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新课导入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过渡时期(1949-1956年)
“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5课 三大改造
1953-1956年底
1、掌握三大改造的形式、实质、意义、缺点。
2、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意义,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学习目标
什么是三大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材料:
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土地改革后我国农村经济是什么样的状况?
一、农业合作化
1、原因:
2、方式:
3、目的:
4、原则:
5、时间:
6、阶段:
7、高潮:
8、结果:
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②农民也有进行农业互助合作的要求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土地入股
牲畜农具折价入社
统一经营
统一分配
农业生产合作社
拓展延伸
改造方式
一、农业合作化
1、原因:
2、方式:
3、目的:
4、原则:
5、时间:
6、阶段:
7、高潮:
8、结果:
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②农民也有进行农业互助合作的要求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自愿互利
1953年-1956年
1、农业互助组 2、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参加合作社农户 占全国农民总数(%) 参加高级生产合作社 占全国农户总数(%)
1.18亿户 96.3 1.0742亿户 87.8
农民结队报名入社
对入社的牲口合理议价
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材料:
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想一想,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出现急躁冒进的问题。
手工业——手工业合作化
二、
1、背景:
2、方式:
3、时间:
4、结果: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3年-1956年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底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参加手工业合作社人数 占手工业者总数
603.9万人 91.7%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上海装订生产合作社
发给社员的股金证
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一度遭受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但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
请想想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二、公私合营
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财产被没收,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财产没收显然有失公允,可不没收,他们又存在剥削,显然与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不相吻合。
面对这种情况,当时国家领导作出什么决策?
二、公私合营
1.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背景)。
(1)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
(2)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的增强,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三、公私合营
1、背景:
2、方式:
3、时间:
4、高潮:
5、政策:
公私合营
1954年-1956年
赎买政策(概念、意义)
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单个企业公私合营,实行利润分配,就是“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家占34.4%,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赎买政策
公私合营信大祥绸布商店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泽东送喜报。
四、三大改造的完成
1、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时间:
2、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
3、三大改造中出现的问题
1956年底
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的社会性质在近现代发生了三次变化:
①1840年,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后,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③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
难点释疑
知识链接小结
过渡时期总路
线(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工业化
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个五年计划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953年
1953 — 1957年
1956年底
进入社会主义初步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