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26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26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3 14:1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预习导航
合作探究
巩固拓展
当堂检测
1.北宋的建立:后周大将发动陈桥兵变,时间 年,改国号为 ,史称北宋,建立者是 (宋太祖),都城在   。
2.结束分裂: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民南方割据政权,
结束了 ________ _____局面。
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军事方面:
①首先解除___________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②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___________;
③他还经常调换军队__________,定期换防。
行政方面:
①在中央,宋太祖采取_______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__________大权。
②在地方,派_____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____________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还取消_________收税的权力,陆续在地方设置_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960

赵匡胤
开封
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
禁军将领
调动
将领
分化事权
军政、财政
文臣
三年一换
通判
节度使
转运使
预习导航
合作探究
巩固拓展
当堂检测
4.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_______________的弊端重现
措施:
①宋太祖有意重用________掌握军政大权。
②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_______、提升_______地位的政策,使文臣_______的格局逐渐形成。
③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_______行军布阵。
④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增加_________, 提高_______地位。
3.影响: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__________的风气,杜绝了 __________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__________和社会的安定。
武将专横跋扈
文臣
武将
文官
统兵
阵图
科举取士名额
进士
尚武轻文
武将跋扈
政权的稳固
1127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进入了神秘的北宋太庙...
宋太祖留下祖训:
“与士大夫治天下”,
“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靠兵变改朝换代。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
——《旧五代史》
五代十国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预习导航
合作探究
巩固拓展
当堂检测
时 间:
建立者:
定 都:
事 件: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开封(东京)
陈桥兵变
一、宋朝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预习导航
合作探究
巩固拓展
当堂检测
方针:
"先南后北"
北宋
北宋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吗?
北宋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979年)
北宋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吗?
916年辽国建立
北宋完成局部统一
判断
《雪夜访谱图》
建隆二年(961),太祖召赵普问日:“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
普日: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语未毕,上日:“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北宋)司马光: 《涞水记闻》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11页
1、赵普分析五代以来的弊端是?
(一)宋太祖采取的措施
1、收其精兵(军事上P29)
●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兵权。
●②控制军队调动,将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③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更戍法)
收兵权
预习导航
合作探究
巩固拓展
当堂检测
(一)宋太祖采取的措施
2、稍夺其权(政治上)
在中央
①为防止宰相权利过大,采取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在宰相之下添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枢密使分取军权,以三司使(又称“计相”)分取宰相的财权。
——《中国古代史》
二府三司制
在地方
②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知州) ,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利
五代方镇残虑....朕(宋太祖)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研读: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 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根据材料,说明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知州发布的各项文件需通判一起著名才能生效
预习导航
合作探究
巩固拓展
当堂检测
3、制其钱谷(经济上)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各州留一小部分作为地方的必要支出
(一)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预习导航
合作探究
巩固拓展
当堂检测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稍夺其权
2.制其钱谷
强干弱枝
中央集权强化
皇权大大加强
君强臣弱
为防止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
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国策:重文轻武
朕所创法度,子孙若能谨守,虽百世可也。
3.收其精兵
预习导航
合作探究
巩固拓展
当堂检测
(二)宋太宗采取的(重文轻武)措施
逐渐形成文臣统兵,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武将受限。
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武将受到牵制,束缚统军的指挥权。
宋朝重文轻武是轻视武备和军队吗
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抑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备乃至军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极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最多时达到120多方。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两宋300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士最多的朝代。据《宋史宰辅表》统计,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
糊名、誊录
宋朝四大书院
(三)宋朝发展科举制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宋真宗《励学篇》
具体措施: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P31)
北宋科举开始为读书人参与政治创造了条件吗
宋人科举考试图
科举制
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3、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4、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
5、宋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提高进士的地位
预习导航
合作探究
巩固拓展
当堂检测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
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预习导航
合作探究
巩固拓展
当堂检测
材料: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北宋灭亡的标志),虏骑(少数民族骑兵)所过,莫不溃散。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合作探究:和你的小伙伴们一起找找,哪些政策
出了问题?出了什么问题?
预习导航
合作探究
巩固拓展
当堂检测
连连看:请把相关的措施与对应的弊端连起来。
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设多重机构 削弱相权
禁军将领定期换防
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设通判,牵制知州
重文轻武
地方财政困难
政府机构重叠,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庞大
军队指挥作战不灵,战斗力下降
积贫积弱
预习导航
合作探究
巩固拓展
当堂检测
想一想,这种重文轻武的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削弱了军队战斗力;政治机构重叠,降低了行政效率,增加了财政支出,加重了人们负担。(贫)
预习导航
合作探究
巩固拓展
当堂检测
三、王安石变法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领域 措施 内容
经济 募役法 纳钱代役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方田均税法 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
军事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
目的
富 国 强 兵,政权巩固
预习导航
合作探究
巩固拓展
当堂检测

王安石变法成功还是失败
失败

那我们要否定王安石变法吗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预习导航
合作探究
巩固拓展
当堂检测
五分钟完成当堂检测
预习导航
合作探究
巩固拓展
当堂检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