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在天晴了的时候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2在天晴了的时候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3 11:0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12*在天晴了的时候 同步练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智慧 溪流 新泥 B.晕皱 移动 脚迹
C.凤蝶 锭透 雨润 D.洗净 抬头 曝着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A.炫(xuán) 耀 尘垢(hòu) 胆怯(què)
B.曝(bào) 着 赤(chì)脚 涉(shè)过
C.阴霾(mái) 晕(yùn)皱 携手(xié)
D.绽放(dìng) 花瓣(bèn) 凉爽(shuǎng)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繁华的街道,鸡犬相闻,绘成一幅和谐的风景画。
B.有些恐龙温顺可爱,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
C.弟弟非常淘气,整天没完没了地吵闹,奶奶根本管不了他。
4.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
B.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C.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D.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二、填空题
5.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
(2)新阳推开了阴霾了,溪水在温风中晕皱。( )
(3)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天晴了的时候》中,诗人在初晴的小径上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洁白的流苏如画。(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要求改写句子。
1.弯弯的月亮。(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草儿发芽了。(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结出小指头大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一蓬蓬的种子。(仿写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美文赏析阁。
一只海鸠(jiū jiǔ)妈妈
坑坑洼洼的岩脊一侧栖息着成百上千只海鸠,我们蹑手蹑脚地企图靠近它们的领地,很快就被警惕性颇高的海鸠识破了。“呼啦啦”一声响,一大片海鸠飞了起来。
在岩石的边际有一只海鸠,它的喙(yuán huì)紧张地半张着,灰褐色的眼里充满了恐慌,绷紧的身体上一对翅膀已向外张开,摆出了随时准备飞离的架势。在一只拱起的翅膀下露出了一对移动着的黑色小爪子。这只海鸠妈妈面对着两个庞然大物步步逼近它们的巢穴,却不愿放弃自己的孩子。
我不禁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我匍匐(pú fú pǔ fú)向前,手指离它只有3英寸距离了。它的整个身体都在颤抖,眼睛里流露出绝望的光。它扭头看向身后的悬崖,看得出内心激烈地挣扎着,只要轻轻一拍翅,就会有逃生的希望。我停下来,静待着它的行动,可很快它就将头扭回,用长长尖尖的喙与我对峙。
我伸出手,一个指头、两个指头、一只手,最后我用双手慢慢地捧住这个“伟大的母亲”。它那颤抖不停的身体在我轻柔的抚摸中逐渐地平息了下来。这种长期生活在海边悬岩上远离人类的野生鸟类,此刻竟能安详地在我的手中扭着它的脑袋放松地左右环顾了,只是它的翅膀依然紧紧地拢着,护着下面藏着的一个蛋和两只幼仔。
当我和同伴准备离去的时候,一大群海鸠在我们头顶的上空欢快地鸣叫着,仿佛在庆祝它们的转危为安。我默默地望着它们的身影,脑子里浮现出那只海鸠的样子。事实上,我们并没能俘获它,它已用强烈的母爱将我们俘虏了。
9.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0.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蹑手蹑脚——__________
对峙——___________
1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海鸠妈妈为什么不离开岩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海鸠妈妈开始的表现是_________,当“我”靠近它时,它______,最后________。海鸠妈妈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
14.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①作者为什么没有“俘获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它已用强烈的母爱将我们俘虏了”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诗中的“秋”
①小时候,爸爸教我一字一句地朗诵唐诗,还说,你长大了就能懂得读诗的妙处。我问爸爸什么叫“妙处”,爸爸笑而不答。不过,读诗的时候,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
②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一个秋天,因为《子夜吴歌·秋歌》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唐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问爸爸“捣衣”是什么意思,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这样,衣服可以洗得干净些,这就是“捣衣”。哦,懂了。
③我就这样一首首读了下来,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哦,这首诗我懂得。我家屋后有山,山上有树,每逢深秋雨后,看月光在树间穿行,听山泉在岩石间流淌。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
④“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这两句我也懂得,只是我并不喜欢菊花的长相,它们的花瓣为什么这样整齐呆板呢?纸剪出来的似的。谢了的花梗子又黏又滑,还有一种难闻的怪味。读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
秋风送远了帆影——跟好朋友分别,心里是多么难舍啊!
⑤张籍有一首《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还有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两相对照,不都把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写活了吗?渐渐地,我读诗读出了兴趣,也会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和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关心起诗人的身世际遇了,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
15.第①段中爸爸的吟哦声显得很“古典”,主要是因为( )
A.爸爸读诗有古人的韵味 B.萤火、风吹竹唱、蛙叫的衬托
C.吟哦的唐诗内容很典雅 D.“我”听不懂觉得神秘
16.第②段中“捣衣”是指( )
A.万户月下演奏 B.儿童调皮捣蛋 C.特殊材质衣服 D.用棒子打衣服
17.第③段中“我”学到的读诗方法是( )
A.要联系生活实际想意境 B.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C.要想象诗句域面悟情感 D.要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
18.作者引用的诗句中,与“秋”无关的是( )
A.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B.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C.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D.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9.第⑤段中作者引用《秋思》和《逢入京使》的主要目的是( )
A.说明两首诗题材不同 B.说明两位诗人都思乡心切
C.说明两首诗写法不同 D.说明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20.如果将第④段“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中的“水墨画”换成“油画”,你觉得恰当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我”最终也体会到了爸爸说的“读诗的妙处”,请你联系全文说说有哪些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炫(xuán改xuàn)耀、尘垢(hòu 改 gòu)、胆怯(què改qiè)
B:曝(bào改pù)着
C:正确
D:绽放(dìng 改 zhàn)、花瓣(bèn 改 bàn)
故答案为:C
3.C
【解析】
【详解】
此题要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解答。
鸡犬相闻:指人烟稠密。
温顺:形容词,可形容人和动物,性格温和,顺从。
没完没了:无穷尽。
故答案为C。
4.A
【解析】

5. 排比、反问 拟人 比喻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1)运用的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
(2)把新阳、溪水拟人化。
(3)把“洁白的流苏”比作“画”,是比喻。
6.泥路 小草 小白菊 凤蝶 溪流 新阳 云
【解析】

7.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每一次我的思潮里都有你波涛的清响。 春天,公园里的花儿都露出了笑脸。
【解析】

8. 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 小草丛土里钻出来。 他画画挺认真的,有时挥笔速写,画出了金鱼的轮廓;有时工笔细描,画也了金鱼的某个部分;有时停下来静静地思考。
【解析】

9.jiū huì pú fú
10. 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 对抗。
11.我们去看海鸟,被海鸠的母爱打动。
12.因为那里有它的孩子。
13. 紧张、恐慌 绝望 放松 它信任了“我”
14. 作者被它的母爱所感动。 对海鸠的母爱所打动,他开始尊敬它。
【解析】
【详解】
15.B
16.D
17.A
18.D
19.D
20.示例:不恰当。理由:①油画色彩浓重,与“清淡”不相符;②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更符合中国古诗的韵味。
21.示例:①联系生活,读懂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读出兴趣;②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比较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关心诗人的身世际遇,增长知识。
【解析】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结合句子“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进行分析。
16.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与分析。结合句子“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这样,衣服可以洗得干净些,这就是‘捣衣’”进行作答。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通过全文,抓住关键信息进行分析。通过阅读全文可知,文中②至⑤段描写了四种读诗方法,分别是理解内容、想象意境、体会感情、对照品味。
18.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本句诗与秋天无关,所以D选项错误。
19.本题考查对古诗的比较分析。《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的是宦游在外的诗人,面对秋天的景物写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及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诗文语言朴实,不加雕琢,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融,真挚自然,感人至深。作者在第⑤段中引用这两首古诗,主要是想介绍对照品味的读诗方法。
20.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本题要了解油画与水墨画的特点,并据此进行分析。
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结合“渐渐地,我读诗读出了兴趣,也会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和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关心起诗人的身世际遇了,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进行作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