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选择题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功绩是( )
A.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B.发展社会经济,增强国力
C.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D.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2. 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下列评价大运河的选项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 ( )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D.“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3.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谣》中体现的制度正式诞生在( )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隋炀帝时
4.对比分析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
②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
③存在时间都很短暂,历二世而亡
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中共中央颁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从简”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虚心纳谏,这位皇帝是( )
A.隋炀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6.《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 ,小明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 的女皇帝
D.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7.如今,许多中小学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经典诗称颂的是( )
A. 开皇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8.下图两组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政治制度完备B.农业技术进步
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学艺术繁荣
9.文成公主入藏后,不喜欢吐蕃人的赭面(在脸上涂赤褐色的颜料)习俗,松赞干布便下令禁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松赞干布自己也脱下毡裘,穿上纨绮,逐渐仰慕唐风。这表明文成公主入藏 ( )
A.促进了吐蕃经济的发展B.促进了吐蕃社会习俗的变迁
C.增进了汉藏人民的友谊D.加强了唐朝中央的权力
10.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是 ( )
①商业的繁荣②开放的社会局面③手工业的发展④中外文化的交流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11.下列如图出土于唐朝墓葬的文物反映出唐朝( )
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B.国内民族关系友好融洽
C.科学技术发展领先世界 D.诗歌繁荣艺术璀璨夺目
12.开元、天宝年间,大量的外国人及周围少数民族充斥长安,长期与汉人杂居,相互习染,社会风气一度出现了“胡化”的苗头……唐朝积极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盛唐文化。这体现出唐代(史料运用)
A.保守封闭,自力更生 B.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C.奢靡腐化,享乐成风 D.重文轻武,革除旧弊
13.据记载,公元630—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批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留学僧。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 )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
C.加强两国友谊 D.求取佛经教义
14.“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大唐的僧人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这位“大唐的僧人”是( )
A.玄奘 B.鉴真 C.郑和 D.戚继光
15.“(法师)周流多载,方始旋返。十九年正月,届于长安……亲践者一百一十国,传闻者二十八国……尔其物产风土之差,习俗山川之异,远则稽之于国典,近则详之于故老。”出自( )
A.《送子天王图》 B.《步辇图》
C.《西游记》 D.《大唐西域记》
16.唐朝时期,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等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以下促成这一文化圈形成的有( )
①日本遣唐使来华②鉴真东渡
③新罗学习唐朝政治制度④郑和下西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后半辈不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后期的( )
A.贞观之治 B.开元之治 C.安史之乱 D.藩镇割据
19.下列有关五代十国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B.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C.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政权分立,可见分裂才历史发展趋势
20.小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和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等内容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最可能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非选择题
21.唐朝是一个繁荣开放的时代,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七年级(1)班就盛世唐朝的开明君主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励精图治·英明显】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的为君之道是以民为本,他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太宗的用人原则。
【是非功过·论女皇】
材料三: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3)根据材料三,结合课本知识谈谈武则天为唐朝全盛作出了哪些贡献。
【治世清明·盛世兴】
材料四: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4)开元初年,唐玄宗采取了哪些“留心理道,革去弊讹”的措施?
【以古鉴今·谈感悟】
(5)唐朝出现了哪两个著名治世?结合以上探究活动及唐朝几位帝王的治世良策,谈谈对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有何借鉴意义。
22.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技术创新】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a)、图(b)描绘的是唐朝发明、推广的哪两种农业生产工具 它们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共同作用
【和同一家】
材料二 下面是张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图》
材料三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认为……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四 (唐朝)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
(2)材料二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3)材料三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4)根据材料四,指出唐朝实行这种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影响。唐太宗由此获得了什么尊称
(6)由以上材料归纳唐朝前期的时代特征,并说明出现这些时代特征的重要前提是什么。
23.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盛世气象新】
材料一:两幅图片
(1)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分别写出图一和图二中生产工具的名称。
材料二:唐朝鼎盛时期是诗歌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时期。众多的诗人在浪漫的氛围中自由地创作,共同营造出震撼后世的“盛唐气象”。
(2)材料二中唐朝鼎盛时期的皇帝是谁?他统治前期被称为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当时的国情和诗歌的繁荣的关系?
【和同为一家】
材料三: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3)材料三中“吐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指的是谁?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积极影响?
【海内存知己】
材料四:唐朝的繁盛吸引了当时世界各国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强大的国力、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和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唐朝时期我国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两位杰出高僧。从他们的事迹中可以看出唐朝的对外政策是怎样的?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最主要的时代特征。
答案:
1-10:DADDC; DCBBA; 11-20:ABABD; ADCCD
21.(1)措施: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问题: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与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 用人原则: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3)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重用人才,重视发展生产,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4)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5)“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经验:要坚持改革,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重用人才;关注民生,以民为本,重视发展生产。(言之有理即可)
22.(1)曲辕犁和筒车。节省和解放了人力,提高了效率,有利于农业生产。
(2)和亲、会盟等。
(3)汉族;少数民族。开明的民族政策。
(4)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天可汗”。
(5)特征:繁荣与开放。前提: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3.(1)曲辕犁,筒车。
(2)唐玄宗;开元盛世;经济的繁荣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3)西藏;文成公主;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鉴真、玄奘;对外开放。
(5)繁荣与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