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16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16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3 15:1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叶圣陶先生。
2、掌握文中所表现叶圣陶先生的品性并向之学习。
3、学习本文对人物的刻画方法。
作者我知道
张中行,原名——,著名——、——、——。
20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
张璇
学者
哲学家
散文家
季羡林
金克木
高人
逸人
至人
超人
叶圣陶我知道
叶圣陶成长研究报告
名字由来
外貌特征
人物简历
代表作品
成长经历
字词我能行
丁卯年 商酌 譬如
朦胧 累赘 拖沓
诲人不倦 不耻下问
颠沛流离 以身作则
内容我清楚
看篇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选材:与作者相关的。
看篇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在哪些自然段写到的?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3-5):修改文章、送客、复信
律己严 (6-8):写文章、重视语文
内容我清楚
作文做人力求完美
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写法探究
看句
请默读从3-8自然段中找找具体事例中的语句来说说作者如何体现叶圣陶先生的品质。用圈点批注法。
以小见大
具体事例
主题大
看段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决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繁简有时牵涉到内容方面,意思无价值,甚至更坏,当然以不写为是。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人物刻画法二
人物刻画方法一,人物描写首当先。
外动神心细致写,栩栩如生形象现。
人物刻画方法二,以小见大冲第二。
小事例,主题大。先概括,后举例。
用描写,用故事。结尾处,写感悟。
课后写作
题目《某某二三事》
要求:
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一篇文章。
人物可以是最熟悉的人也可以是老舍,鲁迅,阿长,闰土等作家,书中人物。
我们的榜样: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与人处,讲信用,不欺小,不恃强。
与人语,要和气,听人讲,莫插嘴。
有客来,起身迎,让座毕,茶水上。
访亲友,轻敲门,人未请,莫自闯。
乘车船,不抢座,帮残疾,让老弱。
捡东西,要上交,借东西,按时还。
待人宽,律己严,礼仪经,记心间。
知礼仪
作业
积累:
叶圣陶先生的名言。(至少三条)
推荐阅读:
肖复兴《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至善《几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