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综合提优测评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右图是中国大皇帝书系之《隋文帝》,假如你阅读此书,会了解到隋朝结束。隋文帝南北朝时期分裂局面的事件是()
A.隋代北周 B.隋军灭陈
C.杨广即位 D.隋开运河
2.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下的考生可以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材料主要体现出科举制的特点是()
A.注重门第家世 B.取士方式多样 C.关注道德品质 D.公开公平竞争
3. “对于中国历史来讲,公元61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能够为该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隋朝的建立 B.大运河的开挖 C.科举制的创立 D.隋朝的灭亡
4.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
“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西周实行分封制
C.隋朝创立科举制 D.秦朝建立皇帝制度
5.毛泽东说:“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
以下史实能够佐证“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的是()
①创立殿试制度②重视生产③减轻人民负担④击败东、西突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 “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达臻全盛。”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7.唐朝诗人王维对渝州有这样的描述:“登高远眺,万家井邑出现,两江之中舟船济济,水国乡民舟中行商,二水流过,分外澄明。”王维的描述直接反映了渝州()
A.政治清明 B.经济繁荣 C.民族团结 D.文教昌盛
8.下图为“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高大的骆驼上四个人俑分坐两侧,其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注:中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人的泛称)乐俑。左侧前乐俑手托琵琶,后乐俑做吹笛状,右侧前乐俑着圆领长衣,中间胡人俑正翩翩起舞。这件乐舞俑包含浓郁的情调,从图片和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①唐朝制瓷业发达②唐朝民族交融的盛况③唐朝人服饰的特点④唐朝和日本交往频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它的作者是()
A.阎立本 B.颜真卿 C.欧阳询 D.吴道子
10.对比下面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①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②钱币上都有汉字③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④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唐朝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是()
①日本②新罗③天竺④雅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④
12.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中国古代金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当时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13.《旧唐书》记载:在这次战乱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之后,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该战乱发生时的唐朝皇帝是()
A.唐高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肃宗
14.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这次起义()
A.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唐朝统治
C.平定安史之乱 D.形成落镇割据的局面
15.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②开国之君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③北方的五个政权和南方的十个政权合称为“五代十国”④统一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共35分)
16.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一皮日休《汴河怀古》
(1)材料一中的“此河”指什么?它的中心在哪里?(4分)
材料二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周匡物《及第谣》
(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选官制度?该制度的主要考试科目是什么?(4分)
材料三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一陈陶《陇西行》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与哪一少数民族的关系?列举一例“和亲”事实。(4分)]
材料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一杜甫《忆昔》
(4)材料四反映的是唐朝的哪一盛世局面?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4分)
材料五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晁卿指阿倍仲麻吕,他的汉名为是衡)一李白《哭晁卿衡》
(5)材料五中的诗句是唐朝与哪一国家间友好交往的见证?请你再举一则事例。(4分)
(6)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朝的时代特征。(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一白居易《胡旋女》
材料二1300年前,在唐朝的初期,在南昌曾经有过一次盛会,造留下来了一篇名作,就是王勃的《膝王阁序》。王勃用美丽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人力物力,其中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句,很确切地道出初唐时代中国的潜力。以后10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发挥了巨大的潜力创造了盛唐文化,为当时世界之冠。一杨振宁《在广州粒子物理讨论会开幕式上讲话(1980)》
(1)从材料一中的“胡旋”一词可以看出唐朝文化有什么特点?(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诗歌为例说明唐朝文化的繁荣景象。(6分)
(3)材料二中王勃的诗句确切地道出了初唐时代中国的巨大潜力。我们今天该如何发挥这一潜力?(4分)
三、探究题(20分)
18.隋唐以其前所未有的辉煌与繁荣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请根据以下材料,探究隋唐历史。
【帝王功绩】
(1)根据下列描述,写出相关的帝王。
①他统一中国,结末长期分裂局面,建立隋朝 。(2分)
②他在位期间修建了大运河,正式创立了科举制 。(2分)
【盛世局面】
材料一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一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在位时期开创了哪一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4分)
【科技创新】
材料二
(3)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出现的哪两种农业工具?(4分)
【民族交融】
材料三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4)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他被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4分)
【对外交流】
材料四唐代文化呈现一种兼容的气度。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13次之多;古印度一再造使唐朝;波斯、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不少人定居唐朝,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都受到唐政府的尊重。
(5)请你举出两个唐朝中外友好交往的史例。(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