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纸的发明 同步练习 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纸的发明 同步练习 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3 13:5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10 纸的发明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声调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闲散 放牧 社会 呕吐 全貌 告诫
B.不禁 遵守 资金 雕刻 旗杆 折腾
C.皇宫 朝鲜 咖啡 希望 撒手 颤巍巍
D.首都 对称 皱眉 抱怨 泄气 道歉
2.理解课文选一选。
《纸的发明》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A.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B.赞美造纸术很伟大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我国的造纸术首先第一个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
B.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清明节、劳动节、中秋节。
C.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D.校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
4.不符合蔡伦造纸术特点的一项是( )
A.原料容易得到 B.可以大量制造
C.价格便宜 D.可以书写、复印、包装
5.对下面的手工过程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把碗盘中的食物残渣用抹布或者纸巾擦掉,然后放在溶有洗洁精的水里。用洗碗布蘸取溶有洗洁精的水清洗碗盘。把碗盘洗好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后把洗好的碗盘沥干。
A.擦→溶→蘸→冲洗→清洗→沥干
B.擦→放→溶→清洗→冲洗→沥干
C.擦→放→蘸→清洗→冲洗→沥干
D.放→溶→蘸→清洗→冲洗→沥干
二、填空题
6.由下图我想到课本中的一个四字词语:_________。下列哪一项与这个词语意思相反?( )。
A. 学贯中西 B.满腹经纶 C.目不识丁 D.才高八斗
7.下列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圈出来,并在括号里改正。
(1)偶尔 倒映 优闲 服务( )
(2)尘土 社会 呈现 休建( )
(3)昆虫 夸桨 粘胶 牧场( )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修改句子。
(1)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
(2)太阳升起来了。(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
(3)一棵高大的树挺立在路旁。(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
(4)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
9.口语交际。
说话是一门艺术。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意义是不一样的。比如杨涛想去新华书店,可是不认识路,这时候看见一个老人家,他走向前去说:“喂,老头,电影院怎么走!”你觉得老人家会告诉他路吗?你觉得杨涛应该怎么问路呢?
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张衡
东汉时期,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名叫张衡。发明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那时候,经常发生地震。每发生一次地震,都会影响到很多地区。不仅城墙、房屋大量倒塌(tā),还会死伤许多人畜。
当时,人们把地震看做不吉利的征兆,认为是得罪了上天的结果。张衡却不这么看。他认真记录(lù)、研究地震现象,经过细心考察和分析,发明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地动仪用铜(tónɡ)铸(zhù)成,形状像大酒坛(tán)。顶上有凸(tū)起的盖。四围铸有八条龙,龙头对准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含着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着八只铜铸的蛤蟆(há ma),仰着头,张着嘴,对准上面的龙嘴。要是哪个地区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就会张开嘴巴,吐出铜球。铜球当啷(dānɡ lānɡ)一声,正好落在蛤蟆的嘴里。人们听了,就知道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地动仪正对西方的那个龙嘴突然张开,吐出了铜球。按照张衡的设计,这就说明京城西部发生了地震。
可是那一天,京城洛(luò)阳的人们没有一点儿感觉,也没有听说附近有哪儿发生了地震。大伙儿议论纷纷,都说张衡的地动仪是骗(piàn)人的玩意儿,甚至有人说他造谣生事。
过了两天,有人骑着快马来向朝廷(tínɡ)报告,说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金城、陇(lǒnɡ)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还发生了山崩(bēnɡ)。大伙儿这才信服了。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zhuó)越的贡(ɡònɡ)献。
10.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张衡是______________时期杰出的______________,他发明的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11.用横线画出描写地动仪外形的句子。
1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杰出 ( ) 卓越 ( )
13.从张衡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
火药的发明
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 )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 )
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隋朝时,出现了硝石、硫黄和木炭三元体系的火药。黑色火药在唐代时正式出现。火药是由古代炼丹家发明的,从战国至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于做神仙和长生不老的幻想之中,驱使一些方士与道士炼“仙丹”,在炼制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的配方。
唐代炼丹家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创了硫黄伏火法,主要原料是硫黄、硝石、皂角子。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创状火矶法,用硝石、硫黄及马兜铃一起烧炼。这两种配方,都是把三种药料混合起来,已经初步具备火药所含的成分。火药最初并非应用在军事上,而是应用在宋代诸军马戏的杂技演出,以及木偶戏中的烟火杂技上药发傀儡。宋代演出“抱锣”“硬鬼”“哑艺剧”等杂技节目,都运用刚刚兴起的火药制品“爆仗”和”吐火”等,以制造神秘气氛。宋人同时也以火药表演幻术,如喷出烟火云雾以遁人、变物等.以达神奇迷离之效。
中国发明的火药首先运用于制造烟火,不久后就将其运用于军事,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火箭。宋代,中国火药的军事运用已经相当成熟,使得中国的科技遥遥领先于世界。
14.在第一自然段的括号中填上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 。 B., 。 。 C., 。 。 D.。 , 。
15.火药的发明者是( )
A.炼丹家 B.帝王 C.贵族 D.蔡伦
16.战围时期,炼制火药的目的是( )
A.制作烟花
B.用于战争,打击敌人
C.用于满足帝王贵族长生不老的幻想
D.发射火箭和打猎
17.火药最初用于( )
A.军事上 B.杂技演出 C.发射火箭 D.打猎
18.关于唐代炼制火药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682年,首创了硫黄伏火法,主要原料是硫黄、硝石、皂角子
B.808年,又创状火矶法,用硝石、硫黄及马兜铃一起烧炼
C.硫黄伏火法和状火矶法都是把三种药料混合起来,已经初步具备火药所含的成分
D.由皇帝亲自配置材料,亲自炼制
19.第三自然段中的加点词语“初步”能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的声调。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拼音读准。
A散sǎn、牧mù、社shè、吐tù、貌mào、诫jiè
B禁jīn、遵zūn、资zī、雕diāo、杆gān、折zhē
C宫gōng、鲜xiǎn、咖kā、希xī、撒sā、巍wēi
D 都dū、称chèn、皱zhòu、怨yuàn、泄xiè、歉qiàn
故答案为:B
2.A
【解析】

