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27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27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3 11:1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历代朝代歌》
整体感知
——明清时期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东周
封建社会
(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秦汉时期
(2)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3)繁荣与开放时代
——隋唐时期
(4)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辽宋夏金元时期
(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的统一
开通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朝的灭亡
隋文帝
隋的统一
581年,
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东汉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南朝
北朝
581
589,统一

总的发展趋势
政权分立
全国统一
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
建立者:
建立都城:
581年
隋文帝杨坚
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
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三要素
3.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想一想
隋为什么能统一南北?
2. 3.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大交融;后来出现南北朝对峙,政权更迭频繁,人民渴望统一;而南方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民南迁,带去了劳动力与先进技术,还有自然因素等原因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
材料二:
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材料三:
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他喜爱诗文,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君臣酣歌,连夕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同。
1.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2.隋文帝励精图治,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3.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
隋统一后采取哪些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影响?
措施
经济:
政治: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通过整顿户籍,隋朝政府清理出隐漏人口164万,还有大量逃亡农民通过申报户口重新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国家控制了大量的自耕农,并以此为依据来收取赋税。
这些措施有什么影响?
隋初 隋盛 结论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材料一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材料二: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影响:
1.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2.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开通大运河
1.开凿者及时间:
隋朝大运河
隋炀帝 605年起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目的:
一条纵贯南北
3.开凿概况:
2千多公里
3点:
4段:
5河: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洛阳
涿郡
余杭
中心:洛阳
南北起止点:
南:余杭
北 :涿郡
涿郡(北京)
余杭(杭州)
洛阳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海河
黄河
长江
钱塘江
“3+4+5=1”
阅读史料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运(水上粮食运输),仰此一渠。
思考:隋朝大运河的作用?
作用(意义):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地位: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 人工水道。
材料二:
《汴河怀古》二
唐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一:
《汴河》
唐 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重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思考:
(1)两首诗中,对隋朝开通大运河和隋朝灭亡的关系分别持什么观点?
(2) 你赞同哪一个观点?请说明理由?
原则:一分为二、全面、客观
(1) 两则材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需要全面看待。大运河的开凿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
(2)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3) 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但这不是隋朝灭亡的全部原因。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背景:
材料一: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正式设立了每年举行的常贡之科。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问题。九品中正制选才标准是什么?科举制的选才标准又是什么?
2.科举制的诞生
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什么是科举取士制度?
科——考试科目 ;举——是选拔人才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3.科举考试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成为了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1)营建大量工程; (2)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3)屡次发动战争,三征辽东
隋朝灭亡
1.根本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2.直接原因:
农民起义,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3.灭亡标志: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扬州)被部下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的统一
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统一全国。
开通大运河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 605年起
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作用(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试选才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隋朝灭亡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结果: 618年隋朝灭亡,唐朝建立
1.学习隋唐史后,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
A.文明初露曙光
B.繁荣与开放
C.由分裂走向统一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随堂练习
B
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此话说明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是( )
A.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沟通了涿郡和余杭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D.有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C
3.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C
4. 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