西在采取大规模“抢人”政策,且效果非常明显,成为人口净流入的“大黑马”。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人口流动分布(单位;万人)示意图。
(1)说明人口大量迁入给迁入地带来的不利影响。(6分)
(2)简述安徽、陕西成为人口净流入“大黑马”对当地的有利影响。(6分)
(3)分析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增幅逐渐减小的原因。(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