3.D
【解析】

4.D
【解析】

5.C
【解析】
【详解】
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及提炼信息的能力。对下面的手工过程可结合动词“擦、溶、蘸、冲洗、清洗、沥干”来概括。
6. 学富五车 C
【解析】
【详解】
观察图画,一个人的书要用好几辆马车来拉,这是成语“学富五车”的形象说法。“学富五车”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学问很高,C项“目不识丁”通常形容人不识字,其他三个成语和“学富五车”意思相近。本题选C。
7.(1)优——悠
(2)休——修
(3)桨——奖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易错字、同音字的辨析能力,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平时遇到同音字、易错字注意识记。
(1)“优”应改为:悠。
(2)“休”应改为:修。
(3)“桨”应改为:奖。
8.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越远了。 清晨的太阳从海平面上缓缓地升起来了。 一棵高大的树挺立在路旁,像一个个英姿飒爽的战士一样。 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
【解析】
【详解】
(1)这道题考查学生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首先需要分析句子中反问句的成分,找出语气词“吗”并删掉;接着把否定“不是”改成肯定意思,也就是把“不是”删掉即可;最后将问号变成句号,将前面“马跑得越快”,照抄下来就完成解答。
(2)本题考查扩句的知识点。扩句就是给简短的句子加上修饰成分,使句子变得生动、具体、形象。学生按照要求添加修饰词即可。
(3)本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比喻修辞并且展开丰富的想象。比喻就是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长得像但是又不是同类。学生按照要求改写句子即可。
(4)本道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理解与运用。这个句子前后矛盾,“估计”表示不确定,“一定”表示确定,所以把“一定”去掉即可。
9.示例:我觉得老人家不会理他。杨涛应该这样说:“老爷爷,您好!打扰一下,请问新华书店的路怎么走?”
【解析】
【详解】
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境来写。要注意不同的身份,根据身份确定称谓,要针对问题拟句,掌握好说话技巧 ,学会说话得体 ,要做到语气委婉,不生硬,用词一定要恰当。
故答案为:我觉得老人家不会理他。杨涛应该这样说:“老爷爷,您好!打扰一下,请问新华书店的路怎么走?”
10. 东汉 科学家 地动仪
11.地动仪用铜铸成,形状像大酒坛。顶上有凸起的盖。四围铸有八条龙,龙头对准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含着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着八只铜铸的蛤蟆,仰着头,张着嘴,对准上面的龙嘴。要是哪个地区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就会张开嘴巴,吐出铜球。铜球当啷一声,正好落在蛤蟆的嘴里。人们听了,就知道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
12. 平凡 寻常
13.生活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思考、解决问题。
【解析】
10.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完成此题,抓住第一自然段和结尾段便可得出答案。
1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完成此题,仔细阅读第四自然段便可得出答案。
1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要求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根据其含义写出相应的反义词。
13.本题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完成此题时,抓住张衡的人物形象分析,便可得出答案,注意语言表达要通顺。
14.B
15.A
16.C
17.B
18.D
19.不能:“初步”指开始阶段。如果删上“初步”则说明这两种配方已经完全具备火药所含的成分,表述不严谨.不符合实际。
【解析】
14.考查标点。解答此题要先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
1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短文“火药是由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可知。火药的发明者是炼丹家。
16.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从战国至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于做神仙和长生不老的幻想之中,驱使一些方士与道士炼‘仙丹’,在炼制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的配方。”可知。战国时期,炼制火药的目的是用于满足帝王贵族长生不老的幻想。
17.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火药最初并非应用在军事上,而是应用在宋代诸军马戏的杂技演出”可知。
18.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文段内容“唐代炼丹家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创了硫黄伏火法,主要原料是硫黄、硝石、皂角子。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创状火矶法,用硝石、硫黄及马兜铃一起烧炼。这两种配方,都是把三种药料混合起来,已经初步具备火药所含的成分。”可知ABC正确,D选项错误。
19.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先说说加上这个词句子的含义,然后再说去掉这个词句子的含义。
不能:“初步”指开始阶段。如果删上“初步”则说明这两种配方已经完全具备火药所含的成分,表述不严谨.不符合实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