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干燥(zào) 灼伤(zhuó) 合适(shì)
B.高雅(y ) 吻合(w n) 大概(kài)
C.逆风(nì) 超过(chāo) 空隙(xī)
D.掀起(xiān) 一副(fú) 钳子(qián)
2.读一读下列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寻找——找寻 B.积累——累积
C.牛奶——奶牛 D.代替——替代
3.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星星害羞地躲进了云层中。
B.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
C.满池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D.那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
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两句意思不同的一句是( )
A.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B.它们飞得这么低,不能看到遥远的家。
C.它们飞得这么低,能看到遥远的家。
5.“水中点灯”这个实验过程的正确顺序是哪一项?( )
①我测量了一下,有三厘米那么深呢!
②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盆子、水、蜡烛、打火机。
③接着,将蜡烛固定在盆子的底部,倒人水,点燃蜡烛。
④等蜡烛慢慢燃烧后,你就会看到火苗可以延伸到水底下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二、填空题
6.照样子,写一写。
1.例:昙花一现(含有植物的成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例:确确实实(AABB式)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因为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写一个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照样子,写词语。
确确实实(AABB式)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荡来荡去(×来×去)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鲜花朵朵(ABCC式)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一翘一翘(含数字的)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该写句子。
(1)春天,花儿们。(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蜜蜂靠的( )超常的记忆力,( )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填关联词语)
(3)这些小虾,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葡萄架的空隙里漏下的阳光洒落在水面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句子训练。
1.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讨论并阅读了《草房子》这本书。(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这是一个________句,把______比喻成_______,我能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用加点的关联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10.填空。
“__________”一词表明“我”最初知道“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是不确定的,这句话点明了“我”做实验是为了验证这个“______________”是真是假。
11.“我”是如何准备这个实验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画“ ”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花钟(片段)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3.这段话中哪个句子提示了这一段的主要意思?请你用“ ”划出来。
14.这段话按______顺序,依次介绍了_____、蔷薇、_____、_____、万寿菊、______、以及_____、夜来香和_______的开放时间。
15.这段话向我们介绍各种花的开放时间是不同的,主要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
我也能这样来介绍一种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16.快乐习作。
题目:一次有趣的实验
同学们,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你动手做过什么实验吗?向大家介绍一下。把做实验的过程写清楚,把感觉有趣和印象深刻的内容写清楚,写出“趣”味,不少于3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本题中注音全对的是A项。
B项:大概kài——gài
C项:空隙xī——xì
D项:一副fú——fù
2.C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如"美好"和"美妙"、"懒惰"和"怠惰"、"枯萎"和"干枯"、"宽敞"和"宽阔"。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寻找:找;觅求。
找寻:寻找。
积累:积聚起来的事物。
累积:聚积。
牛奶:母牛的乳腺分泌出的白色或略带黄色的流汁,用来哺育它们的幼畜,其中含有成为悬浮状的各种不同比例的脂肪、蛋白质、糖和无机盐。
奶牛:专门培育的产乳量高的牛。
代替:以乙换甲,并起原来由甲或应该由甲起的作用。
替代:代替。
3.A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A句用了拟人的修辞,B句用了比喻的修辞,将燕子的尾巴比作剪刀,C句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满池的荷叶比作大圆盘,D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比作白玉。
4.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疑问句的理解。“怎么能看到”只有一重否定,所以这个句子表示否定的意思,也就是“它们飞得这么低,不能看到遥远的家。”因此C项与其他两句意思不同。
5.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实验“水中点灯”的的顺序,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排序即可,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6. 铁树开花 空谷幽兰 胸有成竹 来来往往 熙熙攘攘 坦坦荡荡 为什么小明上课总会迟到呢?因为他每天都赖床。 雨点儿掉在了大地上,成了大地的孩子;雨点儿掉在了叶片上,像孩子在玩滑滑梯;雨点儿掉在了花朵上,成了花朵的“化妆师”。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仿写词语,注意平时对词语的积累,根据题干的要求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
1.本题考查的词语是含有植物的成语,类似的词语有春暖花开、花花公子、国色天香、金枝玉叶、落叶归根、水木清华、守株待兔、花好月圆、世外桃源、青梅竹马、风花雪月、雾里看花、杏雨梨云、花容月貌。
2.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类型是AABB式的词语,类似的词语有明明白白、多多少少、星星点点、隐隐约约、吞吞吐吐、轰轰烈烈、蹦蹦跳跳、密密麻麻、从从容容、郁郁苍苍、恍恍惚惚、浩浩荡荡、勤勤恳恳、偷偷摸摸。
3.本题考查的是仿写设问句,注意设问句的格式是有问有答的句子,所以仿写时也要注意相同的格式。注意语境合情合理,不要写错别字。
4.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注意题干要求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排比即三句及其以上的相同句式,拟人即把物当成人来写。所以仿写的时候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即可。
7. 甜甜蜜蜜 口口声声 漂漂亮亮 跑来跑去 走来走去 游来游去 议论纷纷 得意洋洋 人才济济 百发百中 三心二意 七嘴八舌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不同结构形式的词语的积累与应用,根据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题目。
确确实实为AABB式词语,类似的词语如: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等。
“荡来荡去”属于“ABAC”式词语,类似的词语如:“飘来飘去”“走来走去”。
鲜花朵朵为ABCC式词语。类似的词语如:生机勃勃、文质彬彬、书声琅琅、含情脉脉、苦海茫茫、逃之夭夭、虎视眈眈。
一翘一翘为含有数字的词语,类似的词语有:三心二意、四面八方。
8. 春天,花儿们都争相展示着自己的笑脸。 不是 而是 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阳光洒落。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改写句子,要求改成拟人句。拟人句是让被描述的事物具有人的某些性格、情感、动作、神态等,把它人格化了。
本句把“花”当作人来写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两个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可以用“不是……而是……”相连。
(3)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注意加点词和例句的结构,仿写要注意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和结构即可。注意仿写的合理,不要有错别字。
本题要求写比喻句。比喻的构成必须有两个成分、两个条件。两个成分一个是所描绘的对象,即被比喻的事物,叫作“本体”或“主体”;一个是用来作比的事物或现象,叫作“喻体”或“客体”。两个条件一个是本体和喻体应当是不同的东西,有质的差异;另一个是两者之间又有某种相似之点。
(4)本题考查缩句。缩句时,要把所有修饰语去掉,要注意缩句后语句要通顺。缩写句子的步骤:① 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子的意思。②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宾),对这部分予以保留,删掉次要部分(定、状、补)③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本句缩为:阳光洒落。
9. 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我们阅读并讨论了《草房子》这本书。 比喻 花圃 钟面 香港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世界的东方。 挫折不是永久的失败,而是奋斗的新起点。
【解析】
【详解】
1.此题例句是拟人句,意在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在仿写的时候注意用上拟人的修辞手法,语句通顺合理即可。
2.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此句病处是语序混乱,应该是先阅读后讨论,所以将二者调换位置即可。
3.此题考查句子的理解,此句中“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可以看出把“花圃”比作了“钟面”,是一句比喻句。在仿写的时候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即可。
4.此题考查的是关联词造句的能力。“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在写句子的时候注意语句通顺,表达合理。
10. 听说 听说
11.“我”从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然后把它们带到四公里外的地方,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再放飞。
12.这句话详细介绍了“我”实验的步骤,充分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解析】
【分析】
10.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我们由句子:“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可知,我最初并不确定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我做实验只是为了证明真假。
11.
此题考查了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认真阅读短文,结合法布尔做实验的过程,通过抓关键词或用简短语言总结的方法,认真阅读第二自然段的第1、2句话可知,实验的过程一共分为四步,首先是捉蜜蜂、然后是走四公里路、做记号、放蜜蜂。
12.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由句子:“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我们可知,这是作者做实验的过程,通过捉蜜蜂、然后是走四公里路、做记号、放蜜蜂这一系列的过程,我们可知充分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13.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14. 时间 牵牛花 睡莲 午时花 烟草花 月光花 昙花
15. 拟人 向日葵的花瓣紧紧相挨,向着太阳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解析】
13.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和相关语句的理解和概括,结合文段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不同时间花开的不同样子来描写的,所以能提示出这一段的主要意思的一句话是“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14.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可以得出这段话是按照时间的顺序,一次介绍了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以及月光花、夜来香和昙花来展开的。
15.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修辞手法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等内容可以得出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相同的手法进行仿写,①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②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注意句子结构。
16.范文:
一次有趣的实验
今天作文课上,李老师在黑板上写了“生鸡蛋能浮起来吗?”八个大字。咦?老师这是要干嘛呀?老师跟我们说:“我们来做一个很有趣的实验。”
实验开始了,李老师把鸡蛋放进水里,然后拿出一包盐,为了证明那是不是盐,李老师请肖涵上来尝尝,可肖涵做出了一副难以形容的表情。现在,李老师把盐放进水里,用筷子搅拌搅拌,可是鸡蛋并没有浮起来。“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盐放少了呢?”
因为第一次实验失败,所以我们再试第二次,李老师这回放的盐比第一次放的盐多得多。好多同学都围了上去。其中我看到了肖涵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嘴巴张得大大的,一直盯着那塑料碗。李老师搅拌着水,一会儿,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鸡蛋浮起来了,像个活泼的孩子在巨大的牛奶池泡澡呢!
可是,水里为什么要放很多盐鸡蛋才能浮起来的原因我们还不知道呢,最后李老师告诉我们,因为这时盐的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大。
【解析】
【详解】
此次作文是命题作文。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⑤要加入一些修辞,使内容更生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