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3 08:2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指的是什么制度?
新闻链接:
社会主义制度
【名词解释·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依法实行的制度,相对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而言。
基本要素是民主、工业化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资料:
劳动资源、工具
(如土地、厂房、机
器、耕畜等)
生产资料公有制:
在我国表现为生
产资料由国家所有和
集体所有两种形式。
社会主义特征
政治:
人民当家作主
经济:
公有制占主导
1954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大改造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社会主义改造)
1953—1956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学习目标



记住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与政策。
知道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认识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一、农业、手工业
的合作化
阅读材料,说说土改后的农业又遇到哪些新问题?
材料1:
材料2: 土改之后,中国农民拥有了土地,但是一些农民因为缺少农
具、牲畜等,生产发展十分缓慢,甚至出现了荒地、出租土地和卖地
等情况。
农业实行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部分农民
因缺少生产资金、生产资料等,无力耕种,只能卖地或出租土地。

人均占有土地 2.93亩(单个劳动力一天可种5亩地)
人均占有牲畜 0.43头(单头耕牛负担率平均为30亩)
人均占有农具 1.95件(包括犁、耙、水车等)
土改后鄂湘皖三省生产资料占有情况调查表
史料研读
论从史出
阅读课文,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弊端及影响?
·难以解决水利灌溉 ·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不能合理使用耕地 ·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1951年9月,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制定了《中共中
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并在12
月15日,为印发决议草案写了通知,指示全党把农业
互助合作当作一件大事去做。”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51年》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
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阅读课文,找出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原因、时间、方式、目的、原则、过程、结果。
原因
时间
方式
目的
过程
原则
结果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1953年-1956年
引分散的个体农民导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1、农业互助组 2、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自愿互利,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互助组是指农民自愿互利、互换人工或畜力、共同劳动的集体劳动组织。
1953年鄂、湘、赣3省10乡农户(贫农)人均收入比较 (单位:折合稻谷市斤)
未组织户人均收入 临时互助组 常年互助组 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均 比未组织户高 人均 比未组织户高 人均 比未组织户高
995 1126 17.6% 1295 35.6% 1401 46.7%
改造
原则
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生产组织形式中哪种效果最好?为什么?
重点突破
一、农业的合作化
第5课 三大改造
参考:农业合作社形式效果最好。这种生产组织形式有利于集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弥补了个体生产形式的不足和缺陷。
03
高级农业合作社
02
初级农业合作社
01
农业互助组
一般由几户至或十几户组成,共同劳动、分散经营。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和收获的农产品,仍归私人所有,但由于换工互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的集体经济组织。特点是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社,由社统一经营,社员集体劳动,劳动产品统一进行分配。
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基本单位是生产队。把劳动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队使用
变生产资料
私有制为公有制
改造
过程
改造
实质
重点突破
一、农业的合作化
第5课 三大改造
1、下列对三大改造前后的土地所有制理解正确的(  )
A.由私有到公有 B.由私有到私有
C.由公有到公有 D.由公有到私有
【知识梳理】建国后我国土地所有制的演变
土地改革前
土改后三大改造前
三大改造后
A
【讲练结合】
地主土地私有制
农民土地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2、20世纪50—8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4次调整、其中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实现伟大变革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的丰收报喜信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11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确定了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和政策,即“从方针上,应当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在组织形式上,应当是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方法上,应当是从供销入手,实行生产改造;在步骤上,应当是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
阅读材料及课本p24第二段正文,找出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和结果
改造
方式
改造
结果
一、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参加合作社农户 占全国农民总数(%) 参加高级生产合作社 占全国农户总数(%)
1.18亿户 96.3 1.0742亿户 87.8
史料为证
1956年底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参加手工业合作社人数 占手工业者总数
603.9万人 91.7%
一、手工业的合作化
第5课 三大改造
二、公私合营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国家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
材料1: 上海解放初期,一部分投机商在市场上兴风作浪,牟取暴利。其利用群众对纸币不信任的心理和人民币立足未稳的机会,掀起了一场银元大战,引起市场的物价波动。从5月27日- 6月9日的12天里,银元价格上涨两倍,致使物价上涨247%。这场“银元之战”及其后的“粮棉之战”,都极大地扰乱了上海的经济秩序。
据材料,说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背景?
材料2:据统计,1952年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45.1%,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53.5%。工农业产品产量已超过建国前的最高水平。
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国营经济力量得到增强
材料3:1950年上海已有中国实业、中国通商等5家银行宣布公私合
营,并称为“新五行”。1951年7月,一家大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正式改组为公私合营性质的银行。
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论从史出
(1)时间:1954年起
(2)方式: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
表居于领导地位
(3)创举: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
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
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概念解析
1.什么是“公私合营”?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2.什么是“赎买政策”?
指国家有偿的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
3.“赎买政策”具体办法有哪些?
前期采取分配利润的政策。分配实行 “四马分肥”,即资本家占
红利的20.5%,国家占34.4%,工人福利占5%,公积金占30%。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定息”政策。规定:十年内每年由国家
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资本,发给股息,年息为5%。
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的新厂牌
工商界向主席报喜
上海信大祥绸布店
北京各界组成献礼报喜队
全行业公私合营是我国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
三、三大改造
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第5课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与缺点
行业 改造前 改造后
农业 个体农民 集体
手工业 个体手工业者 集体
资本主义工商业 私人资本家 国家
实质: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全部由社会直接占有;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社会主义社会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 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开始消亡; 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将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
第5课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与缺点
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办大社,并大社,结果造成各种消极现象,如生产品种减少,产品质量下降,使得人民群众生活感到不便。
具体来说:步子太快,工作粗糙,在公私合营时“裁并”的企业、商业网点太多,使得门市部、零售点太少;大量没有剥削的小商贩、小业主也当作剥削者资产阶级分子进行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有益经验,注意吸收不够;对原有工商业者的处理欠妥当,没有使他们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回顾北京冬奥会筹办、举办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多中国人民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斗争,历经6年多的精心筹办、10余天的精彩举办,交出了独一无二、震撼世界的冬奥答卷。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卓越治理能力的生动诠释,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的有力注解。
世界永远可以相信中国!
三大改造
改: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参加合作社
改造形式:公私合营
改造政策:赎买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造: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课堂小结
知识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的三次变化:
鸦片战争
新中国成立
三大改造完成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840年
1949年
1956年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下图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私经济成分比例。与此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全部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国民经济调整到位
讲练结合
2.1956年,毛泽东在一次国务会议上说:“在我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不但可以改变个体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而且可以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这一讲话聚焦的是(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 C.工业化建设 D.抗美援朝